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心理学与个人成长 心灵“佛学、心理学与个人成长”。佛学、心理学与个人成长佛法自从释迦牟尼佛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宣说以来,已经为世人提供了面对压力、处理烦恼和解脱心灵痛苦的理论和实践方法。历代的高僧大德,都是实践佛法而有成就的好例子。近年西方心理学家研究把佛学应用在身心治疗上,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实佛学与心理学的目的是一致的,那就是为人类的心灵... 心灵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65 浏览
佛教心理治疗简介 心灵“佛教心理治疗简介”。佛教心理治疗简介近年来,心理学的本土化问题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研究和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疗法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佛教心理治疗就是笔者运用佛教原理而设计的一种心理疗法,实践证明具有一定的疗效。佛教把苦、集、灭、道称为“四圣谛”。苦就是不安,集是引起痛苦和不安的原因,灭是最后的... 心灵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63 浏览
存在主义与禅的心理治疗 心灵“存在主义与禅的心理治疗”。存在主义与禅的心理治疗“在现代社会里,我们大多数人不想与自己接触,我们只想与其他事物接触,如宗教、体育、政治、书籍等等,我们想把自己忘掉。任何时候只要我们有空闲,我们就想邀请其他事物进入我们的心灵世界,让自己对电视开放,让电视来对我们进行殖民统治。”∵“在《局外人》这篇小说中,阿尔伯特·加缪描写了一... 心灵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60 浏览
静观心理学纲要 心灵“静观心理学纲要”。《静观心理学纲要》王建伟着引∵言“静观心理学”是以心理深度健康为核心的理论与实践,它以心理艺术的方法和静观的生命品质引导人们走出人生误区,达到心理的深度健康和生命的自觉圆满。∵∵静观心理学不同于普通心理学,它的理论和实践是建立在传统生命科学和智慧学基础上的一种“深度文化心理学”。所谓深度文化,指的是... 心灵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62 浏览
佛陀的心理学 心灵“佛陀的心理学”。佛陀的心理学人可以被理解为七层建筑:三层在底下,三层在地上。中间这一层一半在上一半在下。这第四层就是我们所在的地方。弗洛依德(Sigmund∵Freud)称它为意识(consciousmind)。当弗洛依德治疗病人的时候,他觉察到在意识之下有某种东西。他称它为无意识(unconscious∵mind... 心灵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61 浏览
佛教与心理谘商 心灵“佛教与心理谘商”。“心理谘商”是现代西方心理治疗的方法之一。心理专业谘商人员透过心理导引方法,使当事人潜意识中烦恼痛苦的症结逐一显现,再给予适当的“转化”,由此超越心理障碍。从“心理谘商”一词,又须溯源于“心理学”,意为“阐释心灵的学问”,由此再引申为“研究人类自身问题的行为科学”。西方心理学家弗洛依德是精神分析理论... 心灵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62 浏览
道前基础与佛法修行——略论修行中的几个心理障碍及其对治 心灵“道前基础与佛法修行——略论修行中的几个心理障碍及其对治”。道前基础与佛法修行——略论修行中的几个心理障碍及其对治∵释青平在《菩提道次第略论》中,有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部分:即“道前基础”。它是学佛修行的前行阶段,虽然还没切入正式起修,而只是一个准备阶段,大体为起修作一些心理铺垫的工作。但它却有着如此重要的意义与作用,以至于你不能想象,缺了这一环,你的修行还能... 心灵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64 浏览
《佛教心理学》前言 心灵“《佛教心理学》前言”。《佛教心理学》前言∵∵陈∵兵∵编者按:风雷激荡的二十世纪不仅使人类社会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也彻底改变了人类社会整体的心灵结构,当人们从几千年来田园诗般平静、安适的梦境中被现代文明隆隆的机器声惊醒时,心灵的异化促使人们积极的追寻抚慰之道,由此促进了二十世纪现代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其中,佛教心理学的诞... 心灵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63 浏览
坐禅与情绪管理─心理学对坐禅的检验 心灵“坐禅与情绪管理─心理学对坐禅的检验”。坐禅与情绪管理─心理学对坐禅的检验◆∵郑石岩(心理咨商专家)禅对现代人的情绪管理、身心健康和心灵生活,具有丰富的价值。本质上禅是一种心的效能训练。它给我们清醒、觉察、喜悦的生活和工作态度。现代人生活在忙碌、竞争和追求成长的现实环境中。由于社会变迁快速,生活与工作适应不易,大部分的人在心理上,免不了焦... 心灵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64 浏览
陈兵老师讲佛教与心理健康 心灵“陈兵老师讲佛教与心理健康”。陈兵老师讲佛教与心理健康陈兵教授:四川联合大学宗教学研究所陈兵教授是国内知名的佛教学者。研究佛学有二十多年的历史,立志弄通佛法、解开宇宙人生之谜、获得安身立命之本。他的研究既有深厚的学术素养,又有切身的修行体悟。应社会的需要,先后撰写《佛教气功百问》、《佛教禅学与东方文明》、《生与死》、《新编佛教辞... 心灵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66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