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佛教

列表

大乘唯识论

唯识“大乘唯识论”。大乘唯识论天亲菩萨造陈天竺三藏真谛译  ∵大乘唯识论序∵∵唯识论者。乃是诸佛甚深境界。非是凡夫二乘所知。然此论始末明三种空。何者为三。一者人无我空。二者因缘法体空。三者真归佛性空。我空者。我本自无。但凡夫之人愚痴颠倒。于五阴中妄计为有。何以知无。凡夫依心识妄想分别。于五阴因缘法中见我为有。然此我相于...

大乘百法明门论直解

唯识“大乘百法明门论直解”。  ∵此於瑜伽师地论,本地分第一中略录名数,而名为大乘百法明门者,盖小乘立七十五法,但明补特伽罗无我,犹妄计有心外实法。今大乘明此百法,皆不离识,不惟实我本空,亦复实法非有,若於一一法中照达二空,则一一皆为大乘证理之门也。∵  ∵如世尊言:一切法无我。何等一切法?云何为无我?∵  ∵此借圣言以徵起也...

唯识宗所依经论

唯识“唯识宗所依经论”。唯识宗所依经论  本宗总取《华严经》、《解深密经》、《如来出现功德经》、《大乘阿毘达磨经》、《楞伽经》、《厚严经》等六经及《瑜伽师地论》、《显扬圣教论》、《大乘庄严经论》、《集量论》、《摄大乘论》、《十地经论》、《分别瑜伽论》、《观所缘缘论》、《唯识二十论》、《辩中边论》、《大乘阿毘达磨杂集论》等十...

唯识学上的唯识义

唯识“唯识学上的唯识义”。一、前言∵  ∵在人类千百年来的历史中,古今中外的哲人智士都在共同关心着一个问题,就是作为宇宙人生差别现象生起的本根是什么?对于这样一个重要问题,在中外哲学史上异说纷纭,兹归纳为四类:一日唯物:是以物质为世界本根。古希腊泰勒斯以“水”为不变本体,能生万物。德漠克里特以“原子”为物质的最小单位,“不可...

唯识三十论

唯识“唯识三十论”。唯识三十论世亲菩萨造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护法等菩萨。约此三十颂造成唯识。今略标所以。谓此三十颂中。初二十四行颂明唯识相。次一行颂明唯识性。后五行颂明唯识行位。就二十四行颂中。初一行半略辩唯识相。次二十二行半广辩唯识相。谓外问言。若唯有识。云何世间及诸圣教说有我法。举颂詶答颂曰。∵  ∵由假说我法...

律宗行者可往生极乐否?抑另有修持之法以终归宿?(翟孟秋)

律宗“律宗行者可往生极乐否?抑另有修持之法以终归宿?(翟孟秋)”。问:律宗行者可往生极乐否?抑另有修持之法以终归宿?(翟孟秋)答:各宗有各宗修法,所赐亦有权实之别。往生极乐,为净土宗之果,先必有信愿行之因。若修律宗,而肯回向西方,发愿往生,自可生也。...

第一节∵序言(律宗初探)

律宗“第一节∵序言(律宗初探)”。第八章∵律宗初探第一节∵序言如来成道记说:‘净法界事,本无出没,大悲愿力,示现受生’。我佛释迦牟尼、他亲证了法事、本来是没有生、没有灭。可是为了大悲心切,度生愿深,因此于无生中示现有生,于无灭中示现有灭。才有从兜率、降王宫、八相成道的一大事因缘,应化事迹,风闻世界,道播四方。‘法华经’云:‘佛为一大...

第九节∵佛弟子对律学要怎样信受奉行

律宗“第九节∵佛弟子对律学要怎样信受奉行”。第九节∵佛弟子对律学要怎样信受奉行(一)戒为无上菩提本佛教的弟子,对于我们教主释迦牟尼佛,当然是十分信仰和遵从。对于佛陀所制定的一切律仪清规戒律一定是绝对依教受持。严洁无犯,四众弟子从信受而奉行,最后达到初发心直至圆成无作妙戒。断恶修善,反妄归真,直趋无上菩提大道。可是佛陀所规定一切戒法,都是以五戒...

弘一法师文集: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别行篇∵第一门∵1

律宗“弘一法师文集: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别行篇∵第一门∵1”。2009年9月4日敬佛仪相敬佛仪相中分为二章┬一先示敬仪└二正明敬相第一章∵∵先示敬仪事钞云“若塔庙支提受用之物、乃至拟造堂殿床座材石等已经佛像受用者。纵使风吹雨破、当奉敬之如形像无异。∵∵故四分中。王以园施佛。佛不受、当令奉僧。何以故。若佛园及园物、房舍房舍物、衣钵坐具针筒、便是塔庙。一切诸天世人...

戒台寺:古代佛教律宗的“最高学府”

律宗“戒台寺:古代佛教律宗的“最高学府””。2008年7月5日∵∵∵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崇信佛教,在当时的幽州,今北京地区兴建了几座佛寺,戒台寺就是其中之一,那时叫慧聚寺,规模不大。辽代是戒台寺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它的兴起,与着名的佛教律宗大师法均有关。自幼在燕京紫金寺出家为僧的法均,天资聪慧,植有慧根。咸雍五年(1069年)开始,法均带领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