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食品与生活,1997年第6期32页

--------------------------------------------------------------------------------

杭州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着名茶乡,如今又是中国茶叶博物馆的所在地,一提起杭州的茶叶,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西湖龙井。其实,杭州及附近地区出产的名茶,何止是西湖龙井,诸如径山香茗、龙坞炒青、九曲红梅、千岛玉叶、茉莉花茶、天目青顶、淳安大方、建德苞茶等等,无不各俱特色,蜚声海内外。然而其中有一种名茶,却从未在茶楼、茶市上出现过,那就是出于梵门净土的

是灵隐佛茶。

灵隐佛茶与海天佛国普陀山佛茶可以并称为江南佛门名茶。这种茶叶是由庵堂寺院的僧尼自己栽种、自己采摘、自己炒制的。茶叶扁平、光滑、翠绿、整齐,一经开水冲泡,茶汤碧绿清爽,香气四溢。这种佛茶是庵堂寺院供奉菩萨及僧尼自己饮用,不但色翠香郁,还具有清心寡欲、养气颐神、聪耳明目、沁人心脾的功能,是僧尼平日健身养性的饮料。旧时,天竺、灵隐、韬光等庵堂寺院的僧尼大多嗜茶如命,素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之说。每年的清明、谷雨时节,灵隐、天竺的僧尼便开始上山采摘一年一度的头茶,附近西湖茶乡中的佛门信徒里的炒茶高手也应邀到寺院炒制茶叶。炒茶师傅平时也像僧尼一样吃素念佛,极为虔诚。炒制茶叶之前先得沐浴净身,换上干净衣衫,再恭恭敬敬地拜过菩萨,方才能够动手妙制茶叶。当时的灵隐寺后院茶房里,红烛高照、香烟缭绕,飘散出一阵阵扑鼻的茶叶清香,妙茶时,炒茶师傅口中还不停地念诵着佛经。

灵隐佛茶相传始于唐代,盛于南宋,已有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唐代的茶圣陆羽在着名的《茶经》中就有:“杭州钱塘天竺、灵隐二寺产茶”的记载。到了南宋,临安(杭州)成为京都皇城,佛教尤为盛行,当时庵堂寺院拥有四百八十余所之多,佛门信徒多达数以万计之众,自称“东南佛地”,灵隐寺也破誉为”东南第一山”。天竺、灵隐二寺的佛茶亦一度成为朝贡皇帝的贡茶。据南宋潜说友撰写的《咸淳临安志》一书记载:“钱塘宝云庵产者名宝云茶;下天竺香林洞产者名香林茶;上天竺白云峰产者名白云茶。”

南宋时,日本僧人来中国朝圣,杭州的灵隐、天竺、净慈和余杭的径山等名刹,是他们必到之地。在拜师取经的同时,还从杭州、余杭的佛教寺院带回茶种和茶具,将杭州佛教寺院的古老“茶道”传入日本,灵隐佛茶遂又成了中日两国人民文化友好交往的媒介和纽带。

灵隐佛茶主要产于西子耐畔的北高峰、天竺、白云峰一带,这里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低度缓形的江南丘陵坡地,使茶树晴天能受到充分的光照,雨天又易排水泄洪。西北面是地势陡高的北高峰、美人峰和石人岭,冬天能挡住寒流朔风;东南面是灵隐溪和天竺溪,春夏季的东南风易入山谷。由于温度适中,雨量充足,加上西湖周围的山区是适宜茶树生长发育的酸性红土,更兼寺院庵堂僧尼的终年辛勤培育管理,故而所产的茶叶品质格外精美。

如同“龙井茶彻虎跑水”一样,灵隐佛茶用水也很特殊,泡茶的水是杭州着名的韬光泉水,用中间凿空的长毛竹从北高峰半山腰间的韬光寺内的金莲池中,一根连接一根引到山麓灵隐寺后院紫竹林水池中。这种韬光泉水,清凛甘美,矿物质相当丰富,丝毫不亚于号称天下第三泉的虎跑水。用此泉水沏茶,真可谓是“名茶名水,双美兼备”。相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当年在杭州任刺史时,与诗僧韬光在吟诗论文时,品尝得津津有味的就是灵隐佛茶泡韬光泉水,至今在西子湖畔传为千古佳话。

∵∵∵∵∵∵∵∵∵∵∵∵∵∵∵∵∵∵∵∵∵∵∵∵∵∵∵∵∵∵∵∵∵∵∵∵∵∵∵∵∵∵∵∵∵∵∵∵∵∵∵∵∵∵∵∵∵∵∵∵∵∵∵∵∵∵∵∵∵∵∵∵∵∵∵∵∵∵∵∵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