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是中国佛教的黄金时代,其寺院经济也迅速发展。饮茶、植茶、品茶流行于各大寺∵

院,各地、各寺院积累的茶学经验日渐丰富。在这种情况下,曾跟随积公师父学习烹茶并在∵

寺院作了七八年小沙弥的陆羽,开始撰写中国茶文化的第一部经典《茶经》。他广泛地吸收∵

各寺院、各地方的茶事经验和理论,提出了茶事过程中的各种规范,创造性的阐述了二十种∵

茶具的制作结构和规格,对茶的产地、茶树形态、生态环境及其栽培技术,茶叶的采摘、加∵

工办法、饮茶方式,产茶区分布,茶叶品位的品赏,都作出了科学的总结。“羽嗜茶,着经∵

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新唐书·陆羽传》)。从此,中∵

国茶文化正式形成了,不仅提出了技术性规范,并且赋予茶事过程特别是制茶饮茶过程以极∵

严肃的精神内容。∵

当时,茶成为佛教仪礼的供养品,虽然在修习佛法的方式上,对佛教本质的理解上,唐∵

代佛教各宗派不相同,甚至互相矛盾,但有一个明显的事实是,茶成为佛教各宗派共同肯定∵

的供养品,唐代皇帝赐施茶饼供养三宝的事例屡见于史书。∵

日本僧人圆仁在五台山寻法时,曾见到一次赐送供品的情景:“六月六日,敕使来,寺(大花岩纲维寺)中众僧尽出迎展。常例每年敕送衣钵香花等,使送到山表施十二大寺。细帔五百领,绵五百屯,袈裟布一千端青色染之。香一千两,茶一千斤,手巾一千条,兼敕供巡十二大寺设斋”(《入唐求法巡礼行记》)。∵

茶成为僧寺礼敬宾客的佳品。寺院专设“茶堂”、“茶寮”,作为以茶礼宾的场所,专∵

门配备“茶头”、“施茶僧”职位,用于接待礼敬宾客。∵

在唐诗中也可以见到不少关于僧人以茶礼客的描述。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

茶并序》:“余游金陵,见宗僧中孚茶数十片,拳然重叠,其状如手,号为‘仙人掌茶’,∵

盖新出玉泉之山,旷古未觌。因持之见遗,兼诗,要余答之,遂有此作。”刘禹锡参拜西山∵

寺时,僧人把他当贵宾招待,在房后采制鲜茶,现场炒干、烹饮,在高雅的气氛中互致敬宜∵

:“山僧后檐茶数丛,春来映竹抽新茸。宛然为客振衣起,自傍芳丛摘鹰嘴,斯须炒成满室∵

香,便酌沏下金沙水,骤雨松风入鼎来,白云满盏花徘徊,悠扬喷鼻宿醒散,清峭彻骨烦襟∵

开。”“僧言灵味宜幽寂,采采翘英为佳客。不辞缄封寄郡斋,砖井铜炉损标格,何况蒙山∵

顾渚春,白泥赤印走风尘”(《西山兰若试茶歌》)。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作为待客佳品∵

,以鲜茶现场烹制,比用以朝贡的蒙顶和顾渚春还好,表现了僧人对刘禹锡的敬重;而诗人∵

对僧人、对茶也大加赞赏:茶成了他们互递友情,激扬思想的珍物。∵

唐代宫廷接待使者,宴享群臣都有茶作招待。法门寺地宫出土文物就是茶的地位不断提∵

高,并被封建帝王在重要场合使用的证明。∵

法门寺地宫茶具反映了唐宫廷茶文化的现实存在,并且作为一种隆重的礼敬佛祖的礼仪∵

、地宫出土的唐宫廷茶具计有:(1)焙炙茶饼的两只银笼;(2)碾碎茶饼的茶碾子银*(∵

左石右锅无金)轴;(3)筛罗茶面的银茶罗;(4)贮藏茶面的银龟盒;(5)放盛盐花的∵

银盐台;(6)饮茶用的银调达子;(7)烧水拨火用的银火筋;(8)点茶用的玻璃茶托、∵

茶碗;(9)击拂用的长柄银匙;(10)取放茶面的量器银则。从器物的錾文来看,都属唐僖宗皇帝所用,都出土于珍藏第一枚和第三枚佛骨的地宫后室。陆羽所提倡的饮茶过程的器具在这里都有,另外还有苏廙《十六汤品》所称道的庵茶茶道中的茶盏、茶托。当这批茶具在公元874年入藏法门寺地宫、最后上帐登记时,都供奉在一起,物帐碑在记载了琉璃器茶具(不计其重量)后,明文标出“茶槽子、碾子、茶罗子、匙子一副七事共八十两。”表明僖宗皇帝是把这批反映茶道的系列茶具视为一个整体来供奉的。∵

这批茶具是我国目前发现时代最早、配套使用最齐全、等级最高、质地最精良的茶具。∵

它们用价值昂贵的琉璃来制作,又呈现出优美的造型,表明唐帝王对茶的崇尚,对佛的虔诚∵

。∵

唐代佛教象奔腾的江水,经过会昌法难这一短暂的堵截后,到咸通十二年(公元871年),又重新涌起冲天大浪,迎佛骨运动成为晚唐崇佛的高峰。是年八月发现佛骨于旧隧道,朝野震惊,欣喜若狂,奔走相告。咸通十四年(公元873年)皇帝敕令迎佛骨,四月八日佛骨到达京都长安,京城至寺三百里间道路车马,昼夜不绝。皇帝及其他皇室人员朝臣竞相赐施。为体现佛法无边和对佛祖的虔诚,为体现皇权***的神圣威严,精选出其中的2499件珍宝送归法门寺随真身供养:“以十五年正月四日归安于塔下之石室,玉棺金箧,穷天上之庄严;蝉翼龙纹,极人间之焕丽。叠六铢而斥映,积秘宝以相鲜,皇家之厚福无涯,旷劫之良因不朽”(碑文)。∵

唐代寺院饮茶的习尚,也由当时来中国的日本学问僧传到日本。公元729年天皇御召百僧于禁中,使其讲大般若经,赐茶众僧。曾往西明寺达二十年之久的永忠和尚于公元815年四月亲自煎茶敬献嵯峨天皇,同时,《日本社神道秘密记》记最澄首次把中国茶籽带入日本,815年(日本弘仁六年),日本嵯峨天皇敕令几内、近江、丹波、播磨等国种茶,每年进献。表明随着佛教传播,中国茶也传入日本宫廷,他们根据自己的民族特点,在“唐式茶会”的基础上形成日本茶道。∵∵∵∵∵∵∵∵∵∵∵∵∵∵∵∵∵∵∵∵∵∵∵∵∵∵∵∵∵∵∵∵∵∵∵∵∵∵∵∵∵∵∵∵∵∵∵∵∵∵∵∵∵∵∵∵∵∵∵∵∵∵∵∵∵∵∵∵∵∵∵∵∵∵∵∵∵∵∵∵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