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
列表
发扬“精神佛教”与国际新秩序
佛教史“发扬“精神佛教”与国际新秩序”。发扬“精神佛教”与国际新秩序∵●∵谭中∵前些时候,我在新德里接受了中国留学生刘朝华的书面访谈,后来又在上海复旦大学“中国与世界”讲座作报告,两次都使我觉得自己对佛教的认识和当代年轻人有大不相同的地方,现在和早报读者共同探讨。∵刘朝华问:一、佛教在中印文化互动历史上起了积极作用,佛教在其诞生的印度衰微...
佛教六和敬与企业团队建设
佛教史“佛教六和敬与企业团队建设”。六和敬是佛教僧团内部保持和谐的重要指导精神,对于企业团队建设亦颇有启示,将六和敬精神引入团队建设中来,对建设一支和谐的团队是有重大帮助的,我认为企业家特别是佛商对此应有高度的重视。∵什么是六和敬?即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这里面牵涉六个对象,即身,口,意,戒,见,...
佛教-发扬人间佛教的优越性
佛教史“佛教-发扬人间佛教的优越性”。佛教-发扬人间佛教的优越性问:佛法教理,博大精深,义理幽玄,文化不高和悟解力差的人很难学习领会,怎样才能使佛法结合人们生活实际,有益于社会道德,精神文明的建设?∵答:诚然,佛法博大渊深,不易为人们所了解接受,但也不能一概而论。佛经早已明言,大乘教理不是一般人都能信解的。佛法有浅深程度不同的各种法门...
中国佛教和社会福利事业
佛教史“中国佛教和社会福利事业”。中国佛教和社会福利事业∵[日]道端良秀着∵姚长寿节译∵一、中国佛教的社会福利观念∵1.慈悲心∵一般称基督教为爱的宗教,而称佛教为慈悲的宗教。佛教确实是慈悲的宗教。净土宗的圣典(无量寿经》里有这么一句话,叫做"佛心者大慈悲是"。∵慈悲一般作"怜爱"、"怜悯"、"同情"等解。慈和悲原本分开来解,《大智度...
佛教问答750题(3)
佛教史“佛教问答750题(3)”。494.问:《观经》谓:“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请示摄取不舍之义?答:《楞严势至》云:佛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念佛众生,即子忆母。佛放光明,遍照念佛众生,即现摄受众生之相,慈悲不舍也。495.问:《地藏经》谓:每月初一、十八、二十四、二十八,宜斋戒念佛,忏悔修省,...
佛教问答750题(1)
佛教史“佛教问答750题(1)”。再版说明一、本书是由海尸道人原编《佛教问答》及《佛教答问选录》二书合辑而成。我局在再版时,从中精选出750题,并作了整理、编号及标点等。二、本书所涉及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汇集了信众在学习教理、日常行持等各方面所产生的一些疑问,由谛闲法师(1858—1932)、范古农居士(1881一1951)根据经...
佛教问答750题(2)
佛教史“佛教问答750题(2)”。336.问:何为天龙八部?答:此乃听法众,亦护法众也,其名曰: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337.问:八部之名,其义若何?答:天即二十八天(见37问)天王。龙谓龙王,有四种:一守天宫殿,持令不落。二兴云致雨,益人间者。三地龙,决江开渎。四伏藏,守转轮王大福人藏也。夜叉此云...
世事无常—佛教的无常观
佛教史“世事无常—佛教的无常观”。宇宙一切现象,都是此生彼生、此灭彼灭的相待的互存关系,其间没有恒常的存在。所以任何现象,它的性质是无常的,表现为刹那生灭的。这就是十一义中“性无常义”和“刹那灭义”。佛经中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就是这个意思。“诸行”,就是指一切事物或一切现象,“行”是迁流变动的意思,一切现象都是迁流变动的,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