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嘉璐谈“王道”的世界意义_许嘉璐 修学指导“许嘉璐谈“王道”的世界意义_许嘉璐”。当今的世界,真是乱糟糟。冷战之后的种种战争和动乱,以及恐怖主义行径、人居环境恶化、收入差距拉大(包括南北、行业、阶层间的差距)、各国社会动蕩等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至今还看不到结束之期的由美国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北非中东的混乱局势、科特迪瓦的内战,无不影响着人类的正常发展。... 修学指导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0 浏览
佛教有吸收新科技的传统_杨曾文 修学指导“佛教有吸收新科技的传统_杨曾文”。公元前6、5世纪佛教发源于古印度,开始在恒河中下游一带传播,随后流传到全印度,到公元前3世纪传播范围超越印度,逐渐成为世界性宗教。在这一过程中,佛法从口头传授到运用文字记载,从只有佛经到产生诠释佛经的论书,教团从小到大,然后从统一到走上分裂,发展为部派佛教,公元前1世纪形成大乘佛教。佛教教团对当时的... 修学指导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8 浏览
弘一大师——切莫误解佛教(四) 修学指导“弘一大师——切莫误解佛教(四)”。四、由于佛教现况而来的误解一般中国人,不明了佛教,不明了佛教国际的情形,专以中国佛教的现况,随便批评佛教。下面便是常听到两种:(一)“信仰佛教的国家就会衰亡”。他们以为印度是因信佛才亡国,他们要求中国富强,于是武断的认为不能信仰佛教,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研究过佛教历史的都知道,过去印度最强盛时代,便是... 修学指导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8 浏览
尊道贵德∵共生和谐 修学指导“尊道贵德∵共生和谐”。10月24日上午9点,在湖南衡山共和酒店,以“尊道贵德,和谐共生”为主题的2011国际道教论坛第一场主论坛在各界道教、文化界、***领导的参与关怀下展开。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出席并演讲,如下为演讲实录:一、尊道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道”,是先哲深入观察自然、深刻研究自然规律的结晶。正以其研究的是... 修学指导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8 浏览
道德理想主义的“君子”境界 修学指导“道德理想主义的“君子”境界”。孔子《论语》一书论人很多,不仅讨论君子、圣人、贤人、善人,也讨论成人、有恒者、士,甚至有不少篇讨论小人。所涉及的二十几种人中,尤以谈论“君子”为最多。强调君子应以仁义礼乐为中心,注重修德养性,使君子成为具有多种美德的完人。“君子”一词在《论语》中共出现107次,是一个说明孔子仁学思想特征和人格理想的... 修学指导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9 浏览
立志学习 修学指导“立志学习”。在《论语·为政》有一段最短的自传,是孔子自述生平修行的阶段。原文一开头就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按照字面上去理解,意思并不复杂,就是:孔子十五岁时立志求学。朱注说:“古者十五而入大学。心之所之为志。此所谓学,即大学之道也。志乎此,则念念在此而为之不厌矣。”首先,孔子不曾念过“大学”。大学在古代是培... 修学指导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0 浏览
太虚大师与祇洹精舍_武延康 修学指导“太虚大师与祇洹精舍_武延康”。1898年“戊戌变法”前夕,湖广总督张之洞着《劝学篇》上奏朝廷,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提议为推进初等教育,解决教育经费之不足,将全国佛教寺院与道观的大部分改为学堂。此即著名的“庙产兴学”运动。“庙产兴学”的政策,对外是为了对付西方列强和日本的压力,以图挽回江河日下的政局;对内是为了调和新旧思想... 修学指导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8 浏览
悟践疗法的早期阶段——综合快速疗法 修学指导“悟践疗法的早期阶段——综合快速疗法”。综合快速治疗的指导思想是:神经衰弱是大脑功能失调的一种疾病,它不仅呈现许多躯体癥状,还呈现不少心理行为癥状,因此单纯的药物治疗是不够的,要增加心理行为方面的治疗措施。一、在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神经衰弱癥是城市机关职工、学生常患的一种慢性疾病,由于涉及思维、记忆等心理功能而产生的悲观、焦虑... 修学指导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0 浏览
和合学:应对当今人类沖突和危机 修学指导“和合学:应对当今人类沖突和危机”。6月15日,龙泉之声编辑团队来到中国人民大学,在哲学院张立文教授简朴的办公室,著名专家张立文教授应邀畅谈了自己多年来研究“和合学”的缘起和心得,张先生生动活泼的讲解,在我们面前展开中国哲学气象万千的画卷,也让我们领略到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生和在当今社会的价值。以下是访谈摘录。龙泉之声:您从... 修学指导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3 浏览
弘一大师抗日救国轶事_高志林 修学指导“弘一大师抗日救国轶事_高志林”。一个人,出家当了和尚,一心念佛,向往西天,对尘世事,原可不闻不问。倘要介入,将会招致“六根未净”的非议。可是弘一大师李叔同却破了这个惯例。他平时倒是位“一心念佛,不预世事”的和尚,但一旦国家遭受侵略,百姓遭受劫难时,他不但问起世事来,而且还提出“念佛不忘救国救民”、“佛者,觉也。觉了真理,乃能誓舍身... 修学指导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9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