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修行的过程中,如果我们不注意,就有可能产生这种倾向,即把导师的话当成了教条或意识形态。自从佛陀说第一圣谛是苦以来,他的很多弟子都曾经想方设法来证明地球上一切都是苦的。“三种苦”的理论就是这样一种尝试。它并不是佛陀的教法。

第一种苦是“苦苦”,即与苦受相联系的苦,像牙疼的痛苦,发脾气的痛苦,像某一个冬日觉得太寒冷等等。第二种苦是“行苦”,任何聚合而成的东西都会解体的;因此,一切聚合而成的事物都被认为是苦的。甚至那些还没有衰败的事物,诸如山、河、太阳,都被看成是苦的,因为它们总会朽坏而最终导致苦。当你相信每一个聚合而成的事物都是苦的时候,你怎么可能找到快乐?第三种苦是“坏苦”。今天我们的肝脏可能健康状况良好,可是当我们老了的时候,它可能会给我们带来痛苦。庆祝快乐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它迟早会变成苦。苦是乌云,它遮蔽了一切。而快乐是梦幻,只有苦是真实的。

两千多年来,佛教学子们一致宣称佛陀教导说,一切想的对象——一切物理现象(桌子、太阳、月亮)和生理现象,以及心的所有善、恶、无记(非善非恶、不苦不乐的中间状态)状态都是苦的。佛陀过世之后一百年,修行者们就已经在重复这几句套话:“此是苦。生命是苦。一切皆苦。”他们以为,要像悟入第一圣谛,就必须重复这几句套话。一些论者说,没有这种持续的重复,就不可能悟入四圣谛。

今天有很多人在机械的念佛号或做类似的修行,他们相信,这会给他们带来智慧和解脱。他们被形式、语言和名相束缚住了,没有运用自己的智慧来接受和修习佛法。不运用自己的智慧,没有老师和能够指给你正确修行道路的朋友,这样地去修行,可能会很危险。当你将要执着于某件事物的时候,重复“生命是苦”这样的句子可能会帮助你提起觉照,但是它不能帮助你理解苦的本性,或者展示给你佛陀指给我们的道路。

这段对话反复出现在多部经中:

“比丘们,有为法是有常还是无常?”

“无常,世尊。”

“如果诸法无常,那它们是苦还是乐呢?”

“苦,世尊。”

“如果诸法为苦,我们能说它们是‘我’或有‘我’吗?”

“不也,世尊。”

当我们读到这段对话的时候,我们会以为佛陀在提供给我们一个理论——“诸法皆苦”——而我们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去证明它。但是在同一部经典的其他部分,佛陀说,他只是希望我们有痛苦的时候能够辨认出痛苦,没有痛苦的时候能够辨认出快乐。在佛陀所讲的法被记录下来的那个时期,把一切事物都看成是苦这种观点,一定已经到到了广泛的修习,因为上面的引文,比辨认苦的教法和灭苦之道更为常见。

“无常故苦,苦故无我”这个论断,是不合逻辑的。当然,如果我们相信某件事物有常或有自我,而当我们发现它是无常和没有独立自我的时候,我们会痛苦。但是,在很多经文里,苦与无常、无我一起,被视为三法印之一。据说所有佛法都能经受住三法印的检验。把“苦”与“无常”和“无我”这两个教法摆在同一个层面上,是一个错误。无常和无我是普遍的。它们是一切事物的特性。而苦不是。不难看出,桌子是无常的,而且除掉所有非桌子的因素,如木头、雨水、阳光、家具制造者等等,它并没有一个独立的自我。但是它是苦吗?只有当我们把有常或独立的自我强加于它的时候,桌子才会使我们痛苦。当我们执着于某张特定的桌子的时候,不是桌子使我们痛苦,而是我们的执着使我们痛苦。我们可以同意嗔是无常的,没有独立的自我,并且充满了痛苦,可是谈论一张桌子或是一朵花充满了痛苦确是古怪的。佛陀教给我们无常和无我是为了帮助我们不被事相所束缚。

三种苦的理论试图证明苦的普遍性。生命中还剩下什么快乐呢?我们在涅磐中发现了它。在几部经中,佛陀教导说,涅磐,即完全熄灭了名相概念的那种快乐,才是三法印之一,而不是苦。在北传佛教的《杂阿含经》第262经里,这个观点被重复了四次。龙树菩萨也引用了另一部经,把涅磐列为三法印之一。对我而言,想象一种没有所知障的状态,比视一切事物皆苦,要容易得多。我希望学者和行者们开始接受这个教义,即一切事物都有无常、无我和涅磐的特性,而不要过分努力去证明诸法皆苦。

对一个对佛法的普遍误解是,我们所有的痛苦都是由贪造成的。在《转***经》中,佛陀确实说过贪是苦因,但是他这样说,是因为贪是烦恼名单上的第一个烦恼。如果我们运用自己的智慧,我们就能看出来,贪可以是一个苦因,但是其他烦恼,诸如嗔、痴、慢、疑和不正见,也会导致痛苦。痴造成了错觉,它要对我们的很多痛苦负责任。为了使经文短一些,因而更容易记诵,人们常常使用名单上的第一个词来代表整个名单。比如“眼”这个字,在很多经里被用于代表全体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而“色”常常被用于代表整个五蕴(色、受、想、行、识)。如果我们练习识别苦因,我们会发现,有时候它是贪,有时候是其他因素。说“生命是苦”太普遍了,说贪是苦因太简单化了。我们要说:“这种苦的根源是某某烦恼”,然后直呼其名。如果我们胃疼,我们就称它胃疼。如果头疼,我们就称它头疼。舍此之外,我们又如何去寻找发现苦因和治疗自己痛苦的方法呢?

佛陀确实教过苦谛,但是他也教过“现法乐往(愉快地安住于当下,从现实生活中的当下获得快乐,不必等到完全解脱之后才获得快乐)”的道理。为了在修行上取得成功,我们必须停止去证明诸法皆苦。事实上,我们不要试图去证明任何东西。如果我们以正念去感受苦谛,我们将能够辨认出我们特有的痛苦,它的特殊成因,以及消除这些原因、结束我们痛苦的方法。(选自一行禅师《一行禅师文集》八册)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