卍新纂续藏经∵No.∵1622∵朝鲜禅教考

朝鲜∵朴永善辑

1卷

No.∵1622

朝鲜禅教考

汉阳朴永善辑

佛法。以汉明帝永平八年乙丑之岁。始中国。

佛祖通载云。明帝永平四年。(辛酉岁)帝梦金人。遣中郎将蔡愔。博士王遵等十八人。西访其道。至大月氏国。遇摩腾竺法兰二沙门。得经像归于洛阳。盖乙丑岁也。

后三百七年。始因苻秦。流传于高勾丽(壬申年)。

金富轼三国史云。高勾丽小兽林王二年。(晋简文帝咸安二年)秦王苻坚。遣浮屠顺道。赍送佛像经文。(夏六月)王遣使回谢(时。高勾丽都。在平壤东黄城)○后二年。(小兽林四年)僧阿道来。(建元十年)越明年春。始创肖门寺。以置顺道。又创伊弗兰寺。以置阿道(春二月)○后十八年。至故国壤王末年。(东晋孝武时)又下教崇信佛法○后二年癸巳。广开土王。(晋孝武大元十八年)创九寺于平壤(秋八月)○案。小兽林王时。燕主慕容暐。降于苻坚。辽东之路。于是得通。此秦僧所以至勾丽也。

勾丽。祟佛二十余年。其后绝无声迹者百余年。至文咨明王七年。更有创寺之文。

三国史云。勾丽文咨明王七年丁丑。(南齐废帝时)创金刚寺(秋七月)○案。平壤九寺之后。一百五年。始创金刚寺。其间建寺。宜不止此。史不尽记也。

三国史云。勾丽长寿王六十三年。(宋废帝三年)浮屠道琳。自百济还(初长寿王。阴谋百济。求可以间谍者。浮屠道琳。应募而往。与盖卤王围棋。因劝筑城起宫室。使人民究困。于是。道琳还告之。王发兵。围汉城克之。百济移都熊津)○案。是年乙卯。上距广开土王二年癸巳。为八十三年。勾丽佛法未绝。故得有道琳也。

后五十四年。至阳原王七年。勾丽之僧。归于新罗。

三国史云。新罗真兴王十二年辛未。(梁简文帝二年)勾丽惠亮法师。归于新罗。王以为僧统。始置百座讲会。及八关之法(初。居漆夫。祝发为僧。西觇勾丽。闻惠亮法师开堂说经。遂诣听讲。与之密约。至是年。居漆夫伐勾丽。取法师同载而归)。

后七十四年。至荣留王八年。遣使入唐。学佛老教法。

三国史云。荣留王八年乙酉。(唐高祖武德八年)遣使入唐。求学佛老教法。帝许之○案。此云求佛法有。求其详也。非中绝而复求也。

后十七年。至宝臧王元年。勾丽之僧。东觇新罗。

三国史云。新罗善德王十一年壬寅。(唐贞观十六年)勾丽浮屠德昌。觇新罗。

后八年。勾丽崇信道教。勾丽之僧。南走百济。

三国史云。宝藏王九年庚戌(唐高宗永徽元年)夏。盘龙寺普德和尚。以国家奉道。(老子道)不信佛法。南移完山孤大山○案。孤大山者。今之泰仁县也。(新罗大山县)金刚山。有普德窟。空庵尚存。款亦普德和尚之所尝栖隐也○又案。普德之后。十年而百济亡。又八年而勾丽亡(源流。作普依字智法)。

后十八年。勾丽以军事委之奸僧。卒亡其国。

三国史云。宝臧王二十七年戊辰。(唐高宗总章元年)李绩。围平壤月余。泉男建。(盖。苏文之子)犹闭门拒守。以军事委浮屠信诚。信诚与小将乌沙饶苗等。密遣人诣绩。请为内应。后五日。信诚开门。绩纵兵登城鼓噪。遂灭勾丽○案。高勾丽者。今之平安道也。凡西土佛寺创修之文。僧人现化之迹。皆当以此而征信。其有违舛者。不可信也右高勾丽禅教始末。

流传勾丽之后十二年。又因东晋。流传于百济。

三国史云。百济枕流王元年甲申。(晋孝武大元九年)胡僧摩罗难陀。自晋至。王迎之。至宫内礼敬之。(秋七月)越明年春。创佛寺于汉山。(今广州)度僧十人(春二月)○三国史职官志云。百济圣王。初置僧官(梁武帝之时)○案。枕流之时。虽创佛寺。汉山之外。未尝广建。圣王之时。虽置僧官。(自枕流王元年。下至圣王元年。为百四十年)泗沘之前。未尝大行。至法王之后。百济始行佛法矣。

崔致远。撰曦阳山凤岩寺知证大师碑铭云。西晋昙始始之貊。(谓春川)如摄腾东入。(谓摩腾)勾丽阿度度于我。(详见下)如康会南行(康居国人。行化于吴主孙权之国)○案。晋之时。貊人来据春川。自署为乐浪太守。或自称乐浪王。然。汉魏之时。每自中国。越海遣吏。盖以冽北浿南。本是汉地也。昙始。此时亦越海至乐浪。而佛法则未尝行也。

枕流之后。二百余年。绝无声迹。至法王元年。百济复行佛法。

三国史云。百济法王元年己未(隋文帝开皇十九年)冬。下令禁杀生牧。民家所养鹰鹞放之。渔猎之具焚之(十二月)○越明年春。创王兴寺。(春正月)度僧三十人。大旱。王幸漆岳寺祈雨(是年法王薨)○后三十五年(唐贞观八年)春。王兴寺成。(春二月)其寺。临鸡滩之水。彩饰壮丽。王(即武王)每乘舟。入寺行香○案。法王之时。百济已都扶余。即所谓王兴寺漆岳寺。亦当求之于扶余矣○又按。自枕流王元年。至法王元年。为二百十六年。

法王之后。六十二年。佛宇妖孽屡兴。百济以亡。

三国史云。义慈王十五年乙卯(唐永徽六年)夏。骍马入北岳乌含寺。鸣匝佛宇。数日死○后五年(即显庆五年)夏。风雨暴至。震天王道让二寺塔。又震白石寺讲堂。(夏五月)六月。王兴寺众僧见怪(寺僧皆见。若有舟楫。随大水入寺门)○案。是年百济亡。

百济既亡。浮屠道琛。倡义起兵。以图兴复。

三国史云。武王从子福信。尝将兵。乃与浮屠道琛。据周留城叛。迎古王子扶余丰。尝质于倭国者。立之为王。西北部皆应。引兵围刘仁愿于都城。(熊津城)其后。福信杀道琛。扶余丰杀福信。百济遂亡○案。当时三国鼎峙。今汉水以北。浿水以南。本是汉地。或中国遣吏。或土酋自立。今铁岭以北。为南沃沮。其摩天岭以北。为北沃沮。此所谓三分而五裂也。百济者。今汉水以南。京畿忠清(其左道。属于新罗)全罗之地也。当时。佛法先至勾丽。而平壤之外。不建佛寺。次至百济。而汉山之外。不建佛寺。其布散邦域。蟠据名山。盖在新罗之末。前此。未尝然也○又按。三国史云。新罗圣德王十八年己未(唐开元七年)秋。雷震金马郡(今益山)弥勒寺。(秋七月)又新罗之末。甄萱之子神剑。幽其父于金山佛宇。(今金沟)今湖南佛寺之见于三国史者。只此二寺。余无所着(弥勒寺。乃知命法师所创。见佛祖源流)右百济禅教始末。

流传勾丽之后。五十余年。又因勾丽。流传于新罗。未及施行。

三国史云。新罗讷祗王时。(刘宋时)沙门墨胡子。自高丽至一善郡。(今美山)郡人毛礼。于家中。作窟室安置(时。梁遣使赐香。群臣不知所用。墨胡子见之曰。此所以达诚于三宝。时。王女病革。王。使胡子焚香表誓。病寻愈。王馈赠厚。胡子出见毛礼。以所得物赠之。俄而不知所归)○案。讷只王。以宋孝武(骏)大明二年卒。此时。中国非萧梁也。此云自梁赐香者。明有错误。其后毗处王时。(即焰知麻立干)有阿道和尚。(一作我道)与侍者三人。亦来毛礼家。仪表似墨胡子。住数年。无病死。其侍者三人留住。讲读经律。往往有信奉者(金富轼云。此据金大问鸡林杂传所记。书之也。奭韩奈麻金用行所撰我道和尚碑。所录殊异)○案。勾丽小兽林王四年。中国僧阿度。始至勾丽。其距毗处王元年。(齐高帝建元元年)为一百五年矣。初到勾丽时。其年必高。其至新罗。未必在于毗处之元年。阿道之寿。安能如是。即所谓阿道和尚。别是一僧。非前之阿道也。

至法兴王十五年。既诛异次顿。始行其法。上距勾丽流传之初。已一百五十有七年。

法兴王十五年。(梁武帝大通二年)王欲兴佛法。群臣不信。喋喋腾口舌。近臣异次顿。(或云处道)奏曰。请斩小臣。以定众议。佥曰。今见僧徒。童头异服。议论奇诡。今若纵之。恐有后悔。臣等虽即重罪。不敢奉诏。遂诛异次顿。有血乳之异。众怪之。不复非毁佛事○越明年。下令禁杀生。

后十五年。创建佛寺。名曰兴轮(甲子年)。

真兴王五年。(梁武帝大同十年)创兴轮寺。(春二月)许人出家为僧尼(高丽真静国师天頙。作兴轮寺大钟铭云。青丘佛法。始兴于兹寺)○后五年(梁武帝末年)春。梁遣使与入学僧觉德。(新罗僧。入学于中国者)送佛舍利。王使百官。奉迎于兴轮寺前路(真兴王十年)○后二年。(辛未)勾丽惠亮法师至(已见上)。

真兴之世。广建佛宇。其最大者。曰皇龙寺。

真兴王十四年春二月。王命所司筑新宫于月城东。(王城东)黄龙见于地。王疑之。改为佛寺。赐号曰皇龙○案。真兴王二十七年。皇龙寺始克毕功。(见本纪)其宏丽瑰奇。可知。

职官志云。四天王寺。其官有衿荷臣一人。上堂一人。赤位一人。青位二人。奉圣寺。其官有衿荷臣一人。上堂一人。赤位一人。青位一人。感恩寺。其官如奉圣寺。奉德寺。其官如天王寺。奉恩寺。衿荷臣一人。大舍二人。灵庙寺。上堂一人。青位一人。(祭祀志云。灵庙寺南行五里祭)永兴寺。大柰麻一人。国统一人。(一云。寺主真兴王。以惠亮法师为之)都唯那娘一人。阿尼大都唯那一人。(真兴王。以宝良法师为之。真德王加一人)少年书省二人。(元圣王。以惠英梵如二法师为之)州统九人。郡统十八人○案。新罗寺刹之见于三国史者。又有三郎寺。芬皇寺。望德寺。泉林寺。哀公寺。黄福寺。元延寺。鹫仙寺。加悉寺。祗园寺。实际寺。(已上。疑在庆州地)星州法定寺。晋州断俗寺。居昌万兴寺。陕川海印寺。(又陕川清凉寺。智异山。双溪寺。见崔孤云传)南汉山庄义寺。北汉山安养寺。雉岳山石南寺。(今原州)皆真兴以降。世世增建者也。其创修年月。王公事迹。多可考征。今姑略之(又弓裔。于兴教寺祝发。王昌瑾于勃飒寺。见镇星塑传。皆新罗古寺也)。

真兴以降。交聘中国。勤求佛法。使者织路。

真兴王二十六年。(陈文帝天嘉六年)陈。遣使刘思。与僧明观来聘。送释氏经论千七百余卷○三十七年春。安弘法师。入陈求法。与胡僧毗摩罗等二僧回。上棱伽胜鬘经。及佛舍利(是年秋。王薨)○后九年。(真平王七年)秋。高僧智明。入陈求法(陈后主至德三年)○后四年春。圆光法师。入陈求法(是年。陈氏灭)○后七年(真平十八年)春。高僧昙育。入隋求法(隋文帝开皇十六年)○后四年(真平十二年)高僧圆光。隋朝聘使柰麻诸文大舍横川(两人也)还(还去加悉寺)○后二年。高僧智明。随入朝使上军还。(上军亦人名)王。尊敬明公[戒-廾+大]行。(亦僧也)为大德○后三年(隋炀帝大业元年)春。高僧昙育。随入朝使惠文还○后八年秋。隋使王世仪。至皇龙寺。设百高座。邀圆光等法师说经○案。真兴王。末年祝发被僧衣。自号法云。以终其身。王妃亦效之为尼。住永兴寺。崇信佛法。斯可知矣。

李唐初。兴慈藏法师。首入中国。以求佛法。

善德女王五年。慈藏法师。入唐求法○后七年。(善德十二年)高僧慈藏。自唐还(春三月)○文武王九年。(唐总章二年)以信惠法师。为政官大书省。(官名也)唐僧法安来。传天子命。求磁石(时。勾丽新亡。法安为勾丽人所杀)○后二年秋。唐总管薛仁贵。使琳润法师。赍书致王○后三年。以义安法师。为大书省。

是时。有元晓义相。比肩齐名。以兴佛法。

文武王十六年。(唐仪凤元年)高僧义相。奉旨创浮石寺(在顺兴)○后五年。王欲新京城。义相谏止之(是年。秋王卒)○案。义相入唐事。不见正史。

薛聪传云。聪父元晓。初为桑门。淹该佛书。既而反本。自号小性居士(又圣德王十四年。召河西州龙鸣岳居士理晓。祈雨于泉林寺)。

丽济既亡。辰马混一。佛法遂广遍于国中。

孝昭王元年。(唐武后长寿元年)高僧道证自唐回。上天文图○圣德王三年。(唐武后长安三年)金思让自唐回。献最胜王经○景德王二十二年。(唐代宗广德元年)大柰麻(官名也)李纯。剃发为僧。为王创立断俗寺居之(在晋州)。

下逮哀庄之世。佛宇太广。乃禁新创。

哀庄王三年(唐德宗贞元廿八年)秋。创伽倻山海印寺(秋八月)○后四年。下教禁创佛寺。惟许修葺。又禁以锦绣为佛事。金银为器用○按。此令未必久行。然。诸寺创修年月。有可以考核者。

宪德王二年(唐宪宗元和五年)冬。遣王子金宪章。入唐献金银佛像。及佛经等。为顺宗祈福○兴德王二年(唐文宗太和元年)春。高勾丽僧丘德。入唐赍经至(此时勾丽已亡。丘德。盖西土之人)○文圣王十三年(唐宣宗大中五年)春。入唐使阿餐元弘。赍佛经。并佛牙来。王出郊迎之○真圣女王二年。(唐僖宗文德元年)命大矩和尚。修集乡歌。

新罗之末。佛宇有妖。国随以亡。

景哀王四年(后唐时)春。皇龙寺塔。摇动北倾○敬顺王三年(后唐明宗天成四年)夏。天竺国三藏摩睺罗。抵高丽(夏六月)○案。新罗名僧。又有浮屠顺憬。(与金庾信同时)浮屠贤俊。(姓崔氏。即孤云之兄)定玄禅师。(即贤俊之友)孝子圣觉。(居星州一利县。为母刲股)释聪禅师。(为弓裔所杀)智照夫人。(金庾信之妻)其事迹。并见三国史。今始略之○又按。新罗者。今之庆尚道也。丽济既亡。遂混东邦。然浿水以北。(平安道)铁岭以北。不能得也右新罗禅教始末(已上。专据金富轼三国史为信文。他书所出。别录于下方)。

又有新罗僧无漏禅师。见录于中国佛乘。

佛祖通载云。唐肃宗至德元年戊戌。(新罗景德王十五年)新罗僧无漏。示寂于右阁门。合掌凌空而立。足去地尺许。左右以闻。帝惊异。降跸临视。得遗表。乞归葬旧谷。有诏。护送旧居建塔。至怀远县下院。辄举不动。遂以香泥塑全身。留下院○案。戊戌。当丙申。

至若传灯录所载诸师。皆于中国禅宗。受其灯光。

新罗本如禅师(南岳让禅师法嗣)无话句(见第六卷)。

新罗洪陟禅师(西堂藏禅师法嗣)无话句。

新罗慧彻禅师(西堂藏禅师法嗣)无话句。

新罗无染禅师(麻谷彻禅师法嗣)无话句(崔孤云碑文。见下)。

新罗玄昱禅师(章敬[惮]禅师法嗣)无话句(源流。称凤林玄昱)。

新罗觉体禅师(章敬[惮]禅师法嗣)无话句(已上见第九卷)。

新罗道均禅师(南泉愿禅师法嗣)无话句。

新罗品日禅师(盐官齐安禅师法嗣)无话句(源流云。创三陟三和寺)。

新罗迦智禅师(大梅常禅师法嗣)僧问。如何是西来意。师云。待汝裹头来。即与汝道○僧问。如何是大梅的旨。师云。酪本一时抛(案。此是长[与]宝林寺所祖。迦智山道仪大师也)。

新罗忠彦禅师(大梅常禅师法嗣)无语句(即新兴寺冲彦禅师)。

新罗大茅和尚(归宗智常禅师法嗣)上堂云。欲识诸佛师。向无明心内识取。欲识常住不雕性。向万物迁变处识取○僧问。如何是大茅境。师云。不露锋。僧云。为什么不露锋。师云。无当者(已上。见第十卷)。

新罗顺支禅师(仰山寂禅师法嗣)僧问。如何是西来意。师竖拂子。僧曰。莫遮个便是。师放下拂子。问。以字不成。八字不是。什么字。师作圆相示之。有僧于师前作五花圆相。师画破。别作一圆相(案。此即万法归一之意)○案。源流称五台山顺支禅师。

新罗智异山和尚(仰山寂禅师法嗣)一日示众曰。冬不寒腊后看。便下座(已上。见第十二卷)。

新罗钦忠禅师(石霜诸禅师法嗣)无话句(源流[云]敬怀晖法嗣)。

新罗行寂禅师(石霜诸禅师法嗣)无话句。

新罗朗禅师(石霜诸禅师法嗣)无话句。

新罗清虚禅师(石霜诸禅师法嗣)无话句(已上。见第十六卷)。

新罗金藏和尚(洞山价禅师法嗣)无话句。

新罗清院和尚(九峰虔禅师法嗣)僧问。奔马争球。谁是得者。师曰。谁是不得者。曰恁么则不在争也。师曰。直得不争。亦有过在。曰如何免得此过。师曰。要且不曾失。曰不失处。如何锻炼。师曰。两手捧不起。

新罗卧龙禅师(云盖元禅师法嗣)问。如何是大人相。师曰。紫罗帐里不垂手。曰为什么不垂手。师曰。不尊贵。曰十二时中。如何用心。师曰。猢狲吃毛虫。

新罗泊岩和尚(谷山藏禅师法嗣)话句删(已上。见第十七卷)。

新罗云住和尚(云居膺禅师法嗣)无话句(即照通和尚)。

新罗庆猷禅师(云居膺禅师法嗣)无话句。

新罗慧禅师(云居膺禅师法嗣)无话句。

新罗龟山和尚(长庆棱禅师法嗣)有举相国裴公休。启建法会。问看经僧。是什么经。僧曰。无言童子经。公曰。有几卷。僧曰两卷。公曰。既是无言。为什么却有两卷。僧无对。师代曰。若论无言。非唯两卷(已上。见第十八卷)。

新罗慧云禅师(白兆圆禅师法嗣)无话句(见第二十三卷)。

又若拈颂所载诸师问答。亦赖丹霞淳公。播之于歌颂(见拈颂第二十六卷)。

新罗泊岩和尚僧问。如何是禅。师云。古冢不为家丹霞淳颂。故国清平久有年。白头犹自恋生缘。牧童却解忘功业。懒放儿孙不把鞭(泊岩。又因僧问。如何是道。师云。徒劳车马迹○又因僧问。如何是教。师云。贝叶收不尽○丹霞颂文。今删之)。

新罗大岭禅师僧问。如何是一切处清净。师云。折璚枝寸寸是宝。析栴檀片片皆香○丹霞淳颂。乾坤尽是黄金国。万有全彰净妙身。王女背风无巧拙。灵苗花秀不知春。

新罗云住禅师僧问。如何是诸佛师。师云。文殊耸耳○丹霞淳颂。无相光中未兆身。清虚渺漠岂为邻。一轮明月当轩照。玉殿萧萧不见人。

孤云四山碑铭。其于新罗名德。[宋-木+最]为实迹。

无染国师葆光塔铭云。无染。于圆觉祖师。为十世孙。(达摩谥圆觉)俗姓金氏。(武烈王八代孙)长庆初。舟入唐游。历佛光寺。问道如满。(即香山白乐天之空门友)去谒麻谷宝彻和尚。(见上传灯录)会昌五年来归。咸通十二年。(景文王十一年)召居尚州深妙寺。乾符三年。(僖宗丙申)复至王居。文德元年。(真圣王二年)示灭(塔在公州圣住寺)。

法性禅师葆光塔铭云。无染大师。零染于雪山五色石寺。有法性禅师。尝叩骏伽门。(少乘法)于中夏者大师。师事数年。探索无孑遗。

释澄大德葆光塔铭云。无染大师。问骠诃健拏(华严经)子浮石山。(石顺兴)释澄大德。日敌三十夫。蓝茜沮本色(寂照塔铬云。智澄大师。就学于浮石山。即石澄大德也)。

昭玄大德葆光塔铭云。无染示灭。门人照玄大德。释通贤。四天王寺上座释慎符。请赠谥洎塔铭。教曰可(塔铭。又有询。又圆藏。灵源。玄影等四人。得其清净之法。僧亮。普慎。心光等三人。皆无染之门人)。

崇唱禅师崇福寺(在庆州)碑云。景文王。安身代邸。(太子时)注意兹门。仍请芬皇寺僧崇唱。修奉梵居(此唐懿宗咸通年间人)。

决言大德崇福寺碑云。景文王。遽命有司。虔修法会。华严大德释决言。承旨。于当寺讲经五日(咸通六年事○碑文又云。释门二杰。曰贤谅神解。督其事○源流云。决言与顺应。创海印寺于伽耶山)。

道义禅师寂照塔铭云。洎长庆初。(唐[移]宗年号)有僧道义。西泛赌西堂之奥(注云。长庆五年己巳。道义。行化枫岳雪岳。至文德二年己酉○慈弘案。道义大师。宝林之先德也)。

洪陟大师寂照塔铭云。兴德王之时。洪陟大师。亦西堂澄心。南岳休足。(注云。陟师法嗣。德兴大王。宣康太子)源流云。道义弥陟。皆西堂智藏大师法嗣。

静众无相大师寂照塔铭云。洪陟以降。为巨擘者。可屈指焉。西化(去中国)静众(寺)无相。(注云。静众在唐。玄宗礼敬殊甚。柳宗元起影堂。李商隐为碑铭。其门人无住。亦名僧也)常山慧觉。(注见下)益州金。镇州金者是(禅谱云。黄梅子金生石也)。

常山慧觉大师见上(注云。马和尚。字慧觉。金云卿之弟)。

太安慧彻国师寂照塔铭云。东归。则前所叙北山义。(即道义)南岳陟(即洪陟)而降。太安彻国师。惠目育。(无可考)智力闻。(智力。寺名也)双溪照。(即慧照)神兴彦。(忠彦。见传灯)涌泉体。(觉体。见传灯)珍丘休。(注云。玄昱觉休。即盐官安法嗣)双峰云。(即觉云)孤山日。(品日。见传灯)两朝国师圣住染。(即无染)菩提宗(注云。惠云。即无染嗣)○源流云。太安惠彻。字法宝。姓朴氏。庆州人。谥寂忍。西堂法嗣(碑。在谷城相里寺)。

贤溪智证大师寂照塔铭云。大师金姓子。(寂照本智证之塔)号道宪。字智诜。长庆甲辰现于世。中和壬寅归乎寂。发蒙乎梵体大德。亶贝于琼仪律师。探玄于惠隐严君。(即法师)受默于杨孚令子(即禅师○塔在曦阳山凤岩寺。而贤溪山安乐寺。师所尝居也)。

法朗禅师寂照塔铭云。智证。以唐四祖。为五世父。(道信之旁出)东渐于海。双峰(四祖号)子。法明孙。慎行曾孙。导范玄孙。惠隐末孙也。(谓智证)杜中书正伦纂铭云。(四祖铭)远方奇士。异域高人。无惮险途。来至珍所。(谓法朗)肃宗皇帝。躬贻天什曰。龙叟渡海不凭筏。

玄亮禅师寂照塔铭云。正法大统释玄亮。声九皋献康。大王允之。教南泉郡统僧训弼。(亦金姓)标别墅划生场。

俊恭禅师寂照塔铭云。沈忠。闻大师名白言。弟子有剩地。在曦阳山。凤岩龙谷。至中和幸丑年。教遣前安轮寺僧统俊恭。标定强域(塔铭又云。门人性蠲。敏休。杨子孚。继彻等。咸得凤尾○又云。门人英爽来促受辛)。

真鉴禅师真鉴碑云。(碑。在智异山双溪寺)师讳慧昭。俗姓崔氏。全州金马人。父曰唱元。贞元二十年。舟入唐。行至沧州。谒禅鉴大师(马祖之旁传)削染。徒中目为黑头陀。元和五年。与乡僧道义邂逅。太和四年来归。(文宗庚戌年)憩锡于尚州露岳长柏寺。又至康州知异山。因于花开谷三法和尚兰若遗基。纂修堂宇。师乃曹溪之玄孙。是用建六祖影堂。(鱼山梵呗。即师之遗音)文圣王时。示灭(慧昭。一作慧照)。

近所刻佛祖源流所载。新罗名德[马*春]驳。缪不可征信。今姑附见。以备参考。

阿度和尚寂照塔注云。阿度。作桃李寺于冷山中。

神行禅师源流云。新罗兵部侍郎全献贞。撰神行碑。在晋州断俗寺(寂照塔注云。宪德王十三年。北宗神行先导。南宗道义继主)。

谷成禅师源流云。兹庄律师弟子三人。即僧实。祖日。谷成。

无上禅师源流云。普依大师。字智法。(已见上)元晓义湘。尝在塔下。亲禀涅盘经。有弟子十一人。曰无上。寂灭。义融。智薮。一乘。水泽。四大。开元。明德。开心。普明。

真表律师源流云。创边山文殊寺。有弟子九人。曰永心。融宗。信芳。体真。珍海。真善。释忠。佛陀耶。

观机禅师道成禅师○源流云。江包山二圣也。又有弟子七人。曰白牛。师檄。师楪。师道。义子。阳成。梵令勿女。

圆安禅师源流云。圆光法师弟子。

顺应大德源流云。与决言。创海印寺。

其声迹可寻者。亦不详着其源委。

胜佺禅师(华严宗主。以石髑髅十余板。为其徒讲论)。

和净国师(高丽平章事干文俊。撰碑铭)。

廉居禅师(长兴宝林寺先德)。

迦智山普照禅师(廉居法嗣。名体真。姓金氏。熊津人)。

玄光法师(熊川人。行真大师法嗣)。

缘光法师(智音大师法嗣)。

永才法师(尝遇贼六十余人。作歌化之。贼皆落发为徒。同入智异山。不复迹世)。

智宗国师(名胜妙。碑在原州玄溪山居须寺。高丽崔冲撰)。

朗空禅师(碑。在昌原凤林寺。新罗兵部侍郎崔仁衷撰)。

道诜国师(碑在光阳玉龙寺。高丽崔惟清撰)。

洞真大师(名度甫。姓金氏。灵岩人。碑。在光阳玉龙寺)。

表训禅师(创建表训寺)。

惠丘法师(创建边山来苏寺)。

安信法师(创建宝光寺)。

耽密禅师(创建宝贤寺)。

义照和尚(创建美黄寺)。

惠清禅师(尝居芭蕉寺)。

南云禅师(尝居双峰寺)。

顺支禅师(尝居五台山)。

寂禅师(尝居金山寺)。

僧统龙正禅师(疑亦金山寺)。

通灵和尚(尝居天冠山)。

觉真国师(尝居佛岬寺)。

杜云禅师(尝居乔僧寺)。

能如禅师(尝居乔僧寺)。

义信禅师(尝居法住寺)。

其绝无声迹者。开列名字。以备后考。

宝让和尚去会长老备虚法师玄泰法师良志法师惠业大弥阿离拔么惠轮法师求等法师玄恪法师圆胜律师大安法师玄游法师惠宿法师灵熙禅师能仁禅师零照禅师蛇福圣者崇济法师浮雪居士神休禅师惠空禅师梵修法师心地大师大贤瑜珈法海华日理贞大师惠通和尚希浪祖师绎结大师密本法师缘会大师明朗大师朗智法师安惠大师朗融大师惠现法师秀台大师义安大德广学大德国教大德波君大德孔宏长者迎如大师大缘大德念佛大师广德法师严庄法师景兴国师彦冲禅师法州禅师宏廓禅师瑞岩和尚遵梵禅师哲鉴国师贤俊禅师烟起祖师佛顶和尚定贤禅师大无为禅师

补遗无为寺回微国师(唐懿宗咸通五年生。照宗大顺二年入中国。天佑二年。重修基北。石晋开运三年立碑○无为寺。在康津)。

至若高丽禅教。本出杭州慧日之宗。年代未远。今姑略之。

佛祖通载云。宋太祖末年。杭州慧日永明智觉禅师示寂。(讳延寿)师。着宗镜录一百卷。高丽国王。览师言教。遣使赍书。叙弟子礼。奉金缕袈裟。紫晶数珠。金澡灌等。彼国僧三十六人。亲承印记归国。各化一方○慈弘案。宋太祖末年。即高丽光宗末年也。(即开宝八年乙亥)光宗戊辰。以僧惠居为国师。坦文为王师。(史云。王。崇奉缁流。以为师傅。自是以后。子孙相承。世为家法。多创寺刹)此二人。亦必在三十六人中。然则高丽禅宗。皆出于杭州慧禅师矣。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