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以禅喻诗”原因考略之一 诗词对联“宋代“以禅喻诗”原因考略之一”。∵宋代“以禅喻诗”原因考略之一[摘∵要]∵“以禅喻诗”是中国古代诗学理论的一个重要命题,也是宋代文论中不容忽视的文学现象,是值得思考与研究的。鉴于此,本文将对其出现的原因进行思考,并主要从政治、思想、文化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作出有效的释疑。[关键词]∵宋代以禅喻诗∵原因作者简介:冯永红,女,中大中... 诗词对联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4 浏览
法眼宗禅诗研究 诗词对联“法眼宗禅诗研究”。∵法眼宗禅诗研究吴言生(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62)摘要:法眼宗是禅宗五家七宗中的一个重要流派,法眼宗禅诗研究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本文从法眼宗宗风出发,联系佛教经论、禅宗公案机锋,揭示法眼宗禅诗的特色:般若无知的宗风生发了色相俱泯触目菩提、直觉意象现量裸裎的美感特质,一切现成的宗风生... 诗词对联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4 浏览
“知足”诗中悟养生 诗词对联““知足”诗中悟养生”。养生从大的方面来看,不外乎就是生理养生和心理养生。从心理养生方面看,“知足就是长寿药”。最近看到一个资料,芬兰研究人员对2200多名成年人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那些对生活满足感较高的人更容易长寿。看来“知足”有助于健康长寿是中外一致认同的。自古以来,许多名人在养生中学会知足、感悟知足、崇尚知足,他们不... 诗词对联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4 浏览
中国佛教与传统诗歌 诗词对联“中国佛教与传统诗歌”。∵中国佛教与传统诗歌徐水源约公元前6世纪,释迦牟尼在印度创立佛教。约在公元前30年左右,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宗教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一种结果,宗教的出现又对人类的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佛教也不例外。佛教传入中国后,在发展演化过程中不断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主要是儒、道,思想文化的影响),与中国传统文化相... 诗词对联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3 浏览
禅与诗词创作 诗词对联“禅与诗词创作”。∵禅与诗词创作◇吴言生上∵理论篇好,现在请大家坐下!感恩佛陀,感恩四祖道信大师,感恩净慧大和尚。是他们的加持,我们才得以在祖师的道场来体味体悟禅宗文化。今天我讲的题目是《禅与诗词创作》。我的讲座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第二部分是实践。昨天晚上在普茶的时候,老和尚已经指出了我们修行以及领略禅文化的... 诗词对联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5 浏览
随笔三篇 诗词对联“随笔三篇”。∵随笔三篇□∵杨树培杯与水一次,我们几位同学去拜访大学时的老师。老师问我们生活得怎么样,一句话勾出了大家的满腹牢骚,大家纷纷诉说着生活的不如意:工作压力大呀,生活烦恼多呀,当官的仕途受阻呀……一时间,大家仿佛都成了上帝的弃儿。老师笑而不语,从房间里拿出许许多多的杯子摆在茶几上,这些杯子各式各样,有的... 诗词对联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3 浏览
布袋和尚诗偈中的人生哲理 诗词对联“布袋和尚诗偈中的人生哲理”。∵布袋和尚诗偈中的人生哲理偈,是梵文偈陀(Gatha)的简称,意译为“颂”,是佛教中的唱词。因为偈语句法整齐,末字押韵,朗朗上口,所以也被称为一种诗体,称诗偈,属佛教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布袋和尚广读诗书,天资聪明,接近群众,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群众语汇,所以常常能够出口成偈,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妙语。... 诗词对联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7 浏览
我为弘法撰楹联 诗词对联“我为弘法撰楹联”。∵我为弘法撰楹联作者:了意“一世教育尽心培桃李,六旬学佛弘法撰对联”。我是一名退休中学语文教师,皈依佛教多年,喜爱用楹联形式弘扬佛法。楹联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史上的一株奇葩。用楹联形式弘扬佛法,既阐明了佛教道理,又弘扬了中华国粹,群众喜闻乐见。它将高深奥妙的佛法口语化、生活化。这样,更能直接有效地陶冶... 诗词对联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4 浏览
诗阶述唐──学诗先读求味 诗词对联“诗阶述唐──学诗先读求味”。题目:诗阶述唐──学诗先读求味作者:雪庐李炳南本文:中国之馔,称冠全球,珍错具备,烹调万殊,色香味养,无一不精。而各地名厨,且各有其专擅作品,虽昔王侯之尊,亦未能遍享其美。假使东西两洋厨师,欲学中馔,自必先使朵颐饱餐,领略其味,果能辨得酸咸之度,许为知味之人,然後始可言鼎鼐火功,刀俎切技,盐酱次序,... 诗词对联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5 浏览
诗阶述唐─学诗先读求味─(二) 诗词对联“诗阶述唐─学诗先读求味─(二)”。题目:诗阶述唐─学诗先读求味─(二)作者:雪庐李炳南本文:劳劳亭李白-─--─--───---─────--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文法格局】首句从广大处着想,是写推情。次句在当前触目,是写主境。伤心是果,送客是因,首句言理,次句指事。三句是凭虚假设,写无情之风,惜别尚不胜... 诗词对联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4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