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什么事都用出世间法来应对 佛学答疑“不要什么事都用出世间法来应对”。在生活中我的第一身份是“职业经理”,第二身份是“实战派职业规划师”。因为我是“过来人”,世间法的经历丰富,故此我常与人分享我的“职场心得”,经常帮助职场上有困惑的人诊断问题所在并指出一条走向成功的捷径。比如:如何写好简历、如何应对职场上的“政治”、如何拓展和维护你的人脉、是否该跳槽、如何得到老板的重... 佛学答疑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4 浏览
佛教徒是怎么理解和对待痛苦的? 佛学答疑“佛教徒是怎么理解和对待痛苦的?”。日常生活,人们有多种面对和消除痛苦的方法。社会上普通人他们所使用的消除痛苦的方法,只能暂时解决一点问题。比如,消除饥饿就要吃东西,防御寒冷就要增添衣服,去除病苦就要服下药物,消除贫困就要去赚钱……由此,人们消除每种痛苦就要采取不同的方法。但这些都不完善,亦不完全可靠。有人说:“要消除饥饿,可以吃东西... 佛学答疑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3 浏览
为什么爱得愈深,痛苦就愈强烈? 佛学答疑“为什么爱得愈深,痛苦就愈强烈?”。有人告诉我一个发生在巴黎的真实故事。一个年轻的高中女孩从小乖巧听话,是父母师长心中的好孩子。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她认识了一位男孩,这男孩自幼失去父母,从小在缺乏爱和关怀的环境下长大。他脾气火爆到处惹事生非,个性冲动的他,在学校里常因小事就对同学暴力相向,最后终於被学校开除。女孩与他相恋之后,逐渐受他影... 佛学答疑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3 浏览
宣化上人关于大悲咒的问答 佛学答疑“宣化上人关于大悲咒的问答”。 问:念观音菩萨,大悲咒和《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可以往生到极乐世界吗? 宣化:可以。《普贤行愿品》就是归向极乐的。 问:有一位法师告诉他的徒众,不能持楞严咒,大悲咒。因为持咒会使天魔外道起恐怖心,这就是违背了慈悲心,所以这位法师教导他的信徒,任何经典都不可以用,也不可以看,不需要看,只要一心念"... 佛学答疑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6 浏览
佛陀是否关心祖国和民族的前途? 佛学答疑“佛陀是否关心祖国和民族的前途?”。(一)佛陀十分关心祖国和民族的前途。∵佛陀是僧团的一员,故有佛在僧数之说;他在思想认识上则代表著当时历史发展进步的一方,主张冲破种姓制度的束缚,提出‘四姓平等’、众生平等之说;在国家观念上,他又是一位强烈的爱国者。传说波斯匿王向迦毗罗卫国释迦族求婚,释迦族认为波斯匿王出于低贱种姓,不配与其通婚,但又... 佛学答疑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3 浏览
学修佛法能否医治心病? 佛学答疑“学修佛法能否医治心病?”。“违顺相争,是为心病。”学修佛法不能停留在名相上、义理上。如果我们把佛法经教学得滚瓜烂熟,而不在我们的情感上,不在我们的心性上下功夫,那是没有作用的,就像一百万总是存在银行里不用,等于没有。我们学修佛法,学了要用,关键是在用上。我有两个朋友曾很得意地跟我说:“冯老师,我们两个关系好得很。”我问:“好... 佛学答疑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2 浏览
佛学解答:如何形成理想人格 佛学答疑“佛学解答:如何形成理想人格”。当今心理学所说的“人格”一语,出自拉丁文persona,大略指由具有相当统合性与持久性的心理特征所构成的个人特质,亦即个人较为持久地表现出来的“社会自我”。∵俗话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此“人心”应作人格解)。出生不久的婴儿,尚无所谓人格,个个都是天真颟顸,活泼可爱,长大后却千差万别,有的成为... 佛学答疑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5 浏览
业报轮回思想是“封建迷信”? 佛学答疑“业报轮回思想是“封建迷信”?”。自从佛教传入中国以来,业报轮回思想就因其在民众中产生的约束力量而担负着不可替代的扶世助化、劝善化俗的使命,成为沟通世间道德实践和出世间精神解脱之间的中介。可以说佛教的业报轮回思想最为鲜明地体现了佛教内蕴的深厚伦理色彩,是佛教作为普世性伦理宗教的基石之一。直至近代,它都是佛门教化民众的首要思想资源。但... 佛学答疑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6 浏览
“无为”能促和谐吗 佛学答疑““无为”能促和谐吗”。最近,笔者所在机关一位领导同志在讲促进和谐的问题时提到,现在有些人误解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无为”思想,认为“无为”就是垂拱而治。他们觉得,少管事就少一些麻烦、少一些矛盾,就有利于和谐,因而尽量少管事,尤其是少管所谓“得罪人”的事。这种态度,其实是消极的、有害的。的确,我们首先要明白,“无为”不可能促... 佛学答疑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2 浏览
现代青年应该具有怎样的人生观? 佛学答疑“现代青年应该具有怎样的人生观?”。从退让中体验乐趣我们现在的口号是“向前进”,不能开倒车。一般人都认为退让比较消极,而前进比较积极,其实这可不一定,为什么呢?“以退为进”,有时候退一步比进一步高明。事实上,我们大都只看到了前面半个向前进的世界;因为人太多,认识又不够正确,所以容易产生你争我夺的情况。反而回过头来的另外半个世界,很少人... 佛学答疑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1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