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参赵州“吃茶去”
马明博
有二僧来参访赵州从谂禅师。
师问:“上座曾到此间否?”
僧云:“不曾到。”
师云:“吃茶去。”
又问那一人:“曾到此间否?”
僧云:“曾到。”
师云:“吃茶去。”
院主问:“和尚,不曾到教伊吃茶去,即且置。曾到,为什么教伊吃茶去?”
师云:“院主!”
院主应诺。
师云:‘吃茶去。”
颂曰:
临济斩截一顿痛棒,赵州慈悲三盏清茶。
现前三僧皆吃茶去,赵州兀坐自观自在。
禅门中以饮茶作为机锋、禅案而广泛流传、颇具影响的,首推这桩“赵州茶”或称“吃茶去”的公案。
曾有学者认为,从谂所说的“此间”并非指他自己所在的禅寺,而是指参禅了悟了的境界。
从谂对于“曾到”和“未曾到”的僧人,对了悟了的人和未悟之人,都给予了“吃茶去”这样一个同样的回答,表现了他“了悟如未悟”的更高一层禅学境界,即抛却了一切分别执着,达到平等如水平的境界。
从谂这三声颇有回味的“吃茶去”,后来被禅门看成是“赵州禅关”,并成了禅林中的一大著名典故,经常在禅家的公案中为僧侣所喜闻乐道。据《五灯会元》记载,盛产茶叶的江西、福建和浙江的僧侣说法回答中,其机锋用语常常就用“吃茶去”。∵
在禅门中,许多禅师喜欢用“瞌睡汉”来责备未能“顿悟”的僧徒。尚未“醒悟”的是“瞌睡汉”,能使“瞌睡汉”“醒悟”的是“吃茶去”。“瞌睡汉”与“吃茶去”是对待同一类人事的两种说法。而相比之下,“吃茶去”显得意味更为深长,而且对照禅门公案中许多非常粗鲁、粗俗,甚至呵祖骂佛的用语,则更显得典雅、亲切、自然,富有品味。∵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