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建寺造像作为开发旅游的项目,是否如法? 佛学答疑“把建寺造像作为开发旅游的项目,是否如法?”。济群法师答:现在确实有很多地区为了发展经济、带动旅游而建寺造像,从佛教本身来说,这样做显然是不如法的。一个道场的存在,关键在于法的内涵,这样才能起到净化社会人心的作用,否则就和旅游景点没有本质区别了。遗憾的是,现在很多寺庙也热衷于旅游开发,这和整个社会的大环境有关,也和教界缺乏良好的修学氛围有关。我... 佛学答疑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6 浏览
如果没有福报,往生时是否会遇到很多障碍? 佛学答疑“如果没有福报,往生时是否会遇到很多障碍?”。答:是的,经上讲得很清楚,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所以福报一定要修。福报不是有钱人能修,无钱的人也能修。我从前年轻的时候非常贫困,老师教我修福报,教我修财布施,我说没有钱,生活都成问题。所以他就问,一毛钱有没有?一毛可以,一块钱可以,多了就不行。他说你就一毛、一块去布施,这对了,心要大、心要诚... 佛学答疑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6 浏览
如何克服嗔恚?当它生起时,如何对治? 佛学答疑“如何克服嗔恚?当它生起时,如何对治?”。答:你必须有慈悲心,打坐时若嗔恚心生起,当修慈悲观。若别人行持不好或发脾气,不要因此而生气,否则,你比他更无明。要心怀慈悲和智慧,因为对方正在受烦恼的煎熬。要内心充满慈悲,把他当作你亲爱的兄弟,在打坐时,专注在慈悲的感受上。要散发慈悲心于整个世界,唯有慈悲才能化解嗔恨。有时候,当你看到其他的出家人举... 佛学答疑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6 浏览
问:比丘犯了波罗夷戒就自动失去比丘资格,可否再出家呢? 佛学答疑“问:比丘犯了波罗夷戒就自动失去比丘资格,可否再出家呢?”。问:比丘犯了波罗夷戒就自动失去比丘资格,可否再出家呢?答:今生他不能再受戒为比丘。然而,如果他立刻承认所犯的戒并且脱下袈裟,那么他可以再受戒成为沙弥。如果他覆藏所犯的戒,维持原来的形象,冒充为比丘,那么他甚至没有资格再受沙弥戒。... 佛学答疑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7 浏览
在家居士能否给他人做佛事、收人钱财,及给佛像开光、装藏? 佛学答疑“在家居士能否给他人做佛事、收人钱财,及给佛像开光、装藏?”。嘉扬******答:在家人是没有资格为众生做佛事的,更不用说还收信施之钱财。至于给佛像装藏开光,在家人更没有资格了。就是一般稍有修持的出家人若不懂装藏的仪规,也不可以给佛像装藏开光。给佛像装藏开光是有一整套严谨仪规的,不是随便给佛像装点东西就可以了,也不是随便念些咒语就可以开光的。再者,若装藏开光的... 佛学答疑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6 浏览
念佛都有哪些好处? 佛学答疑“念佛都有哪些好处?”。答:一般人不论富贵贫贱,有没有权势地位,个个都有不称心、不如意的事,于是心里免不了有或多或少的烦恼苦闷。这些都由妄想杂念引起情绪动乱不安所产生的。念了佛,心中只有佛念,不去胡思乱想,思想安定了,清静了,烦恼苦闷也就消失了。∵念佛的人,对于世间名利不贪不求,只知按照本分做好自己应做的工作,遵纪守法,安... 佛学答疑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6 浏览
为什么说持名念佛法门是圆中之圆、顿中之顿、三根普被摄收? 佛学答疑“为什么说持名念佛法门是圆中之圆、顿中之顿、三根普被摄收?”。因为这个法门收机最广,下手最易,不劳分别考究,只要蓦直念去,念念即佛,当下圆成,一句弥陀,即是实相、不同偏渐修法,故是圆中之圆、顿中之顿。上根人念到理一心不乱,便同破无明的法身大士;中根人念到事一心不乱,便同断见思惑的阿罗汉;即使下根凡夫,惑业未消,也可仗信愿的力量,带业往生净土。(徐恒志居士着)... 佛学答疑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4 浏览
静坐时怎样的姿势能令我越坐越久? 佛学答疑“静坐时怎样的姿势能令我越坐越久?”。我是初学,以前很少有机会静坐。怎样的姿势能令我越坐越久,而不是几天下来就越坐越想爬起来,因为酸、痛、麻而起心动念想离开座位?答:在密集禅修刚开始的阶段,几乎每个人都难免有酸、痛、麻的问题。如果能有耐心,坚忍不拔地继续修行,渐渐就会适应,种种不舒服感受会消失,而且能坐得愈来愈久。适当的坐姿因人而异:对... 佛学答疑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6 浏览
学佛以来,四周的人不断障碍我怎么办? 佛学答疑“学佛以来,四周的人不断障碍我怎么办?”。学佛者,菩提道心要坚固,稳如泰山,锻炼八风吹不动的意念,外面一切风吹草动在所难免,一心向佛道,向佛道是根本,其它都是枝末。无始劫来的生死洪流在今生一齐了办,不要对自己的生死客气,更应鼓起勇气,为解脱生死而努力。会障碍你的人,乃过去生中你与他彼此互为恩怨,今生相遇,你要出离生死(梵语生死samsara... 佛学答疑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6 浏览
佛教徒如何面对口舌是非? 佛学答疑“佛教徒如何面对口舌是非?”。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见解不同,对许多事物有不同的看法;当无法以体谅包容的心去看待时,便容易产生磨擦、互相批评,种种是非于焉产生。报纸经常报导父子、夫妻、朋友因为口角冲突而互相伤害,甚至杀害;言语伤人的力量可见一斑。古人说:“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邦。”佛法也强调身、口、意三业清净,方得建立圆满的人格—... 佛学答疑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5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