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后语
子、编着本书的因缘
我在民国初年,在中学读书,每于夜阑人静的时候,即下帐在床上静坐,并以‘因是子静坐法’做静坐的指南针。民国八年入北京大学肄业,也常常修习静坐,后来听到梁漱溟先生说:因是子的静坐法是外道思想,不可学步。我从此信心动摇,不再静坐。到了民国十一年阅读‘因是子静坐法续编’,才明白梁先生所批评因是子的思想只限于静坐法的前编,而续编就和前编内容截然不同。续编是依据小止观及释禅波罗密次第法门而作,完全是大乘佛法。惜我因为在求学时代,功课繁忙,不能专心修习,一曝十寒,到了大学毕业后,混身社会,亦复如是,静坐工夫虽没有间断,然成就极微。民国三十九年,卜居***秀峰山麓,宗慈航曹洞正脉四十七世古开禅师研习群经。听讲时多以笔记。今从笔记中拾取材料多种,参照楞严经、解深密经、圆觉经、憨山大师遗着、虚云恩师老和尚法语,旁及因是子静坐法续编,附以己意,来编述这篇静坐须知,恭呈慈师核阅。慈师说这篇东西写得很好,正合需要,因为有许多人常常来山问静坐的方法。这就是我编着本书的因缘。
丑、编着本书的希望
我常常想:身如同饭碗茶杯等物一样,饭碗是我用来盛饭的,茶杯是我用来装茶的,既然为我所用,我就应当好好保护它,不可令其损坏。但是如果失手被我自己或他人打破了,也就算了,不必悲伤。因为一切有为法,都是因缘假合,一生即坏。世界有成住坏空,根身有生老病死,心念有生住异灭,这四相是不能幸免的。明白了这个道理,就知道我身也同饭碗茶杯一样,我用我身闻法、持咒、念圣号、做善事,我就应当好好保护我身,不可令其毁伤。能维持多少年的寿命,就应当尽量维持。不过如果遭遇意外的损坏,竟至寿命夭折,也不必难过。有些人遇到不如意的逆境,如失官呀、失财呀、失恋呀、失学呀,走投无路,就去自杀。这是对于己身最下等的策略,也是因为没有研究佛学而养成消极的人生观。佛学是积极的,是向上的,凡是真正研究佛学的人,他的思想是进步,他的生活是愉快,他的工作是积极,他的人生观没有一天不是克服环境的,那里有什么自杀呢?孟子说:‘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就是劝失意的人要再接再厉,不可消极,更不可自杀。修习静坐法最小的功效是保护我身,最大的功效是成佛。护身是马上见效的,真正修习静坐法的人,生命活到百岁开外,是一件极平常的事。至于成佛,虽不能即身而成,但决定可以一天接近一天佛的阶梯。现在我把四点希望写在下面:
一、希望莫作是念
前面我已经说过,希望静坐的人,不要不用功夫,不要用错了功夫,一门深入,正道前进,但不可作是念。所谓作是念,就是说在最大和最小功效中,常常想求速效,结果‘欲速则不达’。六祖开示慧明和尚说:‘不思善,不思恶,正恁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这就是在不作是念中,而获得大成就,至于小成就更不必说了。这是我编着本书第一个希望。
二、希望不要执着
修习静坐工夫,有的从念佛法门下手,有的从参禅法门下手,法门虽不一,然不可执着知见为得法。我常常看见许多修行的人执着一个法门是唯一成佛的途径,而修习参禅法门的人,牢牢执着参话头,而不知终日是在话尾上用工夫,散乱昏沉,一无所成。解深密经说:‘见有所得求免难,若谓此见为得法,慈氏彼去瑜伽道,譬如大地与虚空。’这个颂语,是显见所得的过失。谓修瑜伽行者,如依止观推寻见有所得,而即执着此见为所得法,以为得到什么了,那要求解脱,免生死苦,不特很难,且也无有是处,所以说是很难。同时,与己所修的妙瑜伽道,也相距甚远,其去远的程度,如大地之与虚空的相距一样。可见执着之害,是修习静坐法的一重大障碍,希望永永断除。这是我编着本书第二个希望。
三、希望要立大志
我们凡夫住在三界九地,是不能了脱生死的,如果要想了脱生死,必须超出三界九地。而超出三界九地以后,又有只断分段生死的阿罗汉,和兼断变易生死菩萨和佛之分。怎样叫做三界九地,和分段生死变易生死呢?示图如下,加以说明:
┌欲界∵∵┐∵∵∵∵┌1———五趣杂居地———欲界
│∵∵∵∵∵∵│∵∵∵∵│2初禅—离生喜乐地∵∵∵∵┐
│∵∵∵∵∵∵│∵∵∵∵│3二禅—定生喜乐地∵∵∵∵├色界
│∵∵∵∵∵∵│∵∵∵∵│4三禅—离喜妙乐地∵∵∵∵│
三界∵┤色界∵∵├九地┤5四禅—舍念清净地∵∵∵∵┘
│∵∵∵∵∵∵│∵∵∵∵│6———空无边处地∵∵∵∵┐
│∵∵∵∵∵∵│∵∵∵∵│7———识无边处地∵∵∵∵├无色界
│∵∵∵∵∵∵│∵∵∵∵│8———无所有处地∵∵∵∵│
└无色界┘∵∵∵∵└9———非想非非想处地┘
静坐的人,如果工夫深了,到了无色界的非想非非想处地,可以经过八万四千劫。但仍在三界之内,八万四千劫以后,还是要从无色界落下来。
分段生死,即轮回生死,即进化生死。凡夫有分段和变易两种生死,阿罗汉只断除了分段生死,菩萨渐渐断变易生死,佛则无生无死。
看了上面这两个图表,就可明白志愿的大小。志愿小的人,虽然入了非非想定,八万四千劫以后,还是要坠落;纵然证了阿罗汉果,也还有变易生死。希望修习静坐的人,立志要大。这是我编着本书第三个希望。
四、希望贤达指教
我是一个才疏学浅专诚研究佛学的人,不敢存一毫知见。编着这本书,一方面是想使学者得到一个方便,一方面是想就教于各方贤达,得到一个启示,以备再版时加以改正或补充。真正修习静坐法功行已深,成效已着的无学者,当然是舍而不取。好像过渡一样,渡过了,渡船就可不要。金刚经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就是这个道理。释尊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却说不会说到一个字。我今编着这部书,也无非是一些葛藤,因为坐法本无法,一落言诠,即非实义。所以我希望各方贤达,多多指教。这是我编着本书第四个希望。
我编着本书脱稿的前夕,曾参谒***圆觉寺玄妙法师。蒙开示:‘静坐用念佛法门是有,用参禅法门是空。’我听了这个开示,深信要非空非有,即空即有,自能达到静坐的目的。这可说是本书所采取的中心思想。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