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破斥中建立——从熊十力哲学看因明的理论性格和地位 因明研究“在破斥中建立——从熊十力哲学看因明的理论性格和地位”。因明,一般认为即佛教的逻辑学。自纪元六、七世纪传入中国,千余年来多有名家。而近世国内外亦研究者众多。[1]因明本是细密、甚至是细密而至于繁琐的理论。而越来越精致的研究,繁多的学说,却越来越使人难窥其真面目。据此状况,本人遂生此想:不妨荡开因明具体内容的研究,而从着名佛学哲学家的着述来看其理论的功用和... 因明研究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0 浏览
因明化归逻辑之辩 因明研究“因明化归逻辑之辩”。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是,因明是否可以化归为逻辑?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目前引起广泛争议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不仅取决于人们对因明的性质、对象的看法,而且取决于人们的逻辑观,因此,它又是一个颇为棘手的问题。对这一问题回答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因明与逻辑学各自的发展。在这一问题上,一开始就存在两种针锋相对的... 因明研究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3 浏览
论因明中的同、异品 因明研究“论因明中的同、异品”。汉传因明,基本上盛于唐亦衰绝于唐朝。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上下五千年文明,在中国极早以前就有了高度的文化系统。作为外来的文化要想在中国扎根,必需要先来一番贴近的“格义”才能流行开来。遗憾的是,因明传入中国后,在当时却“格义”不起来,中国人的不尚辩论,以及尊崇宗法制度等,都使因明这一着重思辩、理性的... 因明研究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4 浏览
五支三喻:因明发展趋向之一 因明研究“五支三喻:因明发展趋向之一”。一∵我们关注这样的事实:第一,因明是发展的,经历了古因明、新因明两个不同阶段。第二,它应论辩之需而生,在实际的发展中,已经成为一种论理工具。∵对这样的事实,我们承认,不管何时何地,何事何物,都涉及到一个“发展是硬道理”的问题。因而,因明的发展是必然的。而发展,常常应该是建立在现实社会的实际需要基础上... 因明研究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3 浏览
正理点滴论解之一(二) 因明研究“正理点滴论解之一(二)”。咱们再看看韩老的译文,要说韩老的译文,“自境无间具有能俱起境由根智等无间缘能生起之意识”,要说这给别人的译本也是一样的,但是韩老在这句话的后边儿有个括号注释,说在《成唯识论》上说开导依时五识不能作意识等无间缘。韩老的这个注释是确实的,在《成唯识论》中,意识的等无间缘只能是前念意识而不能是五识,现在这... 因明研究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2 浏览
因明批判性思维特征初探 因明研究“因明批判性思维特征初探”。因明中无“变项”,没有剥离开自然语言的框架,是宗、因、喻三者结合的论证体系。因此,这就意味着它与论证逻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批判性思维也以论证逻辑为主要工具。因此,二者有着密切联系。本文基于此探究了因明的批判性思维特征。∵作为佛教论辩术的因明,是印度五明之一,主要讲立、破。“因”指推理论证的理由、... 因明研究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2 浏览
正理点滴论解之二(一) 因明研究“正理点滴论解之二(一)”。此中:一为事体之能成立,一为遮遣之成立因。∵“此中”即三类正因,这三类正因中,有些是有物的能立因――就是对事物进行肯定的判断,有的是有物的能破因――指对事物进行否定的判断。能立因指自性因和果法因,能破因指无所缘因。“事体之能成立”就是能成立某事的因;“遮遣之成立因”就是成立“遮遣”的因,“遮”是挡住... 因明研究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2 浏览
知识的确立——现量(直观)与比量(演绎) 因明研究“知识的确立——现量(直观)与比量(演绎)”。现量与比量是量论因明学中构成正智的两个基本要素,《正理滴论》讲“正智有二,一者现量,二者比量。”而直观与演绎在笛卡儿看来,是获得真知的仅有的两种方法。笛卡儿说:“而是我们能够从中清楚而明显地直观出什么,或者说,从中确定无疑地演绎出什么;因为要获得真知,是没有其他办法的。”由此可见,东西方文化虽然在表... 因明研究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2 浏览
因明与逻辑 因明研究“因明与逻辑”。在说《因明入正理论》之前,我先要补充一点儿关于因明与逻辑的东西。一般来说,人们一提起因明,就说,因明其实就是佛家逻辑,又有些人通过研究,发现因明与逻辑二者其实是不能够划上等号的,于是又提出,因明根本不是逻辑。既然人们一提起因明,立马就想起逻辑,即便因明本身不是逻辑,因明与逻辑之间也一定有着扯不清的关... 因明研究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9 浏览
正理点滴论解之二(二) 因明研究“正理点滴论解之二(二)”。对于这三种情况,法上论师这么说过,说在平常,我们一般是给一个事物取一个单纯的名字,比如说刘备,这就是单纯的人名;但有时候也会给事物取一个有附加义的名字,比如说,大耳朵刘备,这就是有附加义的名字。虽然说大耳朵是附加义,但这附加义不是离开事物本身而独立存在的,就是说大耳朵不是刘备本身以外的特质;还有一种... 因明研究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2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