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成纶:《禅宗话头之逻辑的解析》
[牟宗三:傅成纶从予游。禀质浑朴,才气浩瀚,精思名理。其所成非吾所能及。数年前,彼撰成此文。吾发表于《理想历史文化》第二期。民三十八年,予来台,彼不得出。音信渺隔,不知彼之造诣又如何。此文目的即在从逻辑上解析禅宗方法之理路。吾人由之可知其必然含有一“辨证的遮拨发展”在内。故附录于此以飨读者。以下便是傅君原文。问有不明处,稍加疏导。]
第一节∵∵对答底三种方式
有问“达摩东来意”,曰:“镇州萝卜重八斤”。
这类型式的对答,在禅宗是很普遍的,也就是所谓用以参悟禅机的当头棒喝。在此,单从逻辑的解析上来追索这个对答的内涵意义。
这种既经获得真实成立的单纯的对答型式,可从下列三类命题来想:
(1)∵有意义的命题。
(2)∵含有绝对性的有意义的命题。
(3)∵无意义的命题
I.∵若是第一类的命题,则答语总是紧扣在问语之上的。问语之获建立与否,即以答语之如何断定为决定因:答语断之为是,问语之内函即获建立;反之,为否,不获建立。或者是:问语之内函之获建立乃以答语之内函为其充足因。即是,问语之内函之所以为如此者即由于答语之内函之为如何之故。如此,答语为真,问语必真:答语真而问语假,是不可能的。问语与答语连结成一整体,而为一个完整的落实性的概念。这一种对答式之获成立,必须是紧扣住问答两端的。单是孤离地取其一端,即无完整的意义可言。至于这一个对答中的答案语,:“镇州萝卜重八斤”,显然不是论断问语“达摩东来意”为是为否的决定因。而且答语之内函亦并非是问语之内函之所以获得成立之充足因。“达摩东来意”决不能与“镇州萝卜重八斤”接连成一个整体。就是镇州萝卜重不重八斤,与达摩东来意是了不相干的。依此,这一个对答不会是属于有意义的命题的。
II.∵第二类命题与第一类命题的相同点是答语均可成为一个落实的概念。不同点是在:第一类命题的答语必须与问语连结成一整体而为落实的概念。如此,第二类型命题的答语既不能是断定问语之为是为非的决定因,亦不能是问语之内函之所以成立的充足因,而是穷尽问语之内函之相反建立的涵盖因,或是透示问语之内函之自性展现的综摄因。这样型式的对答之获得真实成立是仅系于答语这一端,至于问语的一端是附带地挂塔在那里的,是不足轻重的,所以称之为含有绝对性的有意义的命题。在此,这一个答语“镇州萝卜重八斤”却是不能有这样的性能。既不是穷尽“达摩东来意”的相反建立的涵盖因,亦不是透示“达摩东来意”的自性展现的综摄因。因为在“镇州萝卜重八斤”的函义上既是解析不出“达摩东来意”与“非达摩东来意”的成分来,而且亦无关于“达摩东来意”的自性的正面展现。以此,这一个对答当亦不是这一类型的命题。【案:此段所述是以代值学中:“任何类a含在l中”(aCl)∵为根据的,或者是以路易士严格函蕴系统中:“一必然真的命题为任何命题所函”(~◇~p.pq.p∵p)∵为根剧的。“l”(全类)∵或“必然真的命题”就是傅君所说“含有绝对性的有意义的命题”。关此,细读(注:《理则学》)第二部第九章即可明白。】
III.∵第三类命题与前二类命题迥然有别的地方,就在它根本不承认问语是能站得住的,不承认问语是有真实成立的可能,即是不承认问语之内函是可以成为一个落实的概念的。至于答语,那完全是随意性的。爱怎么样答,就怎么样答。既可以如此说,又可以如彼说。就是问答语之间是两不相涉,毫不相干。这样的一个答语既不能如第一类型的答语之为问语之决定因或充足因,亦不能如第二类型的答语之为问语之涵盖因或综摄因,而只表示一个莫名其妙,一个使问语无从挂搭起的莫名其妙,一个对于问语之向外落实的企图加以封闭的莫名其妙。这一个答语来得如此突兀,莫名其妙与无理可喻,即为反显所扣的问语是一句站不住的绝对假话。【案:此有类于代值学中:“零含在任何类中”(0Cl)∵,或严格函蕴系统中:“一不可能的命题函任何命题”∵(~◇~p.pp.p∵q)。】在问语自身却是无任何正面的意义可说。是以问语之为绝对假亦并不能以答语之内函为其决定因,而只在其自身之中。如此,为这样一个莫名其妙的答语所扣的问语既不能向外落实而获确立,亦不能向外寻求其所以为假的根由:所有的向外落实的路全遭封闭,只有从自家身上来找寻自家的病痛。要是这一种对答之获真实成立就仅系于问语一端之为绝对假,而答语是不足轻重的,则此答语即只是表示问语之为绝对假的显因。在此,“镇州萝卜重八斤”这一个对答正是属于这一类命题的型式。因为在叩询“达摩东来意”之后,会扣上这样一句没头没脑的话,镇州萝卜之重不重八斤与“达摩东来意”究有什么相干呢?∵这一个答语既不是断定“达摩东来意”之为真为假的决定因,又不是它之所以如此的充足因,亦不是穷尽其一切意义的相反建立的涵盖因,更不是透示它的自性展现的综摄因。以此,答语之所以如此,岂不是就表示一个莫名其妙,无理可喻,用以反显出所扣的问语是一个大浑沌,是一句站不住的糊涂话,是决无真实可能的绝对假。倘若问者未能因此而觉察他的问语上出了大问题,还“自以为是”地去玩弄“镇州萝卜重八斤”的象征意义,那就得给他当∵头一棒。棒头之为莫名其妙,无理可喻,岂不是较之话头来得直截了当。如果还有把住棒头痴想的呆汉子,那就无怪禅宗大师一时性起,打他一个头青皮黑,遍体鳞伤,教他晓得个厉害,赶紧回转头去,寻找自家病痛所在。
第二节∵∵达摩东来意∵-问语表意方式上之自相矛盾
叩询“达摩东来意”这一问语之为大浑沌,之为站不住的糊涂话,之为绝对性的假,这些都是描述词。至于要推究这一个问语之所以能接受这些描述词而无异议之故,那一定是由于其自身犯了自相矛盾的错。因为不然的话,这一个问语明明白白地已经问了出来,那在事实上是确实地真了。这样,至少在事实上不得名之为假,似乎它不应该再接受那些绝对假,大浑沌等的描述词。所以唯有在“即因其自身之为真之中恰恰可以牵引出一个正适足以否定其自身,使自身为假”的情形下,才得成就其为大浑沌,大糊涂,绝对性的假。【案此即:“一命题如函其自身之假,则它是假的”(p.p~p.p.∵~p)∵此假即是绝对的假,因自相矛盾而假。】
如此,这一个问语之所以为大浑沌,绝对性的假之唯一的根本因是在自相矛盾,已归确定。那末,进一步就得问在这一个叩询“达摩东来意”的话头里怎么会形成自相矛盾呢?∵这上面的可能性,单就一般性的对答情形而论,是相当多的。有的只系于问话人的态度上的,譬如:
(1)∵问话人辞气不逊:叩询达摩东来意是从师求道的一等大事,态度倨傲者绝不足以承当此事。如此求道,适足以见其无求道之诚意。这种态度岂不是与求道之本心相违背?∵就是说,这样的一个问题,而在这样的一个人用这样的态度问来,显得是自相矛盾。于是,这一个问语就含有自相矛盾的属性。再或者是由于:
(2)∵越次而问,
(3)∵率然而问,了不经心,
(4)∵挟能相询,
(5)∵谄媚以从,
(6)∵前语未了,更番转询,
(7)∵归而不思,
等等缘故的任何一种。这些都是由于问话人个人态度上而引起的纠缠,有的是关系于问话的人的学识能力上的,譬如:
(8)∵问话人学力未达,尚差一间:其自身就蕴藏了不少麻烦的葛藤,任你怎样明白地告诉他一个正确的答案,他总会把它想走了样,心不由主地亦把这一个答案连人带马卷进葛藤中去。如此,这一个答案虽有客观的明确性,可是遇到听话人的主观的了解力上,就转成了一个因附于无数葛藤的上的新葛藤。这样,未可与言而与之言,但落得一个贬损了“言”自身的价值性,而助长了对方以葛藤逞能的猖獗性。以此,但有求道之心,而无求道的根底,亦是落归于自相矛盾。再不然,就由于:
(9)∵问话人的根器太薄,能小知,不足以大受,任你如何不惮烦地详为解说,他总蒙蒙然茫茫然不能了彻个中密意。如此求道,亦是自相矛盾。亦可能是由于:
(10)∵这一个问题自身无价值:求真理而来问一个全无价值的问题,这又是自相矛盾。自当不屑以答。又可能是由于:
(11)∵这句话自身的表意方式上有问题:就是说,这一个问语的内函确是有价值的,可是它之所以为有价值就在破除纯敬诱庖恢治视锏谋硪夥绞缴纤赋龅囊恢质粜浴H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