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有好几座新建的漂亮建筑,据说,那是一个叫释大愿的大师看中了这块地方,决定把茶庵寺扩建成一间六祖大寺。最近陆续盖起了一批殿堂,但暂不开放。
门楣正中刻有“茶庵”两字。有人可能会问:怎么会是“艹”字头的“庵”,而不是“广”字头的“庵”呢?其实,这两个字是通假字。“庵”字有两种解释:一是指小茅屋;另一是指尼姑所住的佛寺,“茶庵寺”的“庵”在这里是取第一种意思。
一行和尚的全身塑像∵∵新茶庵寺李国英摄
一行和尚云游到外海,贪此地风水佳,遂于此结庵种茶。
小朱明洞
茶庵寺位于江门市江海区外海街道办的五马归槽山麓。相传唐朝天文学家、高僧一行禅师游岭南一带时,来到此地观察天象,绘制星图,在此结一小茅庐居住,以种茶度日,草庐名为“茶庵”。
孙中山先生曾于1895年、1908年两次到访茶庵寺,开展革命活动。
兴中会和同盟会的创始人、孙中山的挚友陈少白先生,去世后葬于茶庵寺的后山。
曾一行、孙中山和陈少白等三位名人是如何与茶庵寺结缘的呢?5月初的一天,笔者慕名到茶庵寺探访。
1
茶庵古寺
是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
茶庵寺位于江海大道旁。入了山门,笔者循例去购门票,工作人员告之:本园已对公众***开放,请自由参观!
信步走来,但见园内古树参天,古旧建筑错落有致。
六祖寺是茶庵寺的主体建筑,其结构为三间二进式,宽12.3米,深19米,建筑面积234平方米,单檐布瓦硬山顶,绿琉璃瓦剪边。头进两边是客房,二进为大殿,中间供奉六祖塑像,左边是观音,右边是伽蓝,头进与二进之间是天井,两边有庑廊相接。寺左的台阶上竖立一尊一行和尚的全身塑像。
小朱明洞是一个牌坊,高6.5米,宽1.7米,四柱三间冲天式花岗石建筑,建于清朝光绪七年(1881年),因此处景色仿似罗浮山的朱明洞,而地方较小,被称为“小朱明洞”。
无叶井在六祖寺的前下方,相传为一行禅师所开凿,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井的周围虽说生长了许多古树,水井上方可算树枝交错,绿叶成荫,但奇怪得很,落叶从不掉进井内,故称“无叶井”。不过,我们现在看到的“无叶井”还是看得到一些落叶漂在水面上的。该井水质甘美,被誉为“龙溪笫一泉”,陈少白曾对外海所有水井取样化验,证实此井水质最好。
望月台是上世纪20年代末陈少白重修茶庵寺时所建,相传此处为一行和尚观测星象之地,故建台纪念之。
公园内还有茶园,那是为纪念一行禅师而在他的种茶处专门开辟的,估计有十亩左右的面积。眼下正是初夏季节,茶园里的茶树一片葱绿。公园里的工作人员采摘茶叶的情景,依稀有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工作人员说,因为这里的茶叶产量少,所以一般不外卖。
笔者见到后面的山上有好几座新建的漂亮建筑,听工作人员说,那是一个叫释大愿的大师看中了这块地方,决定把茶庵寺扩建成一间六祖大寺。最近陆续盖起了一批殿堂,但暂不开放。
茶庵寺除了风景秀丽外,它的楹联、石刻也很有欣赏价值。
六祖寺门楣的“茶庵”二字,为清朝同治甲戌科翰林陈华耿1880年重修茶庵寺时所书,正门的“无树悟真诠证三乘法,种茶遗旧迹开一洞天”石刻门联以及客厅的“明月不离光宅寺,清风常度出山钟”楹联也是他所写,字体端庄,功底深厚。
本寺意诚大师的“题诗留有纱笼壁,对月还期带镇门”联,笔法苍劲豪放,集《曹全》、《礼器》、《张迁》三碑之大成。
牌坊上“小朱明洞”四字,是番禺籍清朝道光壬辰科举人陈沣于光绪七年(1881年)所书,笔力刚劲,结构得体。
民国时期的江门市市长严博球,1930年曾赠送了一副别出心裁的松木楹联,联文曰:“外物不沾行参法海,茶花初放笑语茅庵”,把“外海茶庵”四字嵌入其中。
此外,古人撰写的楹联还有梁骝藻的“露滴禅房蕉种绿,烟留丹灶芋煨红”,张维屏的“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等,都各有风格。游客至此,玩味其中,也别有一番情趣。
2
茶庵寺的由来
茶庵寺座落在外海五马归槽山,关于这座山,有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
据说,外海的“五马归槽”山,原是五匹天马因犯了天条而被贬下凡间变成的。后来一行和尚在此结庵种茶。有一天,他算出五匹马谪期已满,届时将会飞回天上,而山下压着一个洪水眼。一行和尚对村民说:“今晚三更,天马就要飞回天庭,它们一走,洪眼就会喷出洪水,淹没我们的村庄。”村民纷纷要求和尚设法解救。一行说:“今晚我等连夜上山种茶,多带些火把,把山头照亮,使马夫找不到这里,天马就不能走了。”村民们依计而行,天上来的马夫真的认不出这五匹马。至今,在晴朗的夜空中,人们还不时见到那条马鞭(流星)在天空中飞来飞去,据传说,那是无法回天庭复命的马夫在找寻这五匹天马!
一行和尚俗名张遂(公元682-727年),是中唐时人,道行极深,又懂天文历法,着有《开元大衍历》、《大日经疏》等,对历法贡献极大,与祖冲之、张衡、李时珍并列为中国古代四大科学家。
他毕生致力于天文学研究,曾制作出天文仪器“黄道游仪”,重新测定了150多颗恒星的位置,第一次发现了恒星运动现象,比英国天文学家哈雷1712年提出恒星自行观点早一千年。他还是全世界第一个算出地球子午线长度的人。他主持编订的天文历法《大衍历》,是当时最精密的历法,这在当时的条件下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一行还和梁令瓒等设计制造了用水力运转的浑天铜仪,上刻日月星辰,每昼夜自转一周,和天象符合。更奇妙的是,仪器中还有两个木头人,一个每刻击鼓,一个每时辰敲钟,都能按时自动。它不仅是天文仪器,也是世界上最早有机械转动的计时器。
武则天的侄儿武三思曾欲与结交,为逃避武的纠缠,张遂南下云游。一日,一行和尚来到外海,见此山川,不禁大叫道:“好一个五马归槽,这真是一块风水宝地啊!”遂在此结庵种茶。以种茶度日,因此所居住的草庐名叫“茶庵”。据说以前,茶庵以外都是水,外海就因此而得名。日间修行参禅,夜则观测天象。不久,他迁去圭峰山玉台寺,此地便只遗下草庵茶园。
明朝隆庆年间,外海出了一个进士叫陈吾德,他曾任过工部给事中、兵部给事中等职。陈吾德很敬仰一行和尚。万历初年(1580年前后),他倡议筹款兴建一座砖瓦结构的寺庙以作纪念。寺庙建成后,便以“茶庵”为名。之后,茶庵寺曾进行过十多次的扩建修建,其中规模较大的有1843年、1881年、1928年(陈少白主持)、1960年、1981年5次。
茶庵又是广东最早种茶的地方之一。据史籍记载,广东最早种茶的地方是东莞茶山,公元六世纪时的南朝,茶山铁炉岭雁塔寺的和尚便沿山种茶。另一个较早种茶的地方是南海西樵山,公元九世纪中期由唐末诗人曹松引入浙江顾渚茶种于山中,而茶庵则于公元七世纪初便已种茶,比西樵山还早,可惜后来没有扩大种植,无法成为产茶区。
3
孙中山两次探访茶庵寺
话说公元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政党——兴中会,次年2月21日,又把陈少白在香港所开的“乾亨行”商铺定为兴中会总机关。
在此期间,孙中山听陈少白说:外海茶庵寺的住持慧真和尚,原是太平天国洪秀全的部下,太平天国失败后在南华寺削发为僧,后奉六祖真经到茶庵寺当住持,暗中仍利用僧徒四处化缘机会,联络会党,刺探朝廷消息,进行反清活动。孙中山听后觉得若发展此人加入兴中会,则对革命大有帮助,遂有孙中山笫一次茶庵寺之行。
1895年2月下旬的一天,孙中山由陈少白带路,从江门徒步来到了外海茶庵寺,拜会了慧真和尚。经孙中山晓以革命大义,慧真和尚同意加入兴中会,孙中山笫一次茶庵寺之行完满成功。从此,茶庵也便成了兴中会的一个据点。
1908年2月18日(农历戊申年正月十七日),孙中山笫二次到访茶庵寺。这次到访,原因是慧真和尚报告说已争取到新宁(台山)的陈宜禧,请孙中山与他面谈入会事宜。
陈宜禧是美国华侨,在海外有一定影响,1905年他在海外集资修建新宁铁路,亲自主持设计、施工和营运,并规定新宁铁路公司“不收洋股,不借洋款,不雇洋工”方针,走实业救国路线,如争取他入会,于目前的革命和日后的建设都有帮助,孙中山决定会他一面。
孙中山二访茶庵寺原定在正月十五日,考虑到这天是元宵节,上香的人一定很多,怕不安全,因而改在正月十七日。想不到此行又有戏剧性的事件发生。
那天,孙中山化装为行医的徐姓郎中,由陈少白、刘义(原刘永福的部下)、黄顺(孙中山之兄孙眉的义子)、卢怡若、郑卓等五人陪同,从江门徒步前往外海。各人身上都带有手枪和炸弹,以防万一。
孙中山一行到达茶庵寺后,慧真和尚安排在客房喝茶、休息,并派小和尚在上山路上放哨。
众人甫坐定,忽有放哨的小和尚来报:山下来了一队清兵,人数约有三四十人。孙中山听后大吃一惊:此行十分秘密,除随行的5人外,其它人一概不知,莫不是内中出了叛徒?又或是行动途中被清兵察觉?陈少白当机立断,马上作出部署:陈少白、黄顺、刘义三人护卫孙中山,由小和尚带路,从后山撒退,卢怡若前往台山联络陈宜禧,郑卓则扮成“后生”,下山探个虚实。
郑卓下山后,发觉清兵拥着几乘小轿上山,轿里坐的全是女眷,凭经验得知清兵不会携女眷剿匪的,一定另有内情,便派人飞报孙中山不用撒退。
原来,轿里坐的是朝廷派驻江门的陆军营管带和猪头山炮台台长的官太,她们是来茶庵寺上香的,怕路上有“山贼”,她们的丈夫便派兵保护。众人只是虚惊一场。
当晚,孙中山等人在茶庵寺歇息。次日,陈宜禧派侄儿陈忠堂到茶庵寺迎接。众人又徒步往江门,然后前往牛湾火车站会晤陈宜禧。
据当年曾陪孙中山笫二次到访茶庵寺的郑卓忆述:1913年,孙中山还挂念着慧真和尚这位曾为革命立过功劳的老党人,准备再次到茶庵寺探望他,后来听说慧真和尚已经圆寂,便只好取消第三次茶庵寺之行。
就这样,茶庵寺这个佛门清静地两度留下了孙中山的身影,茶庵寺也因此被载入史册。
4
陈少白使茶庵寺成为江门一大名胜
茶庵寺(六祖寺)大殿左侧有一条小路通往后山,沿小路前行约200米,有一处用花岗石砌成的山坟,墓碑上镌刻着国民党的青天白日党徽,上书“陈少白先生之墓,林森敬题”等字样,旁边有江门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铭牌。
陈少白何许人也,其墓碑上竟有国民党党徽?中华民国***主席林森竟然替他题写墓碑?他的坟墓竟然还被列为地市级保护文物?
原来,陈少白是孙中山先生早期从事革命的3个助手、同志中的一个,与尤列、杨鹤龄同称为“四大寇”,又是兴中会、同盟会的创始人之一,被于佑任誉为“中山三友,外海一人”。他曾任广东都督府外交司长、总统府顾问、中华民国银行监督、四邑轮船公司经理、香港工商局顾问等职。
陈少白是江门市江海区外海南华里人,他的故居离茶庵寺约300米远,名为白园。2002年7月17日被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据说,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在外海登陆后,曾有士兵进入白园,见室内挂有陈少白与日本某人的照片,不敢骚扰,敬礼而退。
陈少白原名陈夔石,1897年与孙中山逃亡日本时,为避朝廷追捕,两人留姓改名。孙中山是香山县人,取其“中国香山”头尾两字,改名中山。陈少白则以陈白沙是家乡名人,又是同姓,便把他的名字倒过来叫“沙白”,因沙白不雅,减去水字旁,改成少白,以后一直使用此名。
1922年,陈少白辞去一切职务,回到故里。在乡闲居期间,读书之余,曾发起修建外海墟之大康路、中华路、杏林路,修筑外海至江门的江海公路,捐建校舍等,造福乡梓。
陈少白与茶庵寺很有缘,儿时他便经常到寺里玩耍,及至年长,又同寺的住持慧真和尚过从甚密。辞官返乡后,他发起重修茶庵寺,增建了望月台、红叶桥等,使茶庵寺成为外海一大名胜。
1932年,南京***邀陈少白入京共商国事,1934年秋因病到北平疗养,同年12月23日在北平德国医院病逝,享年65岁,停厝于孙中山曾停厝过的西山碧云寺。
陈少白逝世后,南京***甚为重视,明令褒扬,又成立由司法院院长居正为首的治丧委员会,并拨出治丧费5万元。灵柩运抵南京时,又召开追悼会,林森、蒋介石、汪兆铭、孙科、于佑任等政要均出席并送了挽联,其中蒋介石的一副挽联为:“艰难缔造怀先烈,淡薄襟期式国人”。
遵照遗嘱,陈少白灵柩运返外海故里安葬。1935年3月5日,灵柩由40名宪兵护送从北平(京)起行,取陆路经天津、南京、上海,转水路由海利轮专船运往广州,停泊于天字码头。3月15日广州各界在省党部举行公祭。下午6时,派军舰仲元号(一说坚如号)专程护送灵柩回外海。灵榇由汽船拖运,护送人员分乘两艘画舫在后,随行有军乐一队。
3月16日晨6时许,灵柩运抵外海石涌码头。外海乡亲及新会各界万余人执绋,沿途分18行排列迎接。上午10时,盖以国民党党旗的陈少白灵柩,在宪兵及扶灵亲友的护卫下,在哀乐声中,缓缓穿过25座牌楼,向大夫祠的祭棚运去。
祭棚正中悬挂陈少白遗像,两旁是用鲜花砌成的“中山三友,外海一人”挽联,祭棚周围挂有各界敬献的挽联637副。公祭仪式由外海乡长陈风清主持。
下葬仪式于下午2时举行。原拟由南京***派大员主持,因家属临时把时间提前,大员无法赶到,改由中央执行委员会西南执行部代表区宜主祭。参加葬礼的各界人士数千人,众人绕墓一圈,各投黄土一撮于墓穴。又传说时任新会县县长的黄槐庭因参加追悼会迟到及衣着花俏,被省府处于记大过处分。
陈少白墓由广东省建设厅笫四科技正李炳垣(芝加哥大学土木工程硕士)设计。坟墓占地133平方米,由主体和拜庭两部份组成。主体为穹窿顶,高3米,直径2.5米,拜庭平面为半圆形,全部选用上好的花岗石建造,国民***主席林森为陈少白题写了墓碑,墓前植有两株南洋杉。翌年1月,墓穴建成,又举行祭奠典礼,由居正主持,省府派出邓青阳、崔广秀两人作为代表。居正在唁词中赞曰:“先正典型唯此老,中山四友独斯人!”
从此,茶庵寺又多了一景——陈少白墓。
相关链接
茶庵寺又称“六祖寺”
茶庵寺本来是为纪念唐代一行禅师而建的,但寺内却同时供奉着佛教禅宗六祖,这是什么原因呢?说起来有一段故事。
传说佛教禅宗传至五祖弘忍时,弘忍要把衣钵传给下一代,于是召集门下弟子,命各人将学禅的心得,用以评判哪位弟子可得传衣钵。大弟子神秀志在必得,朗声回答:“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佛偈一诵出,立即博得了众多弟子的赞赏。弘忍当时只是微笑不语,未置可否。一位平日在香积厨里打杂的典座弟子慧能,也应声朗诵:“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佛教禅宗本来就最讲究“无”和“空”,讲究“见性成佛”。因此,慧能最终得到了弘忍的赏识,被视为理想传人。但鉴于当时神秀党众势大,弘忍只得暗中将衣钵传给慧能,并叫他连夜逃走。
相传当年慧能逃脱神秀的追杀后,记着五祖的“逢怀则止,遇会则藏”的交代,于是云游到茶庵寺(当时属新会)结庐修持。因此茶庵寺建成后,也供奉有六祖慧能的雕像,茶庵寺因此又叫“六祖寺”。
∵∵∵∵∵∵∵∵∵∵∵∵∵∵∵∵∵∵∵∵∵∵∵∵∵∵∵∵∵∵∵∵∵∵∵∵∵∵∵∵∵∵∵∵∵∵∵∵∵∵∵∵∵∵∵∵∵∵∵∵∵∵∵∵∵∵∵∵∵∵∵∵∵∵∵∵∵∵∵∵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