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人对教育破产有什么对治的建议吗? 佛学答疑“上人对教育破产有什么对治的建议吗?”。上人:治疗这个国家教育毛病的最好良药,事实上,就是一剂妙药,可以解决全世界年轻人的问题:那就是“孝悌”。如果能够以身作则教导学生,从开始就要听父母的话,尊敬师长,那么我们现在面临的危险情况,有大部分根本不会出现。重要的是,如果我们不教会小孩子孝顺的价值,那么任何其他的解决方法都是治标不治本,不能对症... 佛学答疑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2 浏览
弟子觉得我相很重,我执很深,要如何才能真正的无我? 佛学答疑“弟子觉得我相很重,我执很深,要如何才能真正的无我?”。上人:无我,先要无人,无人自然就无我了。无人无我,还要无众生,无寿者。你要知道这个“我”是个假名词,人也是个假名词,众生、寿者都是假名词,不要被假名词迷住了。真正的“我”不是这个,是本有的佛性,你为什么把本有的佛性忘了,只记得世间的假我、假名、假义?你把真的想起来,这假我自然就没有了。你人虽是很聪明... 佛学答疑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3 浏览
修道人注重人身三宝‘精、气、神’,而夫妻人伦,如何保持此精呢? 佛学答疑“修道人注重人身三宝‘精、气、神’,而夫妻人伦,如何保持此精呢?”。世人以为‘精、气、神’的精,指的是‘精子’,才会发生拒绝行房的偏差行为。道心才是真‘精’,平常见色,不动‘色心’,才是真‘精’,精子与真精只是有相关而其意义有别。见色起邪思,即是动了真精,夫妻行淫,不具邪念之思,故不动真精,是正常合理的行为,不会伤了三宝。故劝天下修道人,火宅修行,不要自乱方寸,搞得... 佛学答疑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3 浏览
请法师开示,宝箧印陀罗尼经中讲,诵经可以消除病苦,是这样的吗? 佛学答疑“请法师开示,宝箧印陀罗尼经中讲,诵经可以消除病苦,是这样的吗?”。问题补充:请问法师,了业需要真诚心忏悔加上诵经回向,超拔冤亲债主,但是看到宝箧印陀罗尼经中讲:“复有众生,重罪报故,百病集身,苦痛逼心,诵此神咒二十一遍,百病万恼,一时消灭,寿命延长,福德无尽。”,请法师为大家开示!是否是需要什么条件?希望解答问题的顾问:真圆法师答:《一切如来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佛学答疑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3 浏览
当玄觉禅师见六祖惠能大师时,六祖印证他,这印证到底是怎么回事? 佛学答疑“当玄觉禅师见六祖惠能大师时,六祖印证他,这印证到底是怎么回事?”。宣化上人:印证就是要有一人来给你担保,好像大学毕业时,有人发给你证书一样。不过在佛教里没有形相,就是那么一句话,“你是开悟的人。”给他毕业证书。∵这不是我们凡夫肉眼所能看的,只有明眼人才能给人印证。自己尚未明眼不能给人印证。其实明眼者一看就可,讲不讲话都没有问题的。∵∵... 佛学答疑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3 浏览
色情是罪源,而主持色情行业的人,岂非罪大恶极? 佛学答疑“色情是罪源,而主持色情行业的人,岂非罪大恶极?”。这种人是万恶之头,嫖客越多,生意越好,便愈是万劫不复,阿鼻地狱这种人多得很。∵∵... 佛学答疑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2 浏览
问:如何正确地看待欲望? 佛学答疑“问:如何正确地看待欲望?”。∵如何正确地看待欲望?∵答:欲望,通常指驱使人想望、追求某种东西的内在动力。以佛法的观点来看,欲望的性质可分为三种:即善、不善、无记(非善非恶)。善的欲望需要发扬;恶的欲望需要压抑;除此而外,还有非善非恶的欲望,如正常的生理需要如饮食、睡眠等等,这些欲望本身虽然没什么过患,但它们一旦和我们的贪、嗔、... 佛学答疑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3 浏览
真正的神通,以一个凡夫的眼光,如何来分辨它? 佛学答疑“真正的神通,以一个凡夫的眼光,如何来分辨它?”。宣化上人:真修行的人不讲神通,只讲智慧。神通也就是智慧的别名,你有智慧你自然就能了如指掌,观三千大千世界如观掌上庵摩罗果;你要没有智慧,你遇到什么事情都发生障碍。∵∵... 佛学答疑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3 浏览
问:修行很久的人还用学修加行吗? 佛学答疑“问:修行很久的人还用学修加行吗?”。问:∵修行很久的人还用学修加行吗?∵答:别欺骗自己,别装修行人。很多人都是不情愿地学修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这些加行,就是觉得自己有修行,修的都是大中观、大手印、大圆满,修的都是生起次第、圆满次第那些特别高深的法。听到别人说自己是“老菩萨、老居士”,虽然嘴上说“惭愧啊,惭愧!”其实心里高兴得不得了。觉得... 佛学答疑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4 浏览
问:信仰佛教必须出家吗? 佛学答疑“问:信仰佛教必须出家吗?”。∵问:信仰佛教必须出家吗?∵答:不,学佛并不要求出家;事实上,绝大多数佛教徒都是在家人。佛教的宗旨虽在解脱生死,出家虽是解脱生死的最佳途径,但是,出了家的如不实修或修不得法,未必能够解脱生死;不出家的,如能正确修持,则可以解脱生死。以佛法来看,在家人也可修成小乘的第三果,三果虽未出三界,但也不再受生... 佛学答疑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2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