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佛教的慈悲观及其心理治疗中的转化作用——济群法师 心灵“大乘佛教的慈悲观及其心理治疗中的转化作用——济群法师”。心,是佛教和心理学共同关注的重点所在。在我们的内心,既有良性潜质,能够发展出高尚人格,带来幸福安乐。也有负面心理,并由此滋生心理疾病,制造痛苦烦恼。当身体出现疾病时,我们都会及时治疗,以免延误病情,损害健康。而当心灵出现疾病时,同样需要重视,需要积极对治。虽然这种疾病是无形无相的,但若掉以轻心的话,... 心灵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61 浏览
佛教修行的现代含义—心理及行为矫正---李音祚 心灵“佛教修行的现代含义—心理及行为矫正---李音祚”。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不同的宗教、哲学及各种思想的门派,像精神性的种子一样,给人们提供了不同的心理和思想的认知模式,在世代流传与相互的碰撞中又不断地派生出新的变革后的认知模式,它影响着人们的所思所想和相应的行为规范。放在宇宙虚空的大背景中看,佛教也是诸多精神性种子中的一种,它之所以数千年来对人类的现实生... 心灵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65 浏览
分析反对因果者之心理 心灵“分析反对因果者之心理”。题目:分析反对因果者之心理作者:思过斋主人本文:观夫宇宙万象之形成变化,莫不有因果存乎其间。因者事之始也,果者事之终也,凡事莫不有终始,故知因果者,乃天壤间颠扑不破之真理。然而因果有简单而易识者,亦有复杂而难明者,简易之因果,人莫不知之,唯复杂之因果,苟非大智鲜有不昧者也。知乎自然因果,则能开物成务... 心灵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61 浏览
在工作和生活中,如何平衡心态 心灵“在工作和生活中,如何平衡心态”。∵在工作和生活中,如何平衡心态达摩祖师有一句话:“逢苦不忧,识达故。”要想摆脱烦恼的困扰,必须要有通达的认识。我们最大的烦恼来源,是因为我们贪着的习惯。在生活中,我们总想自己的生活要超过别人的生活水平,收入超过别人的收入,我们总是把超越别人当作自己人生的目标,从来都是向上比较,而不是向下比较。慧律法... 心灵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62 浏览
不听正法轻慢教,贬却金蝉重修佛:归零心态 心灵“不听正法轻慢教,贬却金蝉重修佛:归零心态”。∵不听正法轻慢教,贬却金蝉重修佛:归零心态张永兴人生学无止境,每个人都必需不断进步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而阻止人进步的最大敌人,不是无知,而是自满。正所谓,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后退。无论一个人拥有多大的成就,只要当这个人,为自己的成绩感到满足时,接下来要发生的,就是他永远的落后!不听正法轻慢教,贬却... 心灵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63 浏览
佛教的隐喻心理諮商 心灵“佛教的隐喻心理諮商”。∵人类心灵生活的开展,以及爱心的陶冶,有很大部分是透过寓言、故事、轶事、公案、神话和诗篇的隐喻,来达到启发效果的。因此,阅读和欣赏隐喻资料的启示,不管是对儿童或成年人,都具有发人深省的效果。隐喻素材,是人类最早用来启发智慧、开阔胸襟和丰富心灵生活的主要方式之一,而几乎所有的民族,都用这古老方式来编造... 心灵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64 浏览
中医专家谈金融危机下的自我心理调节 心灵“中医专家谈金融危机下的自我心理调节”。华尔街金融风暴横扫全球,2008年的冬天让全世界经济感到了刺骨的寒冷,身处其中的人们也在经历着一场心理寒冬。按照“蝴蝶理论”,这一场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离我们并不远。有人预测,随着经济危机引发的贫困和失业潮的到来,我国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将会增多,有很多人还会因此患上种种心身疾病,甚至赔上性命。30年来全... 心灵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64 浏览
法界又添般若花:陈兵新作《佛教心理学》 心灵“法界又添般若花:陈兵新作《佛教心理学》”。∵将古老的佛法在精深的理解与准确的阐释基础上,与现代心理学整合,并提出立足于当代人心的完整的佛教心理学体系,是一件十分困难而极具挑战性的工作。这样的工作,非精通整体佛法与现代心理学的人能彻底荷担得去。前人虽然做过类似的工作,但是,均显单薄偏窄,缺乏整体的视角和广阔的体系建构。而陈兵先生历经11年的辛... 心灵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64 浏览
五蕴心理学(上)序二 心灵“五蕴心理学(上)序二”。∵五蕴心理学(上)序二惟海法师者,本山清修比丘也,信心出家,吾曾代刀为之落发,亲眼睹其学修之进步,每奖掖之;今又见其着成《五蕴心理学导论》一书,且得先睹为快,随喜赞叹,欣庆何以加焉。法师其为人也,与予厚而取用薄,待人宽而自责严,敬长老而谦后学,淡泊世事,矢心出离,信仰真实,爱国至诚,欲以比丘之身,力... 心灵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63 浏览
五蕴心理学(上)序一 心灵“五蕴心理学(上)序一”。∵五蕴心理学(上)序一作者:∵惟海楼宇烈我与惟海法师素未谋面,近日我的一位老学生——韩剑英博士,带给我惟海法师的一部书稿和一封信。据韩剑英博士讲,她与惟海法师数年前在普陀山邂逅相遇,得知惟海法师在普陀山闭关已近十年,专心阅藏、静修、着述,交谈之下甚为投缘。因此,当她接得惟海法师的专着——(五蕴心理学... 心灵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63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