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佛教

列表

五重唯识观

唯识“五重唯识观”。五重唯识观●《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五重唯识观是慈恩宗的观行法门。五重是:(1)遣虚存实识,(2)舍滥留纯识,(3)摄末归本识,(4)隐劣显胜识,(5)遣相证性识。这五重里面所说的识,是唯识观的简称。这个观法是慈恩宗著名的学者窥基,按照《摄大乘论》《入所知相分》的纲格(对唯识性次第悟入遍计所执、依他...

我心中的《瑜伽师地论》

唯识“我心中的《瑜伽师地论》”。我心中的《瑜伽师地论》∵  释圣地∵撰∵  --------------------------------------------------------------------------------  ·瑜伽大论是人类文明史上最重要的一部著作。超群典而独出,只千古而无对。∵  ·瑜伽大论是导众...

唯识宗的修行法

唯识“唯识宗的修行法”。唯识宗的修行法  下面把唯识宗的修持方法,修持应具备的态度,约略说明如下。∵  一、善摄四力∵  我们如果想悟入唯识的境界,以了解山河大地,乃至宇宙万有,皆由吾人的心识所变现的真理,应该具备四种力:∵  1.因力:凡事必有其因,有如是因才能产生如是果。欲趣入唯识的果位,先要培养修观唯识的因力,以大乘...

唯识中道义

唯识“唯识中道义”。唯识中道义黄忏华居士三性三无性,万有之实相。一切万有上,一一皆有三性三无性二义,是即非有非空之中道。所谓中道者,离有无增减之意。如识论云,远离增减二边,唯识义成,契会中道。述记释之云,言中道者,正智也。理顺正智,故契中道。总有二种,一言诠中道,二离言中道。言诠中道者,寄言语诠显中道之谓,于中又有二重...

唯识学与业果轮回

唯识“唯识学与业果轮回”。唯识学与业果轮回  业果轮回这个概念是佛教最基础,但也是被很多人误解的观点之一,许多人大概看到这个词的时候就很容易和迷信、神话等联系在一起的。但是,作为最为崇尚智慧的佛教来说,这个观点的提出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自己非常坚实的理论基础。记得以前看《宗喀巴大师应化因缘集》的时候,其中提到宗大师看到《释量...

唯识学建立之缘起(下)

唯识“唯识学建立之缘起(下)”。唯识学建立之缘起(下)  唐思鹏  二、无著时代唯识学的再出现与再建立  唯识学虽出自佛陀所说的根本圣典———方广诸经,但真正能够产生较大的影响,甚至成为印度佛教思想的主流,则是在佛陀灭度后一千年左右,由慈氏、无著、世亲三位菩萨的大力推阐和弘扬才得以实现,这中间既经过了部派佛教时代,也经过了中观学派...

唯识性

唯识“唯识性”。唯识性●作者:黄忏华居士识相虚妄,必有实体,故论于第二十五颂明唯识性,即圆成实。此圆成实性者,一切法胜义谛也。所谓胜义谛者。此宗具明世俗胜义二谛,于二谛,又各立世间道理证得胜义四重。世俗四重中,第一世间世俗谛,亦名有名无实谛,谓瓶军林等我有情等假法。此乃隐覆真理之世俗法,故曰世间。但凡流谓有,依情立...

唯识三十颂诠句

唯识“唯识三十颂诠句”。唯识三十颂诠句       ∵韩清净  随学瑜伽菩萨戒清净述  今解此颂,将发论端,略。以四义,问答分别。一者,识义。二者,唯识义。三者,唯识教义。四者,立唯识义。  云何名识?了别义故,了别别境,名为识故。此复八种:一者眼识,二者耳识,三者鼻识,四者舌识,五者身识,六者意识,七末那识,八阿赖耶识。...

唯识三十颂及科判

唯识“唯识三十颂及科判”。唯识三十颂及科判唯识三十颂,是建立唯识宗的基本论典,三十颂乃世亲菩萨所造,以五言四句为一颂,全文三十颂,计六百字。在一般经论中,多以三科分判,即序分、正宗分、流通分。而本颂全文皆是正宗分,并无序分和流通分。古今注释三十颂的书不胜计数。在我国、以成唯识论最为重要。但识论十卷雄文,一方面是字字珠玑,是发...

唯识三十论讲录

唯识“唯识三十论讲录”。唯识三十论讲录∵太虚  ──十年二月在杭州幽冀会馆讲──  唯者,遮格拣除之义。识者,明了分别之义。离识非有,在识非无,立唯识名。即识之唯,离识无余,故言唯识,是持业释。言三十者,为简二十,亦颂数名。合名唯识三十者,持业带数释也。又、唯识为所诠,论为能诠,云唯识三十之论,依主释;亦可谓带数依主释。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