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史

列表

佛教的和谐观

佛教史“佛教的和谐观”。佛教的和谐观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理想,是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目标诉求,也是佛教信仰修学体系的内在要求。其实,佛陀在其言教中,也是将佛教修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考量,揭示其内在理路上对和谐取向的一致性的。世尊告离车言:“汝等当知,有七种法,日就增进,而不减损:一者,欢悦和同,无相违逆;二者,共相晓悟...

中国最早的佛教连环画卷《南诏图传》

佛教史“中国最早的佛教连环画卷《南诏图传》”。《南诏图传》是一卷纸本彩绘的诏代大理佛教名画。成画于公元898年,时为唐昭宗光化元年,南诏中兴二年,故又名《中兴二年画卷》。它的诞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此前,南诏王国,由于十一代王蒙世隆四出用兵,国势日衰。其子隆舜执政时,笃使佛教,得悉西域莲花部尊阿嵯耶观音丛蕃国入境传场佛教,乃诏令遍求圣踪。至公元8...

东土佛教大门庭——临济宗

佛教史“东土佛教大门庭——临济宗”。东土佛教大门庭——临济宗藏∵庄∵临济宗是中国汉传佛教中的禅宗五家七派之一。此宗的开创者义玄在河北镇州(今正定县)临济禅寺举扬一家宗风,称为临济宗。五代时期,梁普通年间(520-526),南天竺(今印度)的菩提达摩从海上乘船而到达广州。梁武帝得知后,邀请菩提达摩来到金陵(今南京)会见,两人通过交谈,发...

知讷和曹溪宗——朝鲜民族化佛教宗派

佛教史“知讷和曹溪宗——朝鲜民族化佛教宗派”。知讷和曹溪宗——朝鲜民族化佛教宗派知讷(1158—1210),俗姓郑,自号牧牛子,8岁出家,年25在僧科考试中中选,在昌平清源寺学寮读《六祖坛经》,至:“真如自性起念六根,虽见闻觉知,不染万像(按,今本作“境”),而真性常在。”心下有悟。曾在下柯山普门寺读《大藏经》,得读唐李通玄《新华严经论》,对华...

元和末年韩愈与佛教关系之探讨

佛教史“元和末年韩愈与佛教关系之探讨”。元和末年韩愈与佛教关系之探讨刘守华[苏州]苏州铁道学报,1997年第3期46-52页--------------------------------------------------------------------------------韩韩愈排佛,哲学史上评价不一,但对以下却无异议,那就是:...

佛教“戒杀放生”的伦理普世教育

佛教史“佛教“戒杀放生”的伦理普世教育”。佛教“戒杀放生”的伦理普世教育人们在五浊恶世中被世间名利和五欲所染,失去了人们本有的善良和友爱。为了名利和五欲的享受互相残杀、互相猜忌、你争我夺、尔虞我诈,如此弱肉强食的景象处处可见,使人们变得父子反目成仇,兄弟骨肉相残也见而不怪。由此向大而言扩张成为世界性人类战争悲剧,也由此导致了自然界毁坏给人类...

佛教教育对人类伦理普世的意义

佛教史“佛教教育对人类伦理普世的意义”。佛教教育对人类伦理普世的意义∵作者:向学∵内容提要:佛教教育是一种社会普世教育,近年来在国内外及社会各界得到了共同认可。对于佛教伦理作为佛教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佛教中最容易被普通民众所能接受的部分,所以佛教伦理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和教化大众的作用。这一点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和研究。从而我...

人间佛教与普世伦理

佛教史“人间佛教与普世伦理”。人间佛教与普世伦理∵蒲长春(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生)∵提要:人间佛教是中国佛教自我批判的结晶,而普世伦理是全球化趋势的一种回应。中国佛教自我批判的动因是近代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全球化趋势的形成也与中西方全方位的互动息息相关。人间佛教和普世伦理的联系在于:都以中西文化的对话作为大背景。中西文化对话的问题核...

汉末、三国时期的佛教发展

佛教史“汉末、三国时期的佛教发展”。汉末、三国时期的佛教发展中印文化的交流,早在秦汉初期,已经有了迹象,佛教史乘所称的秦始皇时代,囚禁外国沙门室利防等十八贤者,入夜被丈六金刚破狱救出的记述,一般学者的考据,认为并不可靠。事实上,古代印度“沙门”的称呼,并不限于佛教徒的比丘,这些人或者就是婆罗门教徒与瑜伽术士之流,这是非常可能的事情。因...

佛教对教育的看法

佛教史“佛教对教育的看法”。二千五百多年来,佛教的弘传史,其实就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教育史。世间的一切无不涵摄于佛陀的教育范畴内。佛陀生于贵族,受的是贵族教育,但当他施行教育的时候,却完全站在一切众生平等的立场施教,因此,佛陀的教育思想与作法,是大众化的、民主化的。佛陀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众生开发潜能或是经验的传授,最重要的是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