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慧能大师的这句禅语,如今成了很多人的座右铭。也许是近年来社会各行各业竞争日趋激烈、物质生活奢侈浮华的缘故,导致了不少人感到思想空虚、精神焦虑、苦痛倍增,于是,能探究人生意义、提高生命境界的禅学,便在各地风靡起来。
“禅如画,可以美化环境;如盐,可以促进食欲;如花,让人欣赏;如胭脂,让人亮丽。禅是幽默,是大自然,是我们的心,是我们的本来面目。”如此美好的“禅”,让我也难免俗气地读起“禅”书来。一本、二本、三本,苦读勤思,终于有所感悟:禅虽高深,但其形式却简单生动,多是一些禅语、故事等,所谓不立文字,直指人心。除此之外,还对几本书中出现频率极高的一位大师的名字印象深刻,他叫沩山灵佑禅师,着有沩山灵佑禅师语录。
这个沩山灵佑禅师是何方高人呢?竟然如此厉害。一查资料,发现他原来是湖南宁乡沩山密印寺的开山高僧,是禅宗五派之一的沩仰宗的祖师。
作为一个自称与“禅”有缘的我,竟然没有去过我国佛教五大宗家之一沩仰宗的起源地密印寺,不能不说那是很大的遗憾。为了那博大精深的“禅”,我一定要去沩山一趟,看看究竟是一块什么样的风水宝地,成就了禅宗沩仰宗,成就了中华佛典宝库中的《潭州沩山灵佑禅师语录》。
我在热心学友的陪同下,来到了宁乡县西部山区沩山。这里群山环抱,层峦叠嶂,树木葱郁,山路弯弯。在众山丛中有一块小盆地,堪称自然天成,身处其中,不由得感叹古人“千山万山朝沩山,人在沩山不见山”之准确。享誉海内外、我国佛教禅宗着名古刹、曾与杭州灵隐寺齐名的“敕建十方密印寺”就依山建在这块盆地里。
学友向我“解说”:密印寺是江南最大寺院之一,它始建于唐元和二年,为佛教沩仰宗的发源地,现在该寺建筑面积一万一千平方米,规模宏大,建筑雄伟,雕梁画栋,气度不凡;建筑主要分八大部分:山门、广场、正殿、禅堂、祖殿、左右配殿、辅殿、围墙;密印寺僧最盛时期达三千余人,一九四○年以后,常年百余人;近年来,日本、韩国、泰国、新加坡等外国游人香客、及全国各地的旅游观光者络绎不断。
我们开车直奔山门。山门有牌楼三层,庄严雄伟。中门书有“法雨来衡岳,宗风启仰山”的联语,额书“般若道场”,由此可知灵佑禅师的佛派渊源。另外,中门上还挂了“十方密印寺”牌,墙上还书有“祖意”、“禅心”。进了山门,便是一个不小的广场,广场两边各有一个上香亭,听说原来还有一些古树,整修时被砍得只剩左右各一棵了。我感慨道,建这么大的广场,可见当时密印寺香火之旺。学友笑答道,大广场自然有它的用处,遥想当年“相国裴休前来闻道,声誉大扬,学侣云集,遂于此敷扬宗风达四十年之久”。据史籍记载,唐宋时,密印寺占地广阔,殿宇宏伟,僧众多达三千余人,寺田三千七百亩,盛极一时。宋大观元年,铸五千零四十八斤大钟一口,涂以黄金,置之钟楼,晨敲夕叩,声闻数里,加之寺里原藏经文五千零四十八卷,原有田租五千零四十八担,遂有“密印三藏”之称。
走过广场拾级而上,便来到了万佛殿。真的有一万尊佛像吗?我心存疑问。学友忙解释说,万佛殿中间供奉的是释迦牟尼等三尊大佛,四周殿壁由一万二千一百八十二块塑有佛像的陶砖砌成,佛像全都箔金,名符其实的万佛殿。万佛殿是密印寺内最着名的建筑,仿南岳大庙大殿建造,高九丈,重檐歇山顶,内外三十八根白色花岗石立柱,金色琉璃瓦顶,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可以想象,每当朝霞初露,或夕日落山时,密印寺便是金碧辉煌。
万佛殿的两翼和后面还分布着警策殿、禅堂、祖堂、藏经殿、斋堂、配殿、寝殿等,每座建筑都规模宏大,雕梁画栋,古香古色,庄严肃穆,就连当年的兵房(武僧所居),其陈迹也还依稀可辨。灵佑禅师另着有《沩山警策》一卷,不知那些深邃的思想是否就是在警策殿内诞生的。
寺院周围还有很多古迹,最着名的有白果含檀、油盐石、狮子石、来木井等,这些古迹都有迷人的神话故事在民间流传,让人看过后刻骨铭心,此生难忘……
为了寻找禅踪,两个多小时在游览中一晃而过。看完最后一座殿时,学友介绍说,密印寺创建一千多年来,历经朝代更迭,屡遭兵火,又多次重建;现存建筑除禅堂为清顺治十二年所建外,其余多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重建;“文革”中,深山古寺也难免于厄运,再一次遭遇破坏;改革开放以来,佛教事业迎来了春天,山门、殿宇等修葺一新,十方密印寺终于又重放光彩。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