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8日
禅宗之“禅”是一种需要个人切实施行的实践活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16个字可以说是对禅宗的特征刻画,其修持方法在一般人的眼中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但是,透过禅宗发展史上的公案语录等典籍,我们还是能够大致描绘出禅宗修持方法的基本类型和特征。
禅宗历史上的五宗七派,不管是哪一宗哪一派,从禅者的传法和修持方法上看,主要可被归结为3种模式。
在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中参禅。有一个小故事,很能够说明这种修持方法的具体特征。黄龙慧南禅师向石霜楚圆禅师求教,但石霜对他不是打,就是骂,黄龙慧南委屈地说,您骂人就是在施慈悲吗?石霜声色俱厉地说,你就在骂中参悟呀。这种参禅方法,其典型的代表可举唐代德山宣鉴禅师的“棒打”与临济义玄禅师的“喝”。两人常以棒打或振声一喝的方式接引习禅的徒众,回答徒众的问题,成语“当头棒喝”即由此而来。这种参禅方式,可以被看做是“动中悟禅”,即从行住坐卧中去体验禅的深意。
在静静的默想中参禅。这里的静静默想,是一种特殊的观想状态,不是什么都不想,也不是纠缠着世间的物事胡乱想,而是在想着世间物事的同时用心灵之光把这世间中的万千物事照亮。这种参禅方法,其典型的代表可举曹洞宗天童正觉禅师的默照禅。正觉禅师有一首《默照铭》,描述了默照禅的默照状态:“默默无言,昭昭现前。鉴时廓尔,体处灵然。灵然独照,照中还妙。露月星河,雪松云峤。晦而弥明,隐而愈显。鹤梦烟寒,水含秋远。”星辉、月光、山峰、雪松、鹤之寒梦、水之秋韵,在心灵之光的照耀下,廓尔若失,妙味依依。
借助于语言文字参禅。事实上,从《五灯会元》等禅者悟道的典籍来看,许多禅者的应机开悟都是借助于语言文字的。或参一句话,或读语录,或与禅门大善知识交换语言机锋,其典型的代表可举临济宗禅师大慧宗杲所倡导的“看话禅”。所谓“看话禅”,又称“看话头”,是指禅者在参禅时,专注于某一已悟禅者的某一句话,透过这句话的通常意义进行参就。如赵州从谂禅师在回答后学的提问“狗子还有佛性也无”时,干净利落地回答:“无。”这个“无”,便成了禅门的一个着名话头,后代许多禅者通过对于“无”字的参就而得到悟果。
当然,禅者在参禅或教导徒众时,通常是将以上几种方式综合运用,见机施为,并不是只运用其中的一种而排斥其余。
问题在于,从其外部特征来看,棒打喝呼之动,默想观照之静,以及牢牢专注于某一话头而有所领悟,这几者之间的差距是很大的,禅者们如何能够通过对于它们的践行而实现同一个开悟的目标呢?莫非,这几者之间存在着一种更深层次的关联,这种关联使得禅者在修行时选择上述3种方式之一成为必然?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在其成名作《存在与时间》中,对于人的生存论结构作了独到的分析。海德格尔认为活生生的人就是他自己的展开状态。依照他的看法,人的展开状态就是人在自己最本己的存在中解除自己的封闭,进入与大千世界的万事万物亲密呼应的状态。换句话说,人能够在自己的存在中照亮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在这种照亮中,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为人所真正通达,人也因此而成为真正的自己。
在海德格尔看来,人有3种展开自己的方式。
通过现身情态展开自己。海德格尔所谓的现身情态,通俗地讲,就是人的情绪。人只要存活于这个世界上,他就必然会随时随地带着自己的情绪。饥饿了,想要吃饭,是一种情绪;在单位得到了晋升,很高兴,也是一种情绪。就是在这些形形色色的情绪中,人被带到他的生动的存在面前,也即是被带到他真正的自己面前。按照海德格尔的观点,在人把自己带到自己面前的同时,他也一同把自己带到了世界的真面目面前。
通过原始的领会展开自己。海德格尔意味的原始领会,不是指对某一个道理的理解,而是指人的一种与生俱来的生存方式。人生活在世界上,世界早已经存在在这里了,万事万物早已经与人关联到了一起,并且向人展开了自己。人不仅知道自己如何与世界打交道,也知道自己本身何所在,这就是领会。这种领会,在海德格尔看来,存在着迷失的可能性,因而也就存在着破除迷失的可能性。人一旦不曾迷失地领会了自己,他就可以骄傲地对着他人说:“成为你所是的!”
通过语言展开自己。海德格尔认为,作为人之语言基础的是话语,人把话语道说出来即是语言。话语对人的生存具有组建作用。换句话说,人通过话语可以把自己带到自己面前:人所说出的一切关于某某东西的话语同时又都道出了人自身的性质。因此,人可以借助形形色色的语言返回到自己的真正的家园:那便是人的存在的家园,从而也是万物存在的家园。
海德格尔认为,人的这3种基本的展开方式是互相依存、不能分离的。人不可能只有孤零零的情绪而无领会和表达,情绪总是伴着领会的情绪,情绪总是需要借助语言表达的情绪;同样,领会也总是带着情绪的领会,也总是需要语言传达的领会;更何况,如果我们把情绪和领会从人的语言中排除掉的话,这种语言就不会是人的语言了。
海德格尔关于人之展开状态的3种展开模式的基本特征与禅宗的3种修行模式的基本特征具有较高程度的相似性。这提示我们,也许可以在禅者传法和修持与海德格尔的人的展开方式之间建立一种对应关系:棒打呼喝悟禅与现身情态对应,默想观照悟禅与原始的领会对应,参话头悟禅与借助语言展开自己对应。这种对应,还可以更进一步被看做是同一件事情的实践模式与理论模式之间的对应。在这样一种对应下,由于有禅者的实践活动作为依托,海德格尔关于人的展开理论就不至于陷入空谈的境地;反过来,禅宗实践活动中的许多问题如宗风、门派特征等则可以借助于海德格尔的展开理论得到更为深入的理论探讨,尤其是,本文前面所提出的3种参禅的基本模式的统一性问题能够从理论上得到确认。(信息来源:中国民族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