从苏州东山镇古秦巷向北,沿着一条小溪,渐渐进入一个不大的山谷,谷中树木葱葱,成片的桔树,枇杷,梅树,杨梅;夹杂着翠竹冬青,十分好看。走到小溪尽头,便是东山镇上有名风景点——雨花台。我自幼住在古秦巷口,不论春夏秋冬,经常去那里游玩,所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东山的雨花台与有名的南京雨花台并没有相同的地方,我这个东山长大的人,也不知道为什么称它为雨花台,但是这里过去却有一所寺院,它的名字叫雨花禅院,雨花台的名字也许就是从这里来的。雨花禅院背靠莫厘峰,面朝幽谷,院前翠竹几枝,院后一片黑松,院门朝东,进门一条砖路路南花岗石栏杆外是一个深谷,北面就是寺院的红墙,墙上一个圆形洞门,进门经过庭院,踏上七八层台阶就上大雄宝殿,中间供如来佛,两旁站着文殊普贤,钟鼓齐全,幢幡高挂,殿后彩塑海涛图,观世音塑像面北立在鳌鱼背上,推开北门,见到的是一淙清泉,泉水清澈见底,泉眼里不断滴出泉水,长满青苔的石壁上着一块青石,上面刻着“萃香泉”三字。当时到这里打一壶清泉,找二块黄石搁只炉灶,拾几根枯枝,把水烧开,冲上当地产的碧露春茶叶,其味甘香异常,亦是一件小小青年的乐事。信步穿过殿堂,回到院落,左右有两个洞门,东面几间小屋,有时看见有个僧人在行医,西面洞门上面写着七个大字,“人到清闲便是仙”,进入洞门是一排僧房,这里是主持和尚的卧室和寺院账房间。如要喝茶休息,向和尚打个招呼和尚会为你准备。再向南走又是一处楼台,二层三间,底层三面临窗,底层桌椅齐全,墙上挂着名人字画,案上供着花瓶、帽笼之类的东西。经木楼梯登楼,正中匾额上由南通张骞书写“醉墨楼”三个大字,三面阳台,阳台尽头粉墙上挂着长2米宽

1.2米的大幅木质挂屏,屏上刻着逍遥两字,是颜真卿的手迹,阳台上备有椅子茶几,沏上一壶茶,品着香茗,举目四望,可看到东山古镇的连片房舍,辽阔田野,还可以看到太湖湖面上趁风飞驰的帆船。看到这些景色,想起进门时看到的“人到清闲便是仙”的名句,真有点飘然欲仙的感觉。

在醉墨楼休息之后,人的精神倍增,你一定想在回去的路上再看看山景。从原路走出院门,登上十几层台阶,经过一条百米长的砖路两旁栽着松柏、冬青,春天还可以看到梅花映雪开放。

向东而上,走过山岗,这里过去在一座四角亭,上面有“还云亭”三字。亭子建在山岗上,绿色琉璃瓦的屋顶支在四根花岗岩的石柱上,里面有石台石凳。这里居高临下,更可欣赏湖光山色。再从这里顺山路下山,穿过一片枇杷园,就可从殿背后回到东山镇。

目前,雨花台秀丽的风光依旧,但雨花禅院醉墨楼及还云亭等建筑已不存在。谈起雨花台的兴废情况我知道一点。

雨花台建于何年我不清楚,据我父亲讲:雨花禅院原是叶氏上代有一人出家参禅,建了这间禅院,但所建年代及何人所建已无从查考。民国九年,东山乡绅叶乐天捐资修复,并新建还云亭等。建成之后,我父亲曾受乐天之托带人种植了几百棵梅树。一九六三年再次去游览时,梅花已只剩下几枝了,但现在已是找不到了。还云亭在我八九岁时(大约是在1940年左右)毁于一场台风。雨花禅院解放后还一直受到保护,直到十年动乱中被毁。其中主要建筑是文革时期被拆掉了.而翠香泉亦已干枯了。

当今正在发展旅游事业,东山包括在全国七个重点保护风景区之一太湖风景区里。雨花台又离东山镇最近,又是从东山镇登上主峰—莫厘峰的中间休息场所,对发展旅游事业有很大价值。为了希望能有一天,看到重建的雨花台风景区,所以作文追记之。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