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门巨匠圆悟克勤

禅门巨匠圆悟克勤出生于宋仁宗嘉佑七年(公元1062年)俗家姓骆,字无著。四川彭州宠宁县柏条河畔(今彭州市西)人氏。克勤生于读书世家,自幼聪颖好学。每天能记诵千言,在同学之中没人能够与他相比较。宋神宗元丰(公元1078年),一次克勤等结伴到妙寂院(今彭州丽春青龙寺)游玩,偶然间看到寺院的佛经,看之再三,心中不觉有些怅然,觉得好象见到了自已从前的心爱之物一样,就对同伴说:“我恐怕前世是就是和尚吧!”。于是立志出家,跟从敏行法师学习《首楞严经》,非常的刻苦认真。

有一次,克勤得了重病,病得快要死了痛苦不已.回想生平所学,在病死到来之际,一点都帮不上忙,感叹道:"诸佛涅磐正路不在文句中,吾欲以声色见,宜其无以死也!"于是病好之后,克勤放弃了过去那种沉溺于文字知见的做法,在公元1083年离开了妙寂院,前往参拜宗门大德。

克勤首先来到黄檗真觉惟胜禅师座下,惟胜禅师是黄龙慧南禅师的法嗣。一日师创臂出血,告诉克勤:“此曹一滴也。“克勤一听,惊诧不已,良久才说乎?”

于是克勤便科徙步出出蜀行脚四方,遍参各地禅门高僧。他先后礼渴玉泉皓,金銮信,大沩颉,黄龙心,东林总等大德,都受到他们的重视,对他非常爱护。晦堂祖心禅师曾告诉他说:“他日临济一派属子矣。”

宋哲宗无祜年间克勤来到湖北薪州五祖山,在禅宗临济宗杨岐派第二代传人法演是门下参学。克勤因为博通经教,加上参加过许多禅门宿德,因此他有着很重的豪辩习气。在五祖身边的几年,克勤时常将自己悟道的机缘,写成偈颂,呈送法演审阅印可。为了将克勤锻炼成一代法将,五祖法演对克勤非常严格。决不徇一丝一毫的人情。凡是克勤禅师所用尽机用,法演全都不给予认可。

一日,克勤禅师入室请益,没谈上几句,又与法演神师争辩起来。法演禅师很不高兴,便说:“是可以敌生死乎?他日涅磐堂孤灯独照时(指死亡来临时)自验看!”克勤禅师被逼的无路可走,失望之余,按捺不住心愤懑,说:“师你太不慈悲不知道提隽后学。”说完就佛袖而去。

法演笑道:“等你得了一场大病之后,就会知道我的用心良苦了。”克勤行脚到金山寺,住下来,继续参禅。一天,克勤不当心感染了风寒,匆冷匆热,全身虚弱。病中想起了法演临别时的话,似乎有些觉悟了。于是心中暗誓:“等我病稍好,即归五祖。”病愈后,克勤依然回到五祖法演的身过,法演禅师见克勤回来,非常高兴,于是令他担任侍者。

一天,刑部陈某辞官返家,特前来参访五祖,问:“什么是祖师西来意?”法演说:“有两句诗,正好与此相似:频呼小玉原无事,只是檀郎认得声。”五祖法演的用意,陈某无法理解,但却打动了在一旁的克勤。

陈某走后,克勤问:“师父举小艳的诗,陈提刑懂了没有?”五祖法演说:“他只认得声。”克勤问:“他既然认得声,为什么不能领悟道呢?”五祖法演知道克勤的领悟已经到了成熟的地步,“什么是祖师西来意?是便大声问庭前的柏子吗?

这一问帮克勤突破疑关,他顿时大彻大悟,手舞足蹈,走出室外,正好看见一只大公鸡,展翅而鸣,飞上栏杆。克勤说:“这不正是声吗?”

于是克勤禅师便袖里笼着香,进放丈室,向五祖呈悟道偈:金鸭香销锦锈帏,笙歌丛里醉扶归。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

法演禅师一听,知道他己彻悟,非常高兴,道:“佛祖大事,非小根劣器能造旨,我为你感到高兴。”法演于是大告山中修行大德们说:“我和侍者已经参得禅了。”

从此以后,克勤禅师便被推为上座,与五祖座下其他两位弟子佛鉴慧勤,佛眼清远,并称三佛。

一天,克勤,慧勤,清远三人陪侍法演禅师,在山间凉亭之上论禅。回来时分,灯笼已经熄灭,四面一片漆黑。法演吩咐三人到:“你们各人一转语。”

慧勤禅师道:“彩凤舞丹宵。”

清远禅师道:“铁蛇横古路。”

克勤禅师道:“看脚下。”

五祖法演听罢。感慨说道:“能够发扬光大禅宗者,乃克勤尔!”可见,克勤禅师的作略与两位师兄大不相同。“看脚下”

,这话听起来平常无奇,然而就贵在这种从脚下做起的精神。神不讲玄虚,而在乎“实在”与“平常”。踏踏实实地走路,这就是禅宗精神的体现。

不久,克勤负责管理寺中事务,克勤连忙四处逃避,在躲闪中突然省悟:“这不正是临济宗的手法吗?”于是神色自若,站立不动,伸手接住拄杖,说:“老贼,我认得你也。”五祖法演大笑而去。从此就与克勤禅师分座接众了。原来五祖法演的话中暗藏机锋,克勤砍掉树,正是对五祖法演机锋的承接。法演禅师圆寂后,克勤成为杨歧派的第三代法嗣,称“佛果克勤”。

北宋崇宁年间(1102-1106)克勤辞别五祖法演,回四川探望老母。五祖山诸长老相谓曰:“道西行矣!”

禅师回到成都后,四众纷纷前来拜见,听闻禅法,法席之盛冠于西南。后应成都帅翰林郭公知章之邀请,开法于六祖山,继而移住昭觉寺。宋敬宗政和(1111-1118)元年克勤禅师辞去住持之职,南游湘鄂等地方。

在荆南(今湖北江陵),克勤禅师拜访了大居士张南英(无尽)。张南英是兜率从悦禅师之法弟子,堪称饱学之士,以道学自居,眼界颇高,诸方禅宗大德,很少有被他所推宗的。克勤禅师见张商英居士之后,遂与他举变华严要旨。

克勤禅师道:“华严限量境界,理事全真,所以及一而万,了万为一,一复一,万复万,浩然莫穷。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卷舒自在,无碍圆融。此虽极则,终是无风匝匝之波。”

张商英听了,不觉移到榻近前。

克勤禅师讲完这段话之后,便问:“到此,与祖师西来之意是同是别?”

张商英道:“同矣!”

禅师道“且得(可是)没交涉(没有联系)!”

张商英被克勤禅师否定之后,而带愠色。禅师并不在意,继续点拨:“不见云门道,山河大地无丝毫过患,犹是转句,值得不见一色,始是半提,更须知有句上全提时节。彼德山临济岂非全是提乎?”

张商英听后这才心悦诚服,连连点头称是。

第二天,克勤禅师又跟张商英谈起理法界,事法界,理事无碍事法界法界。当谈到理事无碍法界时,克勤祥师便问:“此可说禅乎?”

张商英道:“正好说禅。”

克勤禅师笑道:“不然,正是法界量里在(还是落在理事等名相差别当中),盖法界量末灭。若到事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等四法界量灭,始好说禅。如何是佛,干屎撅。如何是佛,麻三斤。是故真净偈日:“事事无碍,如意自在。手把猪头,口诵戒。趁出淫房,未还酒债。十字街头,解开布袋。“

张商英听完这一段后开示。犹如醒醐灌顶,不禁赞叹道:”美哉之论,岂易得闻乎!“于是便向克勤禅师执以师礼,并请克勤禅师留居夹山碧岩,住拄澧丰(今湖南漫县)夹山灵泉寺。

在夹山期间,克勤对雪窦重显《颂古百则》进行注释,政和五年(1115年)弟子们把它们记录整理成书,以夹山的别名“碧岩”为题作书名,故曰《碧岩录》。在碧岩录中,克勤紧密禅宗的基本理论,把公案,颂古和佛教经论结合起来,为解释公案和颂古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克勤在《颂古百则》的其础上,加写了三方面的内容:一,垂示,放在公案之前,大抵有概括和引入的作用;二,评语,放在公案和重显颂诗的句下,相当于夹注夹批;三,评唱,分别放在公案后和重显颂诗后,对公案和颂诗加以阐述和评论。

《碧岩录》是禅宗史上影响很大的一部着作,时称为“宗门第一书”它的出现并非偶然,反映了北宋以后的禅宗逐渐重视佛教经典和本宗的文献典籍,与其他宗派看得文词文理的传统修行方式缩小了距离,此后便形成演教合一,禅净***的趋势。

宋徽宗政和末年,克勤禅师双迁至湘西之道林。太保枢密邓子常上书朝廷,极力称颂克勤的德行,于是宋徽宗赐克勤紫服及“佛果禅师”之号。宋徽宗宣和七(1125年)克勤常与宰相李纲及抗金帅谈论国家大事和抗金事宜,并奔走各地协助筹集军响,宣传抗金保国。在李纲的奏请下,克勤禅师又奉敕住持镇金金山寺。各处神僧皆纷纷慕名前往,晚到者竟然没有地方安身。

建炎元年,宋高宗在金山寺诏见克勤禅师,向克勤禅师问及佛法。

克勤道:“陆下以孝心理天下,西竺以一心统万殊,真俗虽异,一心初无间然(没有差别)

高宗听了,非常高兴,遂赐克勤“圆悟禅师”之号,所以世称“圆悟克勤”

公元1125年高宗腐败,生活糜烂,祖师苦柬无果,忿然回到四川依旧入住成都昭觉寺。绍兴五年(1135)八月五日圆寂,享年七十三岁,谥真觉禅师。墓地在昭觉寺侧,称国师墓。

《大明高僧传》卷五中说:“宋朝佛教三杰中,惟有佛果克勤禅师得法演精髓,集杨歧派之大成,使杨歧派的禅法独盛全国。”克勤禅师悟门广大,说法辩博,纵横无碍,听者往往感动而至泣下者。克勤的禅法荟萃各家之精华,超越宗格,弟子满天下,其中最着名者为大慧宗臬,虎丘绍隆,并犯称为圆悟克勤门下的“二甘露门”。他的法派历经宋,元,明,清时期到日本传法的禅师玉溪道隆,无学祖元,无准师范等禅师都是他的法裔,都对日本传统文化中产生过重大影响,如今日本的禅宗二十四派中,就有二十派是出于杨歧派。克勤<碧岩录>也被日本禅林奉为必读之圣典。

圆悟克勤为临济杨歧派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其础,为中华文化抹上一笔浓墨重彩,他的爱国行为及宏扬光大禅林法学的执着精神和意志是后辈们学习的楷模,他为佛教事业所作的贡献将永垂史册。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