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如何是大乘顿悟法要?

师曰:汝等先歇诸缘,休息万事,善与不善,世出世间,一切诸法,莫记忆,莫缘念,放舍身心,令其自在,心如木石,无所辨别,心无所行,心地若空,慧日自现,如云开日出相似。

但歇一切攀缘,贪嗔爱取,垢净情尽,对五欲八风不动,不被见闻觉知所缚,不被诸境所惑,自然具足神通妙用,是解脱人。

对一切境,心无静乱,不摄不散,透过一切声色,无有滞碍,名为道人。

善恶是非,俱不运用,亦不爱一法,亦不舍一法,名为大乘人。

不被一切善恶、空有、垢净、有为无为、世出世间、福德智慧之所拘系,名为佛慧。

是非好丑,是理非理,诸知见情尽,不能系缚,处处自在,名为初发心菩萨,便登佛地。

问:对一切境,如何得心如木石去?

师曰:一切诸法,本不自言空,不自言色;亦不言是非垢净,亦无心系缚人。

但人自虚妄计着,作若干种解会,起若干种知见,生若干种爱畏。

但了诸法不自生,皆从自己一念,妄想颠倒,取相而有知。

心与境本不相到,当处解脱,一一诸法,当处寂灭,当处道场。

又本有之性,不可名目。本来不是凡、不是圣,不是垢净,亦非空有,亦非善恶,与诸染法相应,名人、天二乘界;

若垢净心尽,不住系缚,不住解脱,无一切有为、无为,缚脱心量处,于生死其心自在,毕竟不与诸妄虚幻、尘劳蕴界、生死诸入和合,迥然无寄,一切不拘,去留无碍。往来生死,如门开相似。

夫学道人,若遇种种苦乐,称意不称意事,心无退屈,不念名闻利养衣食,不贪功德利益,不为世间诸法之所滞碍,无亲无爱,苦乐平怀,粗衣遮寒,粝食活命,兀兀如愚如聋,稍有相应分。

若于心中广学知解,求福求智,皆是生死,于理无益,却被知解境风之所漂溺,还归生死海里。

佛是无求人,求之即乖;理是无求理,求之即失。

若着无求,复同于有求;若着无为,复同于有为。

故经云:“不取于法,不取非法,不取非非法。”又云:“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若能一生心如木石相似,不被阴界五欲八风之所漂溺,即生死因断,去住自由,不为一切有为因果所缚,不被有漏所拘。

他时还以无因缚为因,同事利益,以无著心应一切物,以无碍慧解一切缚,亦云应病与药。

问:如今受戒,身口清净,已具诸善,得解脱否?

师曰:少分解脱,未得心解脱,亦未得一切处解脱。

曰:如何是心解脱,及一切处解脱?

师曰:不求佛法僧,乃至不求福智、知解等,垢净情尽,亦不守此无求为是,亦不住尽处,亦不欣天堂、畏地狱,缚脱无碍,即身心及一切处皆名解脱。

汝莫言有少分戒,身口意净,便以为了,不知河沙戒定慧门,无漏解脱,都未涉一毫在。

努力向前,须猛究取,莫待耳聋眼暗,面皱发白,老苦及身,悲爱缠绵,眼中流泪,心里慞惶,一无所据,不知去处,到恁么时节,整理脚手不得也。纵有福智、名闻、利养,都不相救,为心眼未开,唯念诸境,不知返照。

复不见佛道,一生所有善恶业缘,悉现于前,或忻或怖,六道五蕴,俱时现前。尽敷严好舍宅,舟船车舆,光明显赫,皆从自心贪爱所现,一切恶境,皆变成殊胜之境。但随贪爱重处,业识所引,随着受生,都无自由分,龙畜良贱,亦总未定。

问:如何得自由分?

师曰:如今得即解。或对五欲八风,情无取舍,悭嫉贪爱,我所情尽,垢净俱亡。如日月在空,不缘而照。

心心如木石,念念如救头。然亦如香象渡河,截流而过,更无疑滞。此人天堂地狱所不能摄也。

夫读经看教,语言皆须宛转归就自己。但是一切言教,只明如今鉴觉自性,但不被一切有无诸境转,是汝导师;能照破一切有无诸境,是金刚慧;即有自由独立分。

若不能恁么会得,纵然诵得十二韦陀典,只成憎上慢,却是谤佛,不是修行。

但离一切声色,亦不住于离,亦不住于知解,是修行读经看教。若准世间是好事,若向明理人边数,此是壅塞人。十地之人脱不去,流入生死河。

但是三乘教,皆治贪嗔等病,只如今念念若有贪嗔等病,先须治之,不用求觅义句知解。知解属贪,贪变成病。

只如今但离一切有无诸法,亦离于离,透过三句外,自然与佛无差。既自是佛,何虑佛不解语?秖恐不是佛,被有无诸法缚,不得自由。

以理未立,先有福智,被福智载去,如贱使贵。不如先立理,后有福智。若要福智,临时作得。撮土成金,撮金为土;变海水为酥酪,破须弥为微尘;摄四大海水入一毛孔;于一义作无量义,于无量义作一义。∵∵伏惟珍重!

师有时说法竟,大众下堂,乃召之,大众回首,师曰:是甚么(药山目之为百丈下堂句)?

师儿时随母入寺拜佛,指佛像问母:此是何物?

母曰:是佛。

师曰:形容似人无异,我后亦当作焉。

师凡作务执劳,必先于众,主者不忍,密收作具而请息之。

师曰:吾无德,争合劳于人。

既遍求作具不获,而亦忘餐。故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语,流播寰宇矣。

唐元和九年正月十七日归寂,谥“大智”禅师,塔曰“大宝胜轮”。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