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山海明的禅学思想及其实践(我的硕士论文提要)

道坚法师

内容提要:破山海明生活在明末清初,正值国破家亡的战乱频仍之际,他以崇高的人格魅力及菩萨悲愿之力,斡旋在多种武装势力之间,弘法度生,甚至不顾佛门清规而破戒止杀,使无数生灵免遭涂炭,在历史上留下千古佳话。

破山十九岁出家,历尽艰辛,遍参诸方善知识。先于邻水听慧然讲《楞严经》,在黄梅破头山学教参禅三年,效法高峰原妙禅师七日克期取证之法而开悟。后来历参憨山德清、无异元来、闻谷广印、雪峤圆信、湛然圆澄等大师,最终得到密云圆悟禅师的印可,成为临济宗第三十五代传人。破山一生重兴道场十四处(或说十五处),传法弟子八十七人,在家信徒更是不计其数。

破山的禅学思想注重心性的平等观及内在的解脱,他认为人人本自具足的妙明真心,是众生皆可成佛的内在依据,以性相融通及心佛不二的理念,说明众生虽然有六道升沉的区别,但在本质上都有成佛的潜在力量。众生心性不是实质性或绝对性的精神实体,而是心性本空,体合法界,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从自己的内心修证即可体悟宇宙万有的本来面目。破山禅学以“无所得”正观为宗旨,他强调佛法必须契机契理,不可生起法执。他宣说即心即佛为众生成佛的依据,以“非心非佛”清除人们对“即心即佛”的迷执,进一步开示“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的真如理性,明了诸法无名相实体可得,以此悟入诸法“无所得”的大乘终极境界。无念法门也受到破山的重视,以“一心不生”为入道之要门,并以“了知一切法无生,灭尽一切烦恼,远离生灭变化的终极智慧”的无生智悟入无念法。破山强调任运自然的修行观,以“怖生死心”为禅修者的精神原动力。“怖生死心”即立足于充满苦痛与烦恼的现实世间,正视、面对生活而不是逃避生活。知道六道轮回的苦楚,对现实的五浊恶世生起强烈的厌离心及了生脱死的愿望,精进修行,以期得到崇高而永恒的终极生命。认为学佛一定要以解脱生死大事为目标,而解脱的关键在于迷悟之间,在修行生活中,迷之与悟是修行的关键,他强调不执着也不排斥打坐、住山、行脚等修行方式,灵活运用各种顿渐修行法门,而不执一法。参悟一门,破山常常为学人开示对本参话头的参究,或参念佛的是谁,或参父母未生前是谁,并提出在谁字上着力、用功绵密而不间断及对疑情的运用等参究话头的三个条件。对于学人用功日久而不悟的原因,破山认为主要有三个因素,一是自恃聪明,平日不用功,“依他作解,塞自悟门”。二是执着古人话语,或逞一时口快,以致见识不清,意志恍惚。三是执着取胜,易便信受,堕入野狐禅等病态心理。破山认为开悟后的境界只有内证者能够了知,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开后悟的意境不是远离人间或高不可攀,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洒脱任运的人生性格。他认为开悟者要秉承大乘菩萨自利利他的精神,以弘法利生为事业,应该广泛参与佛教的传播与社会的救济活动。对于语言文字的看法,破山主张参禅悟道应当不立文字,要超越语言的局限性,但又不能离开世间法,为了宣扬大乘佛教的终极精神而不离语言文字,即所谓“至道无言,因言显道”的理念。明末清初弘法巴蜀的还有聚云吹万禅师,他自称嗣法大慧宗杲禅师,注重看话头等实修法门,并融合五家宗旨。破山与聚云禅系针锋相对,曾着《佛道声价》,从教理、教行等多个角度给予了严厉地批判。破山提倡禅律教戒及三教一致的圆融统一思想,在思想的整合过程中,破山注重心灵的修持,而不是外在的形式。破山禅学的教育特色,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参禅悟道,并对学人提出疑情是开悟的根本。在接引学人的方法上,他喜欢以棒喝等雷厉风行的方式。在文章的最后还考察了破山对社会名流的教化,及其法脉在巴蜀一带的传播情况。

关键词:破山海明∵∵禅学思想∵∵禅学实践

目∵∵录

绪论

一、史料综述

(一)原始资料

(二)研究史料回顾

二、破山的时代背景

一、破山的生平及其思想渊源

(一)破山海明族源考

(二)破山的在家生活考察

(三)破山的出家修学生涯

1、出家初期的修学因缘

2、云游参访善知识

(四)破山海明的弘法历程

1、开法嘉禾东塔广福禅寺

2、万峰法派的确立

3、弘法梁平双桂

二、破山海明的禅学思想

(一)破山禅学的基本修持理论

1、提倡心性平等观及注重内在的解脱

2、“无所得”正观为破山禅学的宗旨

3、强调“一心不生”的无念法门

(二)破山海明的修行论

1、任运自然的解脱观

2、对本参话头的灵活运用

3、开悟后的意境及其首要任务

4、不立文字而不离文字的语言观

(三)对聚云禅系的批判

1、聚云禅系略说

2、破山批判聚云禅系的焦点

(四)破山海明的圆融统一思想

1、禅戒融通观

2、儒释道三教调和论

3、禅净平等观

4、教意与祖意的契合

三、破山禅学的教育特色

(一)指导在日常生活中参禅悟道

(二)“遇境生疑,逢缘理会”,提起疑情是开悟的根本

(三)“痛棒热喝,杜绝情识”,是破山接引学人的重要方法

四、破山的历史地位

1、注重对社会名流的教化

2、破山法脉的四方流布

结束语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