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诗歌境界∵第六章∵云门宗禅诗 诗词对联“禅宗诗歌境界∵第六章∵云门宗禅诗”。第六章云门宗禅诗∵云门宗以云门文偃864~949为宗祖,属青原法系。文偃住韶州云门山光泰禅院,后唐长兴元年930以后,大振禅风,因取其山名宗。云门文偃的得法弟子中,法系较为兴盛的是德山缘密、双泉师宽、香林澄远、洞山守初等。云门弟子中最上首者为香林澄远,接引学人完全继承了云门风格。香林澄远下有智门光祚... 诗词对联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9 浏览
王维诗歌中的山水画意与禅趣境界 诗词对联“王维诗歌中的山水画意与禅趣境界”。王维诗歌中的山水画意与禅趣境界【内容提要】王维一生诗作四百余首,成就最高的当属山水田园诗。在对山水自然的观照中,诗人任运随性,意出尘外,形成了独特的美学风格。本文拟从山水画意与禅趣境界两方面探求王维诗歌的艺术精神。【关键词】∵王维∵山水田园诗∵画意∵禅趣境界一王维身兼诗人、画家于一体,且善书法、识音... 诗词对联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9 浏览
世界啊(诗歌) 诗词对联“世界啊(诗歌)”。在新的一年里,尊贵的法王为全世界的吉祥作了一首新诗《世界啊》,特别也在新年的第一天亲自带领大家用中文念诵。《世界啊》世界啊!我们在您怀里生生死死,我们的苦乐在您身上自然舞动。您是我们的家,从古至今。我们永远珍惜您。愿您,化为那梦中的净土,一切平等无私的国度,与慈爱温柔的天女;拥抱着您的冀盼,坚定不移... 诗词对联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8 浏览
为何诗意是中国画的灵魂? 诗词对联“为何诗意是中国画的灵魂?”。诗意,是中国画意境创造的最高境界,是中国画的灵魂。自唐代以来,以王维为首的中国文人介入绘画。诗和画的兼收并蓄构成一种高超的艺术境界。苏东坡评价王维的诗画:“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画中有诗”,一方面是指画作的含蕴深刻,意象幽深,画中不单单是物象的客观再现,而是画家主观意境的挥... 诗词对联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8 浏览
谈田鹤仙陶瓷题画诗 诗词对联“谈田鹤仙陶瓷题画诗”。∵在画上题诗的中国书画形成于北宋,赵佶《芙蓉锦鸡图》即为代表作。中国书诗画在元、明、清得到很大发展,形成艺术潮流。在中国书诗画影响下,明末形成陶瓷书诗画,在陶瓷画上题诗也逐渐成为艺术潮流。包括田鹤仙在内的景德镇“珠山八友”继承和发扬文入画传统,在陶瓷上作画题诗,颇有业绩,田鹤仙为其中典型人物。∵巧心... 诗词对联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0 浏览
乌台诗案 诗词对联“乌台诗案”。∵∵∵大约是苏东坡在朝廷当礼部尚书之时,在他被贬谪之前,有一日,他去王安石的书房乌斋去找王安石,王不在,见乌斋台桌上摆着一首只写得两句尚未写完的诗——“明月枝头叫,黄狗卧花心。”苏东坡瞧了又瞧,好生质疑,觉得明月怎能在枝头叫呢?黄狗又怎么会在花心上卧呢?以为不妥。于是提笔一改,将诗句改为“明月当空照... 诗词对联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9 浏览
水的智慧:孔子∵老子∵禅语 诗词对联“水的智慧:孔子∵老子∵禅语”。孔子曰:“智者乐水”“智者”的智慧当如水之灵活。若藏于地下则含而不露,若喷涌而上则清而为泉;少则叮咚作乐,多则奔腾豪壮。水处天地之间,或动或静;动则为涧、为溪、为江河;静则为池、为潭、为湖海。水遇不同境地,显各异风采;经沙土则渗流,碰岩石则溅花;遭断崖则下垂为瀑,遇高山则绕道而行。水,可由滴滴雨水雪... 诗词对联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9 浏览
清明诗句(之二∵由来及传说)_佚名 诗词对联“清明诗句(之二∵由来及传说)_佚名”。∵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 诗词对联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9 浏览
清明诗句(之三∵习俗背景)_佚名 诗词对联“清明诗句(之三∵习俗背景)_佚名”。∵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荡秋千∵∵... 诗词对联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8 浏览
清明诗句(之一∵清明节简介)_佚名 诗词对联“清明诗句(之一∵清明节简介)_佚名”。∵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 诗词对联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9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