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答疑

列表

何云六度为佛教积极之法?

佛学答疑“何云六度为佛教积极之法?”。答:菩萨修六度,不独自度,亦为度他,且以度他为自度,所谓度尽众生,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是也。既以度人为务,岂非积极之法乎。又观菩萨所发誓愿:一曰众生无边誓愿度,二曰福智无边誓愿集,三曰佛法无边誓愿学,四曰如来无边誓愿事,五曰无上正觉誓愿成,岂非积极之行乎。然此诸行,不出六度,故六度为积极之...

为什么藏民都那么愿意把孩子送到寺院呢?

佛学答疑“为什么藏民都那么愿意把孩子送到寺院呢?”。***亚玛曲批:藏族一直以来都是政教合一,历史上,寺院曾经长期处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位置。所以,在高寒贫瘠的高原上,让孩子去寺院接受佛法教育几乎是藏民们唯一的接受文化知识的渠道。而且,自古寺院中都有严格的教育制度和严禁的教学方法以及科学系统的教材,佛学院中培养出来的高僧大德也都一直承担着藏文化的传承...

受八关斋戒的时候,是不是可以看报告新闻?

佛学答疑“受八关斋戒的时候,是不是可以看报告新闻?”。答:你如果受八关斋戒那天,电视如果可以不看最好,如果看报告新闻也没关系,因为你要知道国家大事,若是报纸,不看较好,尤其是中国时报,中国时报都有印那种清凉的,别看那种的,受八关斋那天,让它清清净净的,什么也别看,一心念佛。...

问:依《大空经》中的开示,比丘应当远离群聚,寂静独处,比较容易成就道业。那么,大

佛学答疑“问:依《大空经》中的开示,比丘应当远离群聚,寂静独处,比较容易成就道业。那么,大”。问:依《大空经》中的开示,比丘应当远离群聚,寂静独处,比较容易成就道业。那么,大众共修是否就不容易得力?又,比丘尼是否适合离群独处自修呢?答:有三种独住,即:身独住、心独住与寂静独住)。∵如果你舍离世俗生活,居住在隐居的处所,你就是做到了身独住;但是,若你的心仍然贪着于世俗生活及感官享受,那就不是真...

本人已经一年多全素了,想知素食与菩萨戒有何关系?

佛学答疑“本人已经一年多全素了,想知素食与菩萨戒有何关系?”。理净法师答:在家居士修行,虽然妻室,但仍然可以受菩萨戒.只是对夫妻之间的房事会在时间、地点、方法等有所约束,属于不邪淫的范畴。另外,受菩萨戒最好完全是素食。因为受菩萨戒者是菩萨行,菩萨以慈悲为怀,怎能忍心食众生肉?再说食众生肉者也是间接杀害众生。所以这一点很重要,希望你能明白,就可以受菩萨戒了。所以...

佛在世的时候,归依的人多吗?

佛学答疑“佛在世的时候,归依的人多吗?”。答:是的,佛初转***后从鹿野苑到摩揭陀国(Magadha)去的一路上,受到他的教化而归依的人就很多。其中有拜火教的婆罗门姓迦叶的三兄弟,都改变了原来的信仰,率领他们的弟子一千多人归依了佛教。佛到了摩揭陀国首都王舍城(Rqjagaha)后,归依的人更多。其中最有名的出家弟子有舍利弗(Sqriputt...

问:「禅宗」顿悟法门能达到「明心见性」,大开圆解。又有人说:不依禅修也能证悟此明

佛学答疑“问:「禅宗」顿悟法门能达到「明心见性」,大开圆解。又有人说:不依禅修也能证悟此明”。问:「禅宗」顿悟法门能达到「明心见性」,大开圆解。又有人说:不依禅修也能证悟此明心见性。对于此疑,若不依禅修,而能顿悟「明心见性」法门,能否请禅师释疑?答:我不了解北传佛法,因此我不知道你所谓的「顿悟」指的是什么?不过,我想为你解说南传的教法。根据南传佛法,人可分为四种:敏知者——听闻佛法的简短开示...

不净有作是什么意思?“慈悲三昧”是什么意思?

佛学答疑“不净有作是什么意思?“慈悲三昧”是什么意思?”。答:意思就是说所作都不清净啦,中国字的翻译是反过来说,所作统统不清净叫做不净有作。“慈悲三昧”,三昧就是正定的意思。我今天施舍出去,今天,因为发二十万的录音带出去,有的人说:师父,不好意思,拿录音带没放钱。没这种意思,慈悲本身没要说希望你来捐多少啊!或供养多少,没这种意思,你好好的听这佛法,听完了再...

问:阿罗汉是自了汉吗?

佛学答疑“问:阿罗汉是自了汉吗?”。问:阿罗汉是自了汉吗?答:根据巴利文,阿罗汉───「阿罗汉」意为杀敌,即杀死烦恼之意。是否要积极地帮助别人决定于阿罗汉自己的意愿。大多数阿罗汉都很积极地帮助别人,如舍利弗***、大目犍连***。有些阿罗汉则独自住在森林里,没有积极地帮助别人,如憍陈如***。然而,即使是不积极帮助别人的阿罗汉也还是带...

佛涅槃前后的情形是怎样?

佛学答疑“佛涅槃前后的情形是怎样?”。赵朴初老居士答:佛在毗舍离城的时候,已经有了重病,在那里度过雨季后,偕弟子们向西北走去,路上受了铁匠纯陀(Cunda)供献的食品,病更加剧。最后走到拘尸那伽一条河边,洗了澡,在一处四方各有两棵娑罗树的中间安置了绳床,枕着右手侧身卧着。后来所有卧佛像(即佛涅盘像)都是这样的姿式。佛告知弟子们将要涅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