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禅法师在佛教界有爱国爱教高僧的称誉,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就以僧侣的身份参加抗战工作,为报纸撰文宣传抗日。真禅法师曾说过,不管是古代、近代,还是现代,佛教徒的命运总是和祖国的命运紧紧相连,祖国昌盛,佛教才有可能发展。在这一信念的引导下,真禅法师在出世和入世这一对看似矛盾的关系上,处理得非常得当,得到了僧俗两界的赞赏。
过去的香客进香时也就带几根线香、一对蜡烛。但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到玉佛寺进香的人越来越多。那时的人们整把整把地把香往香炉里扔,蜡烛也越烧越大。每逢香期,到玉佛寺进香的人成千上万,大雄宝殿内烟雾缭绕。这一现象引起了真禅法师的关注,他认为如此进香不但容易引起火灾,还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此风断不可长。为此,真禅法师专门在上海市佛教协会召开会议,提议推行“文明进香”活动。他先在佛教界内部统一了思想,然后又在理事扩大会议上讨论拟定了“上海市佛教协会希望佛教信徒要文明进香的呼吁书”。呼吁书写道:“佛教,历来主张“心香一瓣”,不在量多,贵在心诚……”这一呼吁书是上海佛教界的一大创举,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好评,不文明进香的行为得到了有效的遏制。
真禅法师6岁出家,长年在佛门内静修,但这并不妨碍他了解人情。曾在他身边工作了十多年的王春云说,真禅法师每天清晨4点多就起来了。但每次真禅法师有急事找他,从来都不早于上午6点半。而且每次电话中他总要先说:“小王,你再睡一会,早晨上班以后到我办公室来一下。”王春云事后回忆说:“真禅法师知道年轻人有晚睡晚起的习惯,所以不愿过早打电话,他希望我能多睡会儿,实在考虑得细致入微。”真禅法师这一为他人考虑的习惯一直保持到了生命最后一刻。他去世前一天半夜,心脏病复发,法师不愿因为自己的病情而打扰别人熟睡,一直强忍着。直到最后被送到医院时,已经晚了。
1983年,佛教界一切百废待兴之时,真禅法师就看到了人才的重要性。他说,佛教是否发达昌盛,不是看有多少信徒,而是看佛学研究者研究水平有多高。为此,他在当年创办了上海佛学院,并亲任院长。他对佛学院的教育提出了几个具体要求:“僧人爱国爱教,懂得佛教教理教义、懂得法务活动、懂得寺院管理。”在真禅法师的全力支持、关心下,上海佛学院人才辈出。印尼佛教僧伽联合会秘书长释慧雄法师对此由衷赞叹道:“上海佛教丛林寺院,道风庄严,人才济济,真禅法师接班人的精神、道风仍然秉承着他一贯禅悦精神,法师的育人的眼光实在不同凡响!&rdquo
正如真禅法师自己所说,他的一生都在实践人间的佛教、社会的佛教、生活的佛教。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