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3日∵∵
赵州老和尚画像∵(选自《佛祖道影线刻图》)
∵据说禅宗有一则故事(称为“公案”):唐代柏林禅寺有位赵州老和尚,他德高望重,大振禅风。有一天,从外面来了一位行脚僧,给老和尚磕了头,老和尚问他:“你是第一次到这里来吗?”行脚僧说:“是,我是第一次来。”赵州老和尚说“好,吃茶去。”接着又来了一位僧人,老和尚问他:“你也是第一次来这里吗?”这位僧人说:“不,我过去曾经来过。”赵州老和尚说:“好,吃茶去。”站在一旁的监院不解地问:“师父,他们两个一位没来过,一位是老相识,怎么都吃茶去呀?”∵赵州老和尚说:“好,你也吃茶去。”
佛门对吃茶相当重视,这是一种修真养性的好方法。也是一种特殊的风俗,对茶具、茶叶、用水、冲法、饮法都有严格的要求。过去在广东潮州一带,讲究用“蓬莱茗”,每半公斤茶叶约有3万个茶芽,现在则多用铁观音等茶叶。
冲时先在炭火上烧“薄锅子”,要用上好的泉水或井水,使水速开,然后先冲茶盅、茶罐,并趁势将拣净的茶叶装入罐中。要装饱、装满,然后再冲茶。冲茶讲究“高冲低筛”,不是一下筛满一盅,而是轮回筛冲,每巡只筛半盅,再按长幼依次擎起茶盅品饮,一巡过后,重新烧水冲茶。每人饮用量每次最多三巡(三个小半盅),据说因为茶汁过浓,饮多了会醉。
由于需要较长时间,又需要高超细致的技艺,故称工夫茶。相传此种饮茶方法传至日本,经过日本人民的再创造,便形成了日本的“茶道”,回传到我国后,形成当前社会上的茶道,但与工夫茶有所不同,茶叶、茶具和所用的水都有很大的改变。(信息来源:中国佛教文化交流网)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