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茶与印度佛教有段古∵

佛教研究者介绍,古代印度佛教文化至今影响老广日常生活

本报讯(记者许黎娜实习生王杨)广州人喜喝凉茶,但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凉茶与古代印度佛教在广州的传播有一段“古仔”。正值“西天诸神——古代印度瑰宝展”在广州举行。昨天上午,华南农业大学人文科学学院教授何方耀与广州大佛寺主持耀智大师在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开讲,介绍古代印度文化传播与今天老广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印度僧侣带来柯林入凉茶

耀智大师介绍,当年,中国僧侣西行取经或者印度僧侣东行传教,除取道陆路丝绸之路,另一条重要通道就是始发于广州的海上丝绸之路。“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时间和空间,而是我们在它身边,却没有真正了解它。”何方耀说,广州是千年来中印文化交流的集散地。印度文化对广州独特的影响,至今仍渗透于广州人的生活中,但是现在却没有多少广州人了解。

比如,广东人爱喝的凉茶。何方耀介绍,据光孝寺志等史料记载,大约在1700年前,来自印度的僧侣把一种名为“柯子树”的植物带来广州,种在光孝寺。这座岭南年代最古的寺院因此又得名“柯林”。柯子树结出的柯子具有清热去火、化痰止咳的功效,因此深受广州人喜爱,拿柯子来煲凉茶汤。不过,千年后,柯子树在广州已数量稀少,现在在光孝寺大雄宝殿后还种有一棵,而柯子也渐不用于凉茶中。

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蔡鸿生介绍,在《光孝寺志卷三.引图经》有记载:谓寺内有柯子,取池水,和甘草煎,乳白而甘,由谓之柯子泉。从此话来看,随印度僧侣来到广州的柯子与凉茶有关系有一定道理。

印度梵文称广州为支那

广州人吃的家常菜“罗汉斋”,光从名字上看,就知与佛教有关。何方耀说,这道菜最初是印度传教僧侣日常食用的斋菜,被誉为“既带着佛门的清香,也带着尘世的快乐”的素菜佳肴,在广州流传开来,也成为了一道粤式名菜。

除了饮食,广州的地名也留有印度文化传播的影子。何方耀说,过去很多国家称中国为“支那”,其实“支那”最初来源于梵语。宋《高僧传》记载,印度俗称广府(即广州)为支那(梵文Cina,意即中国),名帝京(即长安)为摩诃支那也((梵文Mahacina),意即大中国)。广州是中印水路文化交流的第一站,外国人往往误以为广州就是中国,而支那就成了中国的名称了。

何方耀还提到,“芳村”地名的由来。古时,芳村所在的区域广种茉莉花。茉莉花原产伊朗,由印度僧侣带入广州,从而在中国盛产开来。何方耀认为,“芳村”之“芳”的得名,与茉莉花浓郁的芬芳不无关系。

何教授还为听众讲解部分展出的印度瑰宝。他说,中国民间俗语中,形容恶女人叫“母夜叉”,这个词就来自印度佛教中原本吃人、后被佛祖感召皈依的“药叉女”。∵∵∵∵∵∵∵∵∵∵∵∵∵∵∵∵∵∵∵∵∵∵∵∵∵∵∵∵∵∵∵∵∵∵∵∵∵∵∵∵∵∵∵∵∵∵∵∵∵∵∵∵∵∵∵∵∵∵∵∵∵∵∵∵∵∵∵∵∵∵∵∵∵∵∵∵∵∵∵∵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