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禅宗史上的一个特殊学派——天台山“佛窟学”
徐金龙
我国禅宗各种派系、学派很多,但有一个特殊的学派却鲜为人知。它就是天台山“佛窟学”。“佛窟学”的创始人是天台山瀑布泉西佛窟院的遗则法师。“佛窟学”的起名,不在于遗则法师的佛学理论,而是取于他在天台山佛窟院隐居了四十年。
遗则,又名惟则(761—830),俗姓长孙,京兆长安人。祖父长孙冽,曾任鄂州司马,父亲长孙利涉,隐居金陵。遗则幼年不带俗气,性情怡静而不忙忙碌碌。自幼喜读佛书,以为佛书上的道理与自己的思想很契合。稍长,遂舍弃家业,至牛头山(即南京牛首山)从慧忠学佛,继承慧忠禅道。慧忠(?-775),越州诸暨(今属浙江)人,为牛头宗六祖,是禅宗慧能的高足弟子,在南阳白崖山党子谷潜修四十余年。历受高宗、肃宗、代宗礼遇,封为国师。慧忠最突出的个性是不敬王者。传说有一次肃宗皇帝去问候慧忠时,慧忠不看皇帝。肃宗说:“朕身一国天子,大师怎么连看也不看我一眼?”慧忠说:“你看到眼前的虚空吗?虚空可曾对陛下眨眼?”慧忠禅师视自身为虚空。这一虚空思想被遗则法师全盘接受了。遗则说:“精观久之,以为天地无物也,我无物也,虽无物而未尝无物,此则圣人如影,百姓如梦,谁能有什么死生呢,惟有释迦如来能照览一切,能为万物之主。”慧忠大师住白崖山党子谷四十年并未形成“佛窟学”;而遗则法师住天台山佛窟院四十年却被经史立传,其后世传人也标榜为“佛窟学”。这与天台山“佛宗道源,山水神气”的名气相互益彰是密不可分的。
遗则法师住天台山佛窟岩,用薜荔做遮盖,垫上落叶安静地打坐。喝山涧水,吃树木的果实充饥,邀虎豹做客,与麋鹿做伴,断绝任何欲望。遗则不仅继承了慧忠的佛学思想,也学会了他“不敬王者”的性格。大官名侯,布施钱物,遗则从不道谢,有人前来礼拜,他也从不起身迎接。后来,上山伐木的人发现了他,辗转相告。有仰慕他的道行的人说:“这位大师还没有弟子呢?”于是邀请众人为他盖房子,绘制佛像,召集和尚,形成一个繁盛的寺院,便是佛窟院。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以后,收留的弟子和继承遗则道法的很多,而且又都自己标榜自己为“佛窟学”。
文宗大和四年(830)六月十二日,遗则召集弟子告知自己将要示寂。说:“你们好自为之吧!”十五日夜间坐化。这天夜晚,山下人好像听到山的崩塌声音,次日清晨往山上望去,只见一团彩云在岩上盘旋。父老们都哭泣着说:“大师死了!大师死了!”都感到无比的悲痛。世人把他的龛塔就建在他原来居住的瀑布泉西佛窟岩寺院中。遗则法师的著作很多。有《慧融祖师文集》(三卷)、《宝志释题》二十四章、《南游傅大士遗风》、《无生等仪》以及诗歌数十首,流行于世。
遗则的弟子见于记载的有云居智禅师(生卒年月、俗姓、籍贯均不详)住天台山华严院。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