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

列表

散文诗∵资国寺的菊花

诗词对联“散文诗∵资国寺的菊花”。散文诗资国寺的菊花□狄民(一)每当秋风渐起,天高云淡,便登上莲峰,赏菊花于资国寺中。寺始建于唐咸通元年(公元860年),历千余年风雨,几毁几复,至今寺中犹存唐宋以来古迹种种,其间故事,而今尽化作一池碧水,无语向人。寺旧以枇杷名闻四乡,惜毁于“文革”。而寺有菊,不知始于何时,近十年来,寺僧精选广植,终...

寺瞻高盖仰欧阳∵——凤山寺的楹联

诗词对联“寺瞻高盖仰欧阳∵——凤山寺的楹联”。寺瞻高盖仰欧阳∵——凤山寺的楹联□林中和“山后枕文章,灵气钟成胜地;云中见高盖,祥光直映神台。”这是清康熙左庶子陈迁鹤题凤山寺的楹联。凤山寺在南安市诗山镇西北郭山之上。因其山形如凤翥,也称凤山。《南安县志》载:郭山“乃文章中干之气所凝聚也”。意即郭山是文章山中央干脉突兀而起、云气凝聚的山龙。凤山寺背...

诗心与茶韵

诗词对联“诗心与茶韵”。2010年11月22日∵∵∵“诗题窗外竹,茶煮石根泉。”这是冀南古城邢台已故书法家马良辰先生,在其生前的一个秋天为我写的一副书法作品的内容。那个时期,我虽然读诗、写诗,有着一颗虔诚的诗心,却是个茶盲。虽然也常喝茶水,然多喝很廉价的普通花茶。那时候喝茶,其主要目的只是单纯地解渴或区别于白开水的淡而无味...

禅诗漫谈之白居易

诗词对联“禅诗漫谈之白居易”。禅诗漫谈之白居易/∵冯永昌(重庆)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国势空前强盛的时代,也是文化高度发达的时代。唐代文化的鼎盛主要体现在两点上:作为文学形式的唐诗和全方位展现思想、艺术的佛教。佛教自东汉明帝时传入,经过魏晋南北朝与中华本土文化的冲突与融合,至隋唐达到高峰。佛教的影响是如此强大,以至于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

古代僧人送别诗

诗词对联“古代僧人送别诗”。古代僧人送别诗常静(上海)在中国佛教史上,涌现了数量众多的诗僧,他们一方面专注于修行,另一方面,他们在禅修之余,还经常提笔吟诗作画,借以表达内心中的感受。他们的诗歌,思想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送别诗是僧诗中重要的诗歌类型,这些诗歌主要表述诗僧对友人的依依惜别的深情和对友人的无...

禅境与诗境

诗词对联“禅境与诗境”。禅境与诗境唐黎标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本土的儒道相结合,尤其融合吸收了老庄哲学,产生了初唐兴起到中晚唐全盛的,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禅宗,禅宗把佛教的心性论与中国知识分子的人生理想、处世态度结合起来,把般若空观向泛神论发展,体现出全然不同于印度佛教的精神面貌,并不断与中国传统文化交汇融合...

建文帝题诗宝山寺

诗词对联“建文帝题诗宝山寺”。建文帝题诗宝山寺明太祖朱元璋生前大封诸王,到了他的孙子朱允炆接位时,各地受封藩王已成尾大不掉之势。这位年轻的皇帝别无选择,只得厉行削藩,各地亲王纷纷抵制,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燕王朱棣尤为突出。建文元年(1399)七月,朱棣公然打起“奉天靖难”的旗帜,向京城进军。于是,这场叔侄之间篡位与反篡位的战争,...

董其昌《栖霞寺诗意图》画轴探析

诗词对联“董其昌《栖霞寺诗意图》画轴探析”。董其昌《栖霞寺诗意图》画轴探析周安庆只要悉心鉴赏与研究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人们便不能不提及到当执晚明画坛之牛耳的文人画大家、“华亭派”领袖董其昌了!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明代后期松江府华亭(今属上海闵行)人。他自幼家境贫寒,发奋用功努力,《明史》卷二百八十八中有传,...

云居山名胜诗话

诗词对联“云居山名胜诗话”。云居山名胜诗话作者:传印江西云居山,“干霄几千仞,据地三百里”(宋朱熹《咏云居山温泉》)。按古地志载“(南岳)负终南而跨荆湘,蜿蜒逶迤,东至庾岭分三支:中支入瓯越,过灵隐而穷普陀;南支进五岭,由宝林而尽罗浮;北支则下西江,经分宁,走双龙、百丈、宝峰,至海昏界而结云居山。是知云居山者,乃南岳之尽龙也。...

关于日本良宽禅师诗碑的因缘

诗词对联“关于日本良宽禅师诗碑的因缘”。关于日本良宽禅师诗碑的因缘作者:姚长寿一百六十多年前,公元1825年的秋天,日本能登半岛沿海岸越后宫川浜(现新泻市)漂来一根本头桥桩,长约八尺七寸,宽约二尺九寸,上面篆刻有“峨眉山下桥”五个大字,一头雕刻成人头像,似为桥栏两侧的一根桥柱。这根桥柱的漂来,一时成为好事家的话题。桥柱运到江户(现东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