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竹禅音——明溪县枫溪乡聚龙寺记游
文∵/∵仝莓∵
客居明溪县三十五载有余,早就听说瓦翠坪(一说瓦子坪)有一座千年古刹聚龙禅寺,一直无缘观仰一番。今年春节从外地回到明溪,初一到初三都是雨天,呆坐在家里,连给亲友拜年都无法出行,于是便又生起有朝一日晴开来,一定要去聚龙寺一游的想法。这个想法和友人莲电话了一下,莲也很想去。于是上网查路线怎么走,聚龙寺都有什么景点。莲说:“查什么?就在本县,到时一路问去。再说现在交通这么发达,沿路一定有路标指示,怕什么?还真的会迷路吗?”说是说,但还是要查一下,顺便也了解一下聚龙寺的历史。
网上介绍,聚龙寺始建于唐开元九年(721年),距今有1278年了。俗称瓦翠坪(明溪城关也有称瓦子坪),位于明溪县枫溪乡所在地1.5公里处的寿山顶上,海拔为760米,历代均有修缮。是佛家圣地,聚龙寺是枫溪乡唯一的名胜古迹,从寺庙来说,居全县之冠,是福建省“四大名寺”之一,被列为福建省第二观,向来被称为佛家圣地。明清时期还有“二百僧侣,一楼经书”之盛赞。高僧云集于此地设坛论教,多少人中豪杰因愤世嫉俗而在此遁入空门。教徒遍入于海内外。今为美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的广顺法师,曾任中央佛协秘书,今为美国纽约“四海书社”名益顾问,广东汕头证果寺主持园澈法师,以及盛慧法师等少年时均先后在此出家。该寺原有观音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下殿、方丈楼、藏经楼、观山楼、僧房、厨房等大小120多间组成一个1600多平方米的建筑群,极盛时拥有僧人180人,曾被益为福建上四府第一大刹。殿宇巍峨,雕梁画栋、书画琳琅,不仅是佛家弟子的行有去处身,也是历代名人骚客必游之地。1933年MZD、朱德、周恩来、彭德怀率领红军由建宁路经枫溪时曾慕名一游。现成为佛教活动重地和文物保护单位。
看过介绍后,更坚定了我们此去一游的决心。但是从初四开始,一直沉迷于应酬之中,明溪历来都有春节期间大家互相宴请的风俗,早先是从初一就开始,走千家,吃千家。后来大家觉得挺累的,慢慢地约定俗成,比较要好的亲友都互相定着日子,一天吃那么一两家,这样一来,变成整个正月都有酒局,吃都来不付。我和莲也是基本天天都在宴席中泡,好不容易由了个空挡,正月十八,正好这天没有安排,于是早上早早就安排车辆出发。枫溪乡曾有去过,但也是多年的事,如今公路修得很漂亮,而且岔路也多起来,因此,我们先是大至地朝那个方向行驶,先是到盖洋,再后是往夏坊乡走,沿着往建宁的方向一直走,到夏坊时,正好碰到本明溪西门街的一个熟人,他有去过聚龙寺,向他问路,不知出于什么原因,他竟说那寺现在已很冷清,没人去的,你们还去干什么?说得莲都有些心冷了,但我想,既来之,则安之,马上都到山门了,再冷清也要去看一看,于是继续往前去。到枫溪后再一问,其实不然,那里香火旺得很,一路上都有很多信徒和游人往那里去,路上还有三位游人搭我们的车上去。
这次去,恰好该寺正在做一个法会,人很多,整个山门都被挤着,而且寺院正在修缮,到处都堆放着毛石和其他材料,我们的车好不容易挤进山门。下车后,梵音四起,鞭炮不断地响起,人声鼎沸。寺庙建在寿山顶上,四处都是竹林,风景瑰丽,庙宇宏伟,名不虚传。莲去位于庙右侧的佛品店买佛事和品,我则趁机去参观一下整个寺院。先是到观音殿观仰,观音高高在上,妙指不知所指什么,这个最勤奋的菩萨,今天面对这么多的朝拜者,不知她又要累到几时?她一只手忙得过来吗?不是有千手观音吗?一只手,救人救得少,两只手,救人也是有限的,所以才有千手观音,不过,如今众生日子已经过得去了,有灾有难党和***都会伸出有力的手和温暖的手,观音的手似乎也就不那么忙了吧?但观音那种救苦救难的精神还是让千万人景仰的,所谓菩萨心肠,当指的是观世音的菩萨心肠。我正在胡思乱想时,莲买好佛品进来了,她点了一把香,分了三支给我,要我拜一拜观世音,冲着观世音救苦救难的形象,是该拜一拜,尽管我并不是佛教徒,但对佛教我还是敬重的。我学着莲的样子,虔诚地向观世音祝拜,嘴里念念有词,感谢观世音对世人的一片慈悲,也祈盼着观世音能赐福给我,尽管我困难要靠我自己去克服,但心灵上还是如此祈求,同时,也祈求观世音保佑我自己身体健康就好,其他倒不想那么多,对,还要保佑莲也身体健康,让她有更好的身体能多多照顾我,哈哈,如此而已。拜完后,将香交给莲去插在门外的香炉里。我取出手机来拍照,正好寺里的一个僧人过来,说:“施主,要多拜,才有功德,多拍,是没有功德的。”
“怎么会呢?”我有心与他一谈,“拜与拍都是一样的,都是景仰她的表现。”
“不一样,拜是心动,拍是行动!”他合什着说。
“中啊!我刚才已拜过了,心动了,现在我又拍过了,行动了,我是心动与行动一起来,岂会没有功德呢?应该功德更大才是!”我笑着说。
他一楞,还想说什么,嘴动了动,最后终究没有说什么,只好“阿弥陀佛,施主方便,施主方便!”说完就走了。我自己说完也觉心动了,怎么我自己也会说这禅语?而且说得这么自然。
从观音殿出来,我们去大雄宝殿。到大雄宝殿要经过天王殿,四大天王,左两个,右两个,无比威严,但我看进进出出的人都很少看他们一眼,好像他们不过是如来面前的摆设一样,终究对人没有做过什么好事,因而敬香的人都是在如来面前烧,天王殿一支香也没有。看来,要想收点香火,要像观音一样,为世人做点好事才行。大雄宝殿正面有三尊如来,十八罗汉分列两边,金身塑得很是庄严。在如来面前,莲也叫我点了三支香,拜了拜,如来即是佛,“如来”和“佛”都是一个意思,“如来”实际意义为:乘如实之道而来成正觉。“如”在佛经中称真如,就是绝对真理,如来,是说佛是掌握着绝对真理来到世上说法以普渡众生的圣者。比如称释迦牟尼佛或称释迦牟尼如来,都是一样的。但称释迦牟尼为如来佛就错了。因为如来和佛同是一切佛的通称,并不说明是某佛,正像称人为先生阁下不能说明是某人一样。但正殿供着的如来,特意地写了一块牌子:释迦牟尼,那么聚龙寺的佛是“应声佛”,据资料载:释迦牟尼(Sakyamuni∵公元前565年至公元前486年),本名悉达多,意为“一切义成就者”(旧译“义成”),姓乔达摩(瞿昙)。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属刹帝利种姓。
“释迦牟尼佛”,释迦佛在佛教中称本师;本师者,根本教师。西方阿弥陀佛、东方阿閦鞞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是释迦佛说出来的。设若释迦佛不说,我们连一尊佛,亦不会知道。因此,称念释迦佛名号时,特加“本师”二字,称曰:“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以表感念佛恩,特别尊重!
梵语“释迦牟尼”,华言能仁寂默。“能仁”者,能以仁慈一切众生,“寂默”者,不着相。“寂”是不着身相;所谓“不离菩提场,而至鹿野苑”。终日出入往返,着衣吃饭,及至赤足走遍全印度,悉皆寂无身相。“默”是不着语相;所谓“终日说法,无法可说”。乃至说法四十九年,不曾说出一字,是皆默无语相。兹再详解其义:能仁者,是大悲;寂默者,是大智。凡夫有悲无智,二乘有智无悲,菩萨虽具悲智,而未能究竟。佛是大乘极果圣人;大乘者,即是大白牛车(比喻)。这辆大白牛车,有两个轮子,一个是悲轮,一个是智轮。释迦佛驾着这辆大白牛车,悲智二轮,一齐双运,普载一切众生,由凡夫地越过化城,直抵宝所。唯佛一人,悲智双运,究竟圆满,故号为能仁寂默。一切万法,悉皆含摄于悲智二法之中,故称为万德洪名。又能仁是事,寂默是理,理事无碍故号能仁寂默。又能仁是相,寂默是性,性相圆融故号能仁寂默。又能仁是俗谛,寂默是真谛,真俗一如故号能仁寂默。广而言之,三藏十二部,一切功德莫不具足于释迦牟尼四个字中,故称为万德洪名。
不一而足,一时也理解不了那么多。依然是烧完香,我就拍如来金身,依然有另外的小僧人来拍我的肩膀说:“施主,多拜才有功德!”这回我只是笑笑,并没有回应小师傅,继续拍我照。正拍时,一僧人拿个木锤敲了一下大殿右侧的钟,“当”的一声,声音非常宏大,远远地传出去,近听有一种动人心魄的感觉!以前只有远听的感觉,或如诗“夜半钟声到客船”那种想像,现在近旁这么振一下的感觉还没有过。三声钟声过后,便是鼓声,“咚咚咚”,然后,便看到很多僧人陆续从各个禅房向这边涌来,一会就听到整齐的诵经声响起,汇成一种宏远的梵音。大殿外,修竹正茂,梵音在竹林上空传送,如来如在西方,恐怕也会听到的。
出大雄宝殿,本还想多走几个地方,但人太多了,而且天气很热,我行走不便,也觉累了,便在殿外的茶花树下欣赏茶花。这株茶花开得很旺,茶朵特别多,看株茎这么粗,可能栽种多年了。莲还很有干劲,她除了一殿一殿地烧香外,还向寺里捐了不少灯油钱,等她出来时已是近午了,寺里正在做法会,原本是可以在寺里用午餐的,但看那么多人,挤进挤出太不方便了,我们只好赶回县城。
车好不容易挤出山门,我们回回头,但听大殿里的诵经声还在响着,混着竹林的涛声,远远地飘荡,修竹梵音,倒也让烦躁的心灵偷得片刻的宁静。
阿弥陀佛,车动了,我们又回到凡尘,前面是否有菩提,不得而知,但饥肠咕咕倒是真的。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