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道和茶道中人

一、荣西

最早把绿茶带入日本的人是荣西。其实,日本茶史可追溯到奈良时代至平安初期。因为最初把茶叶引入日本的是一位叫永忠的僧侣。但是,当时并没有在日本得以普及。而从中国宋朝归来的荣西却把这种习惯发展为一种文化。最初讲究的是,“茶德”(意为通过品茶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后来又发展为猜茶名,以后又把它与日本的“连歌”结合在一起,日后便形成为一种文化。其实,荣西把品茶习惯引入日本之后,又经明惠才发展为今日的茶文化的。

⊙∵永忠:奈良时代后期至平安时代初期的僧侣。770年-781年遣唐,805年与最澄等人一起归国。

⊙∵明惠:(1173年-1232年)∵镰仓时代,华严宗派荣西的高徒。

二、村田珠光(1423年-1502年)

有关村田珠光的生平逸事很多书籍都有介绍,但是,还有许多地方至今仍不太清楚。据说,有一天足利义政(注1)感到百无聊赖。他便问身边的同朋会的能阿弥:“有没有比较好玩儿的东西?”能阿弥告诉他:“有一位叫村田的人,他精通茶道,何不向他请教一番?”此后,义政便以村田为师,一生以茶道为乐。

“和汉无境”代表了村田珠光的思想。此言顾名思义,任何东西是没有境界的,而且任何东西的价值也可在一夜之间消失或出现。这就是当时那个时代的特点。原来没有价格的东西,由经鉴别团的鉴定,此物便转眼身价百倍千倍。使茶碗成为有价格的商品,便是他的一大贡献

村田珠光他从师于一休僧侣,并创立了“茶禅一味”。他的“和敬清寂”思想,对茶道鼻祖千利休的影响甚大。

三、足利义政(1436-1490)

室町幕府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之子,1449年任征夷大将军,历任从一位权纳言、左大臣、准三宫。应仁之乱后隐退。建立银阁寺,爱好能乐和茶道。

四、一休(1394-1481)

室町幕府时期的临济宗僧侣。名宗纯,号狂元子。晚年为京都大德寺住持。着有《狂云集》等。茶禅一味:茶道与禅宗原非一家,但两者在人的修行过程中难分彼此。

所谓“禅”是梵文“dhyHna”(禅那)的音译略称,意译作“静虑”、“思维修”等,指安住一心,静心思考,使身心得到平和或体悟特定的义理的行为过程。本是古印度宗教哲学中一种特定的宗教实践,后传入中国,并发展为禅宗。中国禅宗又东渡日本,又有了日本禅宗。

五、武野绍鸥

武野绍鸥为茶坛名人之一。饮茶鼻祖村田珠光曾对武野先生有过很大的影响。武野绍鸥既是千利休的老师,也是日本茶道创始人之一。即使说活跃在安土桃山时代的茶人都是他的弟子的话也决不会过言。简而言之,武野绍鸥是把茶术教于千利休的人。(千利休在日本人人皆知)。就是这样有名的千利休,他60多岁前还只是武野门下的一个学徒。

为什么说武野绍鸥是活跃在茶世界的一个重要人物呢?重要原因是他还是一个连歌师。他的连歌中凝聚了日本人的审美意识。简单地说,他的连歌中反应了日本最美、最好的情感。而且,他把这种美的意识及思维方式与茶世界的表现方式结合为一。也就是说,他通过书法、茶道具、花、礼等具体的东西来表现那种抽象的、难以表现的东西。为此,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武野绍鸥时代诞生的“茶禅一味”这个单词,是与他的作用分不开的。

四、千利休(1422年-1591年)

千利休出生于城镇商家,从师于武野绍鸥,后侍奉于织田信长、丰臣秀吉等。他创立了WABI茶道的基本理念,因此被视为WABI茶的鼻祖

安土桃山时代是“天下人”(贵族·有权者)与千利休一样的一般平民百姓可“平起平坐”的时期,而且也是利休的“WABI”文化于秀吉的“黄金”文化的共存时期。

千利休茶道所使用的茶具,一改过去一贯使用中国唐朝的豪华茶具的习惯。他主要使用了日本与朝鲜的茶具。而且茶室也逐渐变小、最终一直小到一贴半茶室的诞生。千利休的茶道,具禅的精神、诗的风格于一体,而且,他还一改过去的茶具与茶室的布置方法,使它简化但具有艺术性。千利休之前的茶道一般以娱乐为主,而到了千利休时代,它的艺术性高于了它的娱乐性。其实,这其中凝聚了千利休的“数寄”精神。所谓“数寄”,指的是喜欢到了极点时,而出现的一种“升华”。当喜欢到了极点的时候,便去除了糟粕,留下了精华,而精华的部分是非常简单的。比如,即便是您喜欢的东西,收藏的多了,便会觉得繁杂无章,经整理之后,就发现其中的精华只为一小部分。也许千利休的茶道思想与其相同。

安土桃山文化是一种“黄金”(豪华)与“WABI”(质朴)的文化的共存时代。也是“天下人”(特权者·贵族)与平民百姓“平起平坐”的价值观念的共存时代。“数寄”精神是利休茶道之精华。

六、织田信长(1534年-1582年)

战国大将织田信长,同时也是一位茶具收藏家。可是他收藏的茶具留在自己身边的很少。那么,他收藏的名茶具都到哪儿去了呢?其实,他收藏的名茶具很多都作为一种荣誉赐给了他的一部分家臣。只有这些家臣才能同他一起享受饮茶的乐趣。这就是他笼络家臣的方法。另外,他还重用民间茶艺高手。这在信长以前的时代是很难想象的。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那位着名的千利休。

七、丰臣秀吉

千利休的茶道风格是在成为织田信长与丰臣秀吉之师的二十年间完成的。谈起秀吉与茶道离不开信长。信长是把秀吉领入茶道之人。但在本能寺之变信长被杀之后,秀吉便取代了信长。自那以后,秀吉与利休的关系就变的非常微妙。他们是主人与家臣的关系,同时也是师徒和同行的关系。一心追求“黄金茶道”的秀吉和与追求“WABI茶道”的利休之间的对立关系渐渐地表面化之后,秀吉命利休破腹自尽。但利休为了追求自己的茶风,视秀吉的命令于耳外,终于在1591年两人彻底对立。

七、古田织部(1544年-1615年)

安土桃山至江户时代初期的茶人古田织部,不但对日本茶世界的影响很大,而且,他对日本文化与政治的影响也很大。因为织部父子同是织田信长同朋众的成员。(父子在同朋众中举足轻重,父子俩也是织田信长的左右)织田信长与丰臣秀吉左右政治,而织部左右文化,这两大齿轮的转动,推动了当时的日本经济。

织部为千利休之弟子。千利休让长次郎烧出正圆形的茶碗,据说,那茶碗圆得仿佛都能把人吸入其中一样。这样如火纯青的感觉,按欧美的说法来说是一种文艺复兴的文化;而另一方面,织部的茶碗是椭圆形的,而且,还被“弯”过。如果,您曾经有过自制陶器经验的话,您就一定知道即使想使茶碗为椭圆形的,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要把茶碗做成正圆形的。然后,再根据自己的“感觉”和“爱好”使茶碗略带角度。织部的诞生使日本的茶世界迎来了一个巴洛克式的时代。从信长、秀吉到德川家康时代有这种追求“倾斜”文化的现象。从这种“倾斜”文化中派生出来的艺术,就是日本的代表艺术歌舞伎。千利休利用一贴半的茶室表现一个茶的内在世界,而织部却编织了一个茶的外部世界。

八、本阿弥光悦(1558年-1637年)

光悦是活跃于安土桃山至江户时代的艺术家,其对日本茶道的影响极大。光悦不但继承了刀剑鉴定的家业,而且还专研陶器与时绘。因此,他也是超一流的陶器艺术家与时绘画的作家。他为女儿出嫁时制作的茶碗“不二山”至今仍被视为无价之宝。(不二山:指的是今日的富士山。它隐喻富士山的美与大是独一无二的。)因为,他女儿曾用自己的和服袖子包过此茶碗,故又被称为“振袖茶碗”而为众人所知。光悦也是“茶碗作坊制度”的首创人。当时,他把京都市北区鹰峰街中的五十五家个体工匠,组成了一个“作坊”,并由他亲自编导,而他本人也是一位艺术家。

九、小堀远州(1579年-1647年)

小堀远州是继千利休和古田织部之后的江户时代初期的代表茶人之一。他不但在茶道上独树一帜,而且也是一名有名的造园家。象京都御所、仙洞御所、江户城、骏府城、名古屋城等的建筑工程以及南禅寺金地院、大德寺孤蓬庵等的建造都是在他的指导下建成的。

利休的WABI茶道追求的是一种绝对美,而远州的茶道追求的是一种相对美。当时流行的是色彩和线条明快而表现细腻、均称的美。人们称他的茶道为“华丽的WABI”。他是日本文艺复兴的代表

利休的茶道一般不会超过四个小时,而远州的茶道,它包括在“小间”时的“草之茶”;在“锁之间”的“行之茶”和在“广间”的“真之茶”三部。所以,远州茶道至少要化半天以上的时间。

远州茶道讲究的是“真、行、草”。所谓“真”为一种格式,“行”则为一种行为,而“草”则指的是一种自由的心里状态。另外,他的这种茶道精神还反映在茶室之外的庭院。而茶室之外的“真”指的是一种不可动摇的东西;“行”指的是一种流动的东西;而“草”表现的是一种不可抗拒的生命。因此,远州的茶道它包括茶室之内和茶室之外这两个部分。

十、高游外(1675年-1763年)

高游外,雅号卖茶翁。乃是“煎茶道中兴之祖”。他在江户中期,不谋求权力、财产,而只追求修行禅道的人物。

他十一岁时皈依佛门从师于化霖道龙和尚。1701年,随清人学习茶道。二十二岁大病之后,便远游诸国修行。游学数十载后,又重返化霖和尚处。化霖和尚过世之后,也就是他五十七岁那年,带了一套茶具由佐贺到京都。到了京都之后,他便在岚山、鸭川、相国寺一带设通仙亭,煎茶而卖。在茶亭前的竹筒上写着,“饮茶之钱随君意,只饮不付也可以,只是世上没此事”。据说,翁的目的是想通过卖茶修行。翁的这种行为很快便在京都流传开了。他每日身披袈裟,手提茶具,出现于京都街头小巷,故又被称作“卖茶翁”,一时成为名僧。他的行为对当时文人墨客的影响很大。象芜村、伊藤若冲、池大雅等人均是通仙亭的常客。这些文人墨客并非崇拜翁的袈裟,而是他的人生哲学。也正是翁的人生哲学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翁八十一岁为止一直以卖茶为生。

此后翁便把陪伴他二十多年的茶具箱焚烧了。翁在焚烧之前,翁对心爱的茶具箱说:“茶具箱啊!茶具箱!不论是春夏,还是秋冬,你都陪伴着翁,托你的福翁才活到现在,可是,翁现在人老了不中用了。与其说在翁死后你落入俗人手中,还不如由翁来为你火葬。你就是烧成了灰,也一定会犹如青山,巍然耸立于白云间的”。正是他的这种精神,对当时象青木大米等的茶人、画家、诗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也奠定了现代煎茶的基础。

十一:芜村(1716-1783)

江户中期的诗人、作家、画家。他在江户边学俳谐,边学文人画。1751年到上洛后,更专注文人画的研究。晚年时他画的南画和俳画,充满了自然情调与池大雅齐名,成为日本文人画的代表画家。他崇尚芭蕉,为蕉风的复兴而努力,也是天明俳谐的奠基者。

十二:伊藤若冲

江户中期狩野派画家,名汝钧,号斗庵。生于京都。他临摹中国宋、元、明名家之画。其中光琳装饰画对他的影响最大。他在博采名家之长的基础上创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也是一名写实派画家,他擅长画动植物,其中画鸡乃最为得意。

十三、池大雅(1723-1776)

江户时期的南画家。号大雅堂。他临摹中国的南宋宗画和琳派画家的作品。他采用了日本传统的画法,也采纳了西洋画法,画风自由而奔放,是一位个性派画家。

十四、青木大米

江户末期的陶器家和南画家,京都人。受江户文人木村蒹葭堂的影响,他不但是名陶器作家,而且还亲自在粟田开窑制陶。他对青磁、蜡染、煎茶器具也十分精通。

十五、井伊直弼(1815年-1860年)

不知您是否知道“一期一会”。此语其意为,人生不但短暂,而且只有一回。另外,也无先生者先死之规律。因此,它提醒人们要珍惜每分每秒和每回相遇的缘份。此语最初出自《山上宗二记》一书之中,后又为幕府末期、维新时期的大将井伊直弼所引用。他在《茶汤一会集》之书的前言中这样写到,“茶会也可为‘一期一会’之缘也。即便主客多次相会也罢。但也许再无相会之时,为此作为主人应尽心招待客人而不可有半点马虎,而作为客人也要理会主人之心意,并应将主人的一片心意铭记于心中,因此主客皆应以诚相待。此乃为‘一期一会’也。”

井伊直弼茶道受《南方录》的影响甚深,他追求的是修身养心的“纯”茶道精神。到了江户末期茶道便作为一种娱乐方式流传于民间,但井伊直弼他终生编写茶着,对茶具也十分讲究。为了修身还多次举办茶会。

十六、益田钝翁(1848年-1938年)

提起近代的茶道家,人们一定会联想到益田钝翁,此人本名为孝,出生于佐渡,是三井财阀之首,明治维新后先在横浜经营了一家贸易公司,1837年又就任于井上馨(注1)开设的东京总行行长。同时他也是1876年三井物产的创始人之一。他为三井财阀的形成作出了巨大贡献

钝翁最初只是一名艺术品收藏家,他对茶道并不感兴趣。但是,钝翁在弘法大师的影响下,创设了“大师会”。1913年钝翁辞退三井合资公司要职后,便在小田原创设了茶道净土·扫云台。钝翁茶室的周围有猪圈、鸟屋,另外,还有桔园和红茶加工场。所以对他来说,茶道并非是遁世,而是现实生活的一个部分

钝翁打破了茶道中的常规,将新风带入了传统的茶道。据说,他还将16世纪的世界地图挂于茶室,另外,当时正值明治维新***实行神道国教化政策之时期,为此很多寺院、佛像、佛具都被毁坏。当然,位于奈良市的兴福寺也不利外,为了兴福寺。他以3万5千日元的价格买下了当时谁也不想要的佛像、佛具等。从而避免了佛教艺术品的外流。他不但收藏了很多国家级的佛教艺术品,而且他也是把佛教艺术带进茶室的人。

∵∵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