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讲经,都会先从「五重玄义」先讲,使人了解这部经的大旨,进入经文才不会见树

不见林。再以条理分明的分科方式剖析经文,使人掌握本经的义理。但是,有些人会误以为

序分和流通分的字数很少,又没有讲很多义理,重要性不大。既是佛说的话,难道有不重要

的吗?

犍益大师撰《佛说阿弥陀要解》,犍祖先说明《要解》的分科方式,有别於历代注解。

尤其是「别序」与「流通分」的分段,最有创见。犍祖何以作此分段?因为佛说法「初语亦

善,中语亦善,後语亦善」,怎能把序分丶流通分当做故套模子?

经有三分无不善

经有三分,这是依照东晋道安法师立的「弥天高判」。道安法师高超的分科判断,後来

也被较晚传入中土的《佛地经论》所证实,佛经确实有此三部分。

「序」有序述丶次序的意思,「分」则是将整体变成若干部分的意思。序分包括通序和

别序。通序,是每部经一开始共有的叙述。即「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某处,与某大众俱。

」别序则是某部经特有的发起因缘。

以《阿弥陀经》为例,别序是:「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

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正宗分,「宗」是主要的意思。正宗分的功能就是正明一经要义。

流通分,「流」则不滞,「通」则不壅。流通分是要把这部经广为流传至十方三世。

一部经有三部分,每一部分都不可或缺,因此称之为「初善丶中善丶後善。」

佛陀教化有三善

「初善丶中善丶後善」,佛在多部经典中说过,以下仅举两例:

《杂阿含经》云:「我今当为汝等说法,初语亦善,中语亦善,後语亦善。善义,善味

,纯一丶满净,清白梵行,谓四品法经。」

《佛说胞胎经》云:「当为汝说经,初语亦善,中语亦善,竟语亦善。分别其义,微妙

具足净修梵行。」

经的三部分为什麽是「善」?因为佛经是「由自觉悟於法,无倒,契理契机」佛觉悟万

法的究竟真相,於事於理皆无颠倒,契合真理,契合众生根机,故名为善。

初善丶中善丶後善,还有多种说法。根据《四分律藏大小持戒犍度略释》说,一首偈子丶一

代时教丶一席教化都可三分,分分皆善。

一首偈颂,第一句是初善,第二丶三句是中善,最後一句是後善。一席经筵,序分是初

善,正宗分是中善,流通分是後善。就佛陀的一代时教而言,《华严》为初善,《阿含》《

方等》《般若》为中善,《法华》《涅盘》为後善。

以大小乘而言,小乘教以《阿含经》为初善,《佛遗教经》为後善,其他为中善。大乘

教则以《华严经》为初善,《涅盘经》为後善,其他都是中善。

以修行阶位而言,「令证小果」为初善,「耻小慕大」为中善,「授记作佛」为後善。

就度化一个人来说,说明持守五戒十善可以生天,是初善。赞叹出离丶诃斥贪欲不净,名中

善。说明苦集灭道的四谛理,让人可以开悟证果,为後善。

另一种分法则是:让一个人「种善根」是初善,让「善根成熟」是中善,让「善根成熟

後又不执着於善」是後善。就四悉檀而言,世界悉檀是初善,为人丶对治悉檀是中善,第一

义悉檀是後善。

因此不只一部经如此,就连一首偈丶一座经丶一代时教丶化诱一人丶及四悉檀,都俱足

三善。这初中後三善,无一不是上契佛理,下化众生根机。总而言之三善能「开显净行,令

成净果为致」,佛说的一偈丶一席丶一时教化,可以开显清净行仪,令人成就清净佛果,是

真正的善。

三分如人身体

为什麽说佛经的序分丶正宗分丶流通分都是美好的丶都是纯一满净的呢?犍祖以人来比

喻一部经的三分:「序如首,五官具存。正宗如身,脏腑无阙。流通如手足,运行不滞。」

序分像人的头,眼丶耳丶鼻丶口都依附在上面。看到人的脸,就能辨识一个人的身分与

特色。看一部经的序分,就知道一部经的大小偏圆。

正宗分如一个人的身体,身体内包含了五脏六腑等重要器官,而正宗分的内容正是一部

经的主要宗旨所在。因此《阿弥陀经》的宗旨「信愿行」,在正宗分有详细阐述。

流通分如人的四肢,可以运动行走。一部经的流通分,能使经文流传万古,通达十方,

无有滞碍。

一部经的三分各有功能,并不因为段落的长短或是义理论述的多寡而有重要性的差别。

一滴蜜中边甜

《四十二章经》云,佛所说的教法「譬如食蜜,中边皆甜」,蜜不分中间丶边沿,无一

滴不甜。有些人以为一部经的重点只有正宗分,其他序分丶流通分只是形式或仪文,如此岂

是中边皆甜!

一部经从头到尾,无一字不是善好的法宝。阅读经文时,实应以至诚恭敬心来看待经典

如何恭敬?印光祖师说:「净手洁案,主敬存诚,如面佛天,如临师保,则无边利益自

可亲得。」看经时,如面对真佛,如面对师尊,能生福德智慧,远离诸多过失,获得无边利

益!

第409期∵公元2010年11月发行∵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