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文钞》问答撷录→80.念佛禁忌 净土宗“《印光大师文钞》问答撷录→80.念佛禁忌”。学佛之人。一举一动。皆须留心。至於念佛。必须至诚。或有时心中悲痛起来。此也是善根发现之相。切不可令其常常如是。否则必着悲魔。凡有适意事。不可过於欢喜。否则必着欢喜魔。念佛时。眼皮须垂下。不可提神过甚。以致心火上炎。或有头顶发痒发痛等毛病。必须调停适中。大声念。不可过於致力。以防受病。掐珠念。能防懈怠... 净土宗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5 浏览
《印光大师文钞》问答撷录→71.如来三事 净土宗“《印光大师文钞》问答撷录→71.如来三事”。如来以三事故,令正法久住于世,众生悉蒙度脱。三事者何,曰戒定慧。以众生一向背觉合尘轮回六道,今欲令其背尘合觉,趣证涅盘。非戒则无所束缚,必至随逐尘境,起惑造业。非定则识波奔涌,何能心无所住。非慧则本具之真心何由彻证,幻起之妄惑何由顿灭。故楞严经云,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须知... 净土宗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4 浏览
《印光大师文钞》问答撷录→64.根基 净土宗“《印光大师文钞》问答撷录→64.根基”。初以五戒十善之人天乘,接引劣机,以作超凡入圣了脱生死之前方便。若根机稍深,则为说四谛十二因缘,令其断见思惑,证声闻缘觉之二乘果,若是大乘根性,则令其发大菩提心,遍修六度万行。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与无缘慈,起同体悲。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而行布施以及六度万行。度脱一切众生,令入无余涅盘。不见能度之我,与所度... 净土宗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3 浏览
《印光大师文钞》问答撷录→79.禅家参究 净土宗“《印光大师文钞》问答撷录→79.禅家参究”。法身菩萨。未成佛前。皆须仗佛威力。何况业力凡夫。侈谈自力。不仗佛力。其语虽高超。其行实卑劣。佛力自力之大小。何止天渊之别。是故念佛人。不可涉於禅家参究一路。以参究者。均不注重於信愿求生。... 净土宗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4 浏览
《印光大师文钞》问答撷录→70.弘法 净土宗“《印光大师文钞》问答撷录→70.弘法”。以一切诸佛,莫不以流通法道为嘱。流通之法。最初须以建立塔庙,印造经像为始。以若无塔庙经像则无由奉尊仪而修净行,阐佛道以导群迷。而一切含识。俱无由瞻礼圣容,培植善根。闻法修持,开发心地也。流通之人,须真修实践之僧,及有势力财力之王臣绅商。一名内护,一曰外护。内护则严持禁戒。笃修净业。予禅教律密净土,或... 净土宗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4 浏览
《印光大师文钞》问答撷录→63.宗教不宜混滥 净土宗“《印光大师文钞》问答撷录→63.宗教不宜混滥”。阐直指人心之法,令人亲见本来面目。後世名之曰宗。是以宗之悟解为目,教之修持为足。非目则无由见道,非足则不能到家。宗家之教,即机锋转语,扬拳竖拂,或语或默,种种作用,皆悉就彼来机,指归向上。真谛则一法不立,所谓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也。俗谛则无法不备,所谓佛事门中,不舍一法也。教则真俗并阐,而多就俗说。宗... 净土宗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4 浏览
《印光大师文钞》问答撷录→78.大功德 净土宗“《印光大师文钞》问答撷录→78.大功德”。念佛之人。必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又须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恪尽己分。念佛求生西方。决定临终。即得往生。以其心与佛合。故感佛慈接引也。若虽常念佛。心不依道。则心与佛背。便难往生。又劝人念佛求生西方、即是成就凡夫作佛,功德最大。以此功德回向往生。必满所愿。... 净土宗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5 浏览
《印光大师文钞》问答撷录→69.一念心性 净土宗“《印光大师文钞》问答撷录→69.一念心性”。吾人一念心性,不生不灭,非色非空。竖无初後之迹,横绝边表之形。不变随缘,历九界而不减。随缘不变,证佛道而不增。光明洞彻,受用自在。直下与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无二无别。但由迷真逐妄,背觉合尘,致使生佛悬殊,苦乐迥异。... 净土宗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3 浏览
《印光大师文钞》问答撷录→62.十念往生 净土宗“《印光大师文钞》问答撷录→62.十念往生”。随分随力,至心持念阿弥陀佛圣号。无论语默动静,行住坐卧,迎宾待客,着衣吃饭,务令佛不离心,心不离佛。譬如切事系心,凡百作为,不忘此事。或有公私众务,了无少暇,须於早晚十念念佛,至心发愿,亦能往生。以阿弥陀佛曾有愿云,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是故十念念佛,亦得往生也... 净土宗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3 浏览
《印光大师文钞》问答撷录→57.胜境与魔境分辨 净土宗“《印光大师文钞》问答撷录→57.胜境与魔境分辨”。魔境胜境之分别,在与经教合不合上分。果是圣境,令人一见,心地直下清净,了无躁妄取着之心。若是魔境,则见之心便不清净,便生取着躁妄等心。又佛光虽极明耀,而不耀眼,若光或耀眼,便非真佛。佛现,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之理勘,则愈显。魔现,以此理勘,则便隐。此勘验真伪之大冶洪鑪也。修净业人,不以种种境界为事,故... 净土宗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5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