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成为中国茶道之源的十大理由

作者:郭志贵

魏晋六朝文化之中心

魏晋六朝动乱不止,特别是北方地区曾有“五胡乱华”晋室南迁后,名不见经传的剡中由于特殊的文化环境,使中原望族纷纷迁移到此,谢王家族更是例证。特别是王羲之、孙倬为首的十八名仕在剡溪上游的沃州山翰墨游学、结庐讲经,成了与战乱不止的中原相对照的一方净土,从而沉淀了魏晋风骨形成了一个奇特的六朝文化学术中心。

魏晋六朝尽管国不像大一统之国,朝不像大一统之朝,但是其魏晋风骨还是深深影响了隋唐文化,可以说它是隋唐文明特别是大唐文化大放异彩的基础,因而有人曰:昔之关中今之越中剡中,不无道理。越中、剡溪文化对隋唐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开“佛茶之风”之先河

以王羲之为代表的十八名仕对应的是以支道林、竺道潜等为首的十八高僧也曾在沃州、石城、兴善寺一带品茗悟禅,是浙江最早的佛教文化传入,大佛寺----号称江南第一大佛,为继***公元200年克孜尔石窟与公元366年敦煌莫高窟之间又一石窟高峰,又称江南敦煌。支道林,竺道潜、智者大师都是当时名震朝野的一代国师,此后他们成功开创了佛教的中国化。

昙光、猷献、竺道潜、支遁不仅开辟了浙江佛教之事业,而且他们煎茶品茗,探究佛理,清谈修禅开创了“佛茶之风”,开启了唐代佛茶茶道之先河。为何茶僧皎然能首先感悟到茶之“道”之“禅”境界,最先提出“茶道”,这与他继承了这种“佛茶之风”是密切不可分的,且不论陆羽早年也受过佛门教诲,皎然更是长来剡中,又同处浙江,“佛茶之风”时时熏陶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必须指出的是这种“佛茶之风”还影响了国外,日本茶道就是通过“佛茶之风”从经山寺、宁波天童寺、天台的国清寺学成带回去的,尽管这已是几百年以后的事了。

支遁、竺潜、昙光等高僧即使“佛茶之风”的倡导者、实践者,智者大师更是往返于天台山与石城大佛寺之间,“尝以茶供佛,参透茶禅一味”,可以说是“禅茶一味”的领袖。石城大佛寺亦有施茶僧,煎茶品茗,畅谈佛礼是他们的常事……

由于当时剡中石城在全国佛学中的地位,支遁、竺潜、昙光、智者大师等佛界宗师在这儿开创的佛茶之风,深深影响了后来的皎然、陆羽、卢仝等茶道大家。

首创“道茶文化”之气象

新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自古以来道源深厚,道脉绵长。早在魏晋之时着名高道如葛洪、许迈、顾欢、褚伯玉、王羲之等来此炼丹修道,唐代上清派名道司马承祯、吴筠、贺之章、李白等也相继入剡寻经修道,道观遍布剡中,洞天福地亦有第十洞天、第十五、第十六、第六十福地,非它处可比。加上剡溪亦为着名茶叶种植基地,与这儿的唐诗文化、名仕文化、佛教文化相对应也成了浙江道家文化的圣地。他们把道家的许多理念、精神与茶文化结合,开创了中国“道茶文化”之气象。

女道士李季兰更是直接影响了陆羽《茶经》的思想内容,充实了大唐茶道文化中“道学”的元素。唐时的很多道观大多在各名山胜地,环境幽清宜于茶树生长,凡是有道士、道观之处,均为盛产茶叶之地。因此栽茶品茗、煮茶炼丹、待客吟诗、论茶修道,自然成了道士们每日的必修课。李季兰与陆羽、姣然在剡中无数次聚会、品茗、吟诗论茶自然成就了“茶道”精神与艺术无数次的头脑风暴会,来新昌的众多道士们也丰富发展了由他们点燃的大唐茶道的圣火。新昌的“玉真观”成了唐时不亚于青塘别业、黄溪之滨的“玉真观品茗会”,只不过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大部分正史规避了陆、李爱情之交往。陆羽自己在自传中也有意识地把它隐藏起来,但仍然时不时地还会流露出来,李季兰则相当勇于表达而已。

“唐诗之路”的精华催生“儒学茶道”

据竺岳兵先生统计,《全唐诗》2200余人中的13%,共278人到过剡溪、沃州、天姥或与剡溪、沃州、天姥、会嵇、镜湖相关,从而形成了“唐诗之路”文化现象,而且这278人多数是唐代诗坛上的杰出人物。诗与茶是唐文化中的两朵“奇花”,他们互为影响,据专家考证与剡溪“唐诗之路”有关的诗人中,有象李白、杜甫、白居易、元镇、刘长卿、皇甫冉、刘禹锡、无可、罗隐、齐已、贯休等许多着名诗人,他们对茶文化有所探讨,亦留有茶诗名篇,白居易一人就有50首,可以说这里也是名副其实的“儒学茶道”、“儒茶文化”或“文士茶道”的发祥地。

是“相对封闭、闲隐宁静”的一方净土

“剡”古人云两“火”一刀即为“逃”,是自古的谶语,本来这就是逃避战乱的一方净土。儒家之“德意美”,道家对生命感悟之“生命美”,佛家对心物感悟之“禅意美”,只有在这样宁静、闲隐、和谐的环境中才能产生皎然“茶道”一样的灵感来,才能使剡溪、剡中成为六朝大唐“隐士风韵”日盛的圣地。

美丽的山水是催生“灵感”的灵丹

“明月照积雪”、“池塘生春草”……“湖上千峰处处闲”,美丽的山水才能长出美丽的好茶,才能激发茶人、诗人的激情,才能有美好的心情。因此,沃州山、天姥山、十九峰等剡溪上游的万千风光即激发了成群结对的诗人为之入迷,也激发了亦诗亦茶的皎然、陆羽、李季兰,这也是茶道产生的催化剂。美丽的山水一方净土,成就了壮游、隐游、宦游、避乱游、神仙游、考察游、追风游……成了千年的前所未有的灵感热线、旅游热线。

感情文化是茶道的妙药

情感——有爱情、友情、佛情、士情、道情、诗情、茶情……兄弟情、战友情、师生情——各种各样的感情,前面已经讲过像陆、皎、李之感情文化,十八高僧、十八名士之学术情感,李白追梦谢、王之山水情缘都是催生“茶道”文化成熟的元素。

有一首诗讲皎然寻陆羽不遇: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着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有道是皎然寻陆羽不在家,大有埋怨陆羽“重茶轻友”之感,原来陆羽去剡山山后与李季兰约会去了,……陆羽归来时,带着满脸的快乐与兴奋……。我们现在认识的陆羽往往把陆羽神话了,好像陆羽只是个埋心茶业科学的科学家,从来不入人间烟火,其实陆羽也是人,他还由于貌丑口吃,还有心理障碍,但其内心绝对是一个有血有肉充满感情激情的人……。陆羽的“茶神”地位也是死后的晚唐在被人们认可的……。因此陆羽有感情向往生活我们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神仙文化”是“茶道”顿悟的一种境界

新昌自古是“神仙故事弥漫之地”,我国最古老的爱情神话故事“刘阮遇仙”——《刘阮入天台》就诞生于天姥山脚下。这个故事引来无数文人雅士来追寻探究,皎然祖先谢灵运开道寻仙,李白效谢探仙等故事给皎然、陆羽也会有启发。

特别是皎然有一首《饮茶歌送郑容》:

丹丘羽人轻玉食,采茶饮之生羽翼。

名藏仙府世莫知,骨化云宫人不识。

云山童子调金铛,楚人茶经虚得名。

霜天半夜芳草折,烂漫缃花啜又生。

常说此茶祛我疾,使人胸中荡忧栗。

日上香炉情未毕。

乱踏虎溪云,高歌送君出。

他认为茶有仙灵,藏之仙府,人不能识,唯有云山童子才常调金铛煮饮。皎然悟出茶不仅可以除病去疾,荡涤人心中之忧患,而且会踏云而去,羽化成仙。

剡溪是“名士文化”的集散地

剡溪、沃州、天姥,不但是高僧、高道、诗人、茶人们的集结的地方,也是山水诗、山水画的发祥地,这儿集结的有书法家、画家、诗人、散文家、道士、高僧、政治家、旅游家,同时又是温台去中原,金华去宁波的商旅驿道与官道,因此也是有名的江南瓷茶之路、中日茶叶之路(越州瓷冠天下,天姥山、天台山茶种还远传日本),在沃州湖、剡溪边的“剡茗峰会”、“沃州峰会”或“清茶品茗”,不亚于湖州的“苕溪风会”,其规模有过之而无不及,可以说它是1200年前的“沃州文化论坛”(就像达沃斯经济论坛一样)。因此,它又是“名士茶道”的源头之一。

越州的瓷茶本身质量为全国之冠

陆羽曾指出:越州的瓷与剡溪的茶叶都为国之上品,尽管没有具体指出剡溪新昌的什么茶。剡溪一带当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从剡中、天姥山、天台山带出的茶种更形成了“中日茶叶之路”。可以说新昌嵊州一带自古都是名茶的生产基地,这儿的气候、环境、丘陵特别适合于名茶的生产。因此这儿不像北方京城长安,尽管可能其儒道佛等文化比剡溪还要深得多,但它不产茶。天姥山下,剡溪两岸满山都是茶园,加上前面的佛学之风,儒茶之风,名士之风,隐士之韵,爱情之风,神仙之灵……自然而然地在这儿展开了中华茶道之先河——中国茶道之花。

可以说从十八名士、十八高僧到皎然、陆羽、白居易,……即以谢王为首的名士集团;竺道潜、支遁、皎然为首的僧侣集团;李白、杜甫、白居易为首的诗歌集团;葛洪、李季兰、司马承桢为代表的道士集团;陆羽、皎然为代表的茶叶集团;骆宾王、柳宗元、刘禹锡为代表的官员集团……几百年前赴后继在这儿进行“文化热核反应”或“文化气旋的旋转”,某种意义上相当于召开了前后几百年的“剡溪文化论坛”、“沃州头脑风暴”,才在这儿结晶出“中国茶道之花”这一大唐文明的美丽花蕊或花朵,后来又通过文学茶诗发扬光大了“大唐茶道”文化。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