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公案探讨
冯学成
拈花微笑
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破颜微笑.
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遂告曰;“吾以正法眼藏密付于汝,汝当护持,传付将来.’
《五灯会元》卷一
[译文]
有一次,释迦牟尼佛在印度灵鹫山的一次盛大法会上,当着百万人天听众,拈起一朵盛开的曼陀罗花传示大家,但却一言不发。看到佛这种异于平常的举动,大家都面面相觑,不知佛的意思是什么。但其中也有一个人领会了佛的意思,他就是佛的大弟子迦叶***,他看到佛拈花示众时,情不自禁地发出了会心的微笑。这时,佛终于发言了。佛对大众说:“注意!我有正法眼藏——涵容全部佛法真理和最高智慧的宝藏;涅盘妙心——使生命和精神彻底自由,并且不生不灭的神妙之心;实相无相——与佛同在的,最真实和永恒的,不能用任何具体形相表达的佛的法身,微妙法门——妙得不能再妙的,教育众生的法门。而这一切,又不是能用思维、语言,文字所能掌握和表达的,所以成了我多年传法之外的另一种传授。今天,我把这个法门传授给了大迦叶***。”然后,佛又郑重地对迦叶***说:“今天我把这个正法眼藏秘密地交付给你,你应当守护这一伟大真理,把它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以至永远。”
[旁白]
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这是中国禅宗开宗之派的依据和旗帜。以后无论禅宗怎样发展,禅师们的表演如何惊世骇俗,都没有超出“拈花微笑”的意趣——这里到底有什么妙不可言,而且被禅宗称之为最高的佛教真理呢?这些都留给读者自己去体会吧,不过禅宗是以此为起点,在印度辗转相传了二十八代后,在中国南北朝时期,由菩提达摩传入了中国。
廓然无圣
梁武帝问:“如何是第一义谛?”祖曰:“廓然无圣。”帝曰:“对朕者谁?”祖曰:“不识。”
《五灯会元》卷一
[译文]
达摩大师到中国后不久,就到了当时梁朝的京城金陵.梁武帝接见他时问:“佛教的最根本最终极的真理——第一义谛,到底是在说什么呢?”达摩天师说,“这个第一义谛,就如天地那样广阔,也如天地那样自然而然,里面并没有什么圣贤类的高深道理,”梁武帝又问:“那么现在与我面对面的是谁——大师您难道不是圣人,并带着佛教的最高真理到中国来的吗?”达摩大师说:“不认识——我既不认识我,也不认识你。”
[旁白]
这是中国禅宗史上的开场白,历史上有没有这个故事且不论--禅宗的公案,是作为一种精神的意味、境界来传习的,并不是作为历史的故事来欣赏的,以后这三百六十多则公案,都贯穿着这一原则,不然会引起历史学家的误会。
人们一直都在追求真理,但禅宗的这位开山祖师却说没有什么真理。人们都在认识自我,但禅宗的这位祖师却对这个自我不认识。人们都眼睁睁地等待这位祖师讲出真理的答案,哪知这位祖师却对真理作了否定。这是什么意思呢?一石激起千重浪,从此,中国佛教内对真理和自我的探索,便更加地深入了。
达摩面壁
寓止于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人莫之测。
《五灯会元》卷一
[译文]
达摩大师离开梁武帝后,渡江北上,住在嵩山少林寺。他整日面壁而坐,什么人也不见,什么话都不说。(据说长达九年之久)没有人能懂他这样做的意思。
[旁白]
释迦牟尼佛的嫡传弟子,怀着人类最高的真理和使命,就这样长久地面壁而坐吗?这样默默地坐,就表达了最高的真理和使命吗?或许,他正在等待什么,也许正以此来讲述什么?但又有谁懂呢?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