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形态】硕博文库|中国***
【文献属性】[***]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系,1999年度,硕士学位论文
【文章标题】牛头法融禅学思想研究
【文章作者】王鼎兴∵
【指导教师】王开府∵
【文章页数】129页
【中文关键词】禅宗|法融|牛头禅|绝观论|心铭|无心思想|三论|无情成佛
【中文摘要】∵关于以法融为首之牛头宗,依照宗密旧说,是将其列为未见珠’∵之‘泯绝无寄宗’∵;而从禅宗之发展来看,牛头宗则是被视为四祖道信之旁出,且曾一度与南、北二宗相抗立;此外,印顺法师则是将法融之禅学视为‘中华禅的根源’与‘中华禅的建立者’∵。
∵法融是否旁出于道信,近代学者各持有不同的看法;而宗密与印顺法师二者,对法融禅学思想之评判,是否允当,则是本文欲透过对法融禅学思想之研究所欲处理之问题。
本篇论文共有本文六章及附录五篇:
第一章∵绪论。说明本文之研究动机及研究方法,并说明前人之研究成果及本文之结构与撰写说明。
第二章∵法融生平及其著作。叙述法融之入道因缘、修学历程、及其弘化事迹;并对其著作进行考证。
第三章∵法融禅学思想之形成。说明影响法融禅学思想形成之因素,并透过对道信与法融间禅法思想之比较,进而探讨道信与法融间之师承问题。
第四章∵法融禅学思想之要旨。由于法融所遗留下较完整之著作,仅《心铭》与《绝观论》,因此,本章于探讨法融之禅学思想时,亦以《心铭》与《绝观论》为主要文献。而从《心铭》与《绝观论》之内容来看,法融禅学思想之要旨,主要为:无心用功、绝观忘守’、‘空为道本’,以及‘无情成佛’等。
第五章∵法融禅学之影响及评价。首先,说明法融禅学对后世之影响;其次,针对历来对法融禅学之评价进行讨论。
第六章∵结论。将法融之禅学思想做一总结,并提出未来值得继续研究之方向。
附录一《绝观论》全文。
附录二《心铭》全文。
附录三法融著作辑佚。
附录四牛头世系传承表。
附录五《绝观论》版本书影。∵
【论文目次】∵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研究动机与方法1
一、研究动机与问题1
二、研究方法与范围2
第二节∵前人之研究3
第二章∵法融生平及其著作4
第一节∵生平∵4
一、趣入佛门5
二、修学历程5
三、弘化事迹6
(一)弘法事迹7
(二)护法事迹8
第二节∵著作∵8
一、《绝观论》9
(一)作者∵9
(二)版本12
二、《心铭》与《信心铭》15
三、其它∵17
第三章∵法融禅学思想之形成19
第一节∵学依三论∵19
第二节∵法本止观∵21
第三节∵道信与法融之关系∵24
一、主法融旁出于道信说者24
二、主法融与道信无师承关系者28
三、道信与法融禅法之比较30
小结34
第四章∵法融禅学思想之要旨35
第一节∵无心与绝观35
一、无心用功35
(一)无心思想之起源361
道家之无心思想362
汉译佛典之无心思想38
(二)三论宗之无心思想391
僧肇392吉藏40
(三)法融之无心思想421
立心与安心422
无心与无念423
无心与心性本净44
二、绝观忘守45
第二节∵空为道本47
一、法融与道家之关系47
二、缘起之空49
第三节∵无情成佛50
第四节∵《绝观论》中之其它重要论题52
一、圣人之义52
二、圣凡之别53
(一)思惟方面54
(二)行谊方面55
三、其它57小结58
第五章∵法融禅学之影响及评价59
第一节∵法融禅学之影响59
一、牛头宗之形成59
(一)法融之门人59
(二)牛头世系传承之建立61
(三)牛头后学621
牛头山派632
鹤林派643
佛窟派654
径山派67
二、对六祖惠能‘得法偈’之影响68
(一)敦煌本《坛经》之惠能‘得法偈’69∵
(二)‘得法偈’之改变70
三、其它71
(一)对达摩与慧可间‘安心问答’公案的影响71
(二)与《坛经》中,‘体’、‘宗’、‘本’三者并举之关系∵76
(三)与《无心论》之关系77
第二节∵法融禅学之评价79
一、宗密对牛头宗评判之检79
二、法融禅学在禅宗史之地位83
第六章∵结论85
第一节∵总结85
第二节∵本文之回顾与前瞻86
附录一《绝观论》88
附录二《心铭》101
附录三法融著作辑佚∵103
附录四牛头世系传承表∵110
附录五《绝观论》版本书影111
参考书目121∵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