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来佛教判教研究要述 佛教史“1900年来佛教判教研究要述”。1900年来佛教判教研究要述王仲尧一、∵∵1949年之前的研究1949年之前学术界与佛教界都进行了判教研究,其中佛教界除“判教研究”外,还产生了独特的“判教思想”,试图以之运用于实践中的佛教改革。以下分学术界与佛教界二方面分述。1.学术界研究情况要述近代佛学研究启自杨仁山(1837—1911)创办... 佛教史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4 浏览
陈代南北之佛教资料篇 佛教史“陈代南北之佛教资料篇”。陈代南北之佛教资料篇∵∵作者:∵李孝本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第∵5∵册大乘文化基金会出版1980年10月初版页229-24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9页陈朝是永定元年∵(五五七)∵至祯明二年∵(五八八)∵,共五主三十二年。此间北朝有北齐与北周之... 佛教史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6 浏览
论原始及部派佛教的“六识”说 佛教史“论原始及部派佛教的“六识”说”。论原始及部派佛教的“六识”说∵作者:陆沉∵∵提∵要:本文探讨与分析了原始及部派佛教的“六识”说,尤其从心识与五蕴、与十二处、与十八界、与心所、与其他诸法、与四缘的联系上,指出“六识”说存在的局限,而正是由于这些局限,才必然导致更为严密、周详,尤其非心理主义的唯识学的“八识”说的出现。主题词:识、境、... 佛教史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6 浏览
佛教法器概介 佛教史“佛教法器概介”。佛教法器概介曼荼罗曼荼罗(梵名∵mandala,藏名∵dkyil-hkhor),在古代印度,原指国家的领土和祭祀的祭坛。但是现在一般而言,是指将佛菩萨等尊像,或种子字、三昧耶形等,依一定方式加以配列的图样。又译作曼拏罗、满荼罗、曼陀罗、漫荼罗等。意译为坛城、中围、轮圆具足、坛城、聚集等。为了修行者观... 佛教史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4 浏览
原始佛教及部派佛学的心性论 佛教史“原始佛教及部派佛学的心性论”。原始佛教及部派佛学的心性论陈兵心性(梵citta-prakrt,cittada),指心的本性、实性,可以理解为心本来具有、不可变易的性质、实体,或心未被烦恼妄念遮蔽的本来面目,禅宗人谓之“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心性是中国化大乘佛学尤其是禅学的核心,探清心性在早期印度佛学中的渊源,对于正确认识中国佛学... 佛教史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3 浏览
佛教与文学的邂逅──佛教文学之研究 佛教史“佛教与文学的邂逅──佛教文学之研究”。佛教与文学的邂逅──佛教文学之研究∵譬如清泉,文学的心灵闪烁澄明光华。譬如泉眼,三藏十二部涌淌清净法水。譬如清泉与泉眼之相遇,中国文学与佛教之邂逅,两两辉映,投射出生命的灵动与感悟。历经二千年悠远岁月的递嬗,中国文学因佛教幽邃智慧与瑰美文藻而丰盛,佛法则由于文学普遍而根植民心,相互结合遂形成“佛教文... 佛教史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4 浏览
佛教何时开始传入中国 佛教史“佛教何时开始传入中国”。佛教何时开始传人中国佛教传进中国内地的具体时间,说法很多。学术界一般认为,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大月氏王使臣伊存口授浮屠经,当为佛教传人汉地之始。此说源于裴松之注所引鱼豢的。大月氏于公元前130年左右迁入大夏地区,其时大夏已信奉佛教。至公元前1世纪末,大月氏受大夏佛教文化影响,接受佛教信仰,... 佛教史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2 浏览
徐州市佛教协会发展历程 佛教史“徐州市佛教协会发展历程”。徐州市佛教协会发展历程1913年(民国2年),始创铜山佛教会(当时徐州市属铜山县管辖)。1924年(民国13年),始建徐州佛教会,兴化寺僧人效周、东山寺僧人精镒任正副理事长;1938年(民国27年),抗战暴发,活动中止。1946年秋(民国35年),重组中国佛教协会江苏分会徐州支会,兴化寺僧人习三任理... 佛教史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5 浏览
佛教与企业 佛教史“佛教与企业”。“企业”是社会现代化的名词,特别是强调企业内部的管理。为了更成功的经营企业,近年来衍生出“企业管理学”的显学。若就一般人认识的企业,通常是指经营营利事业的组织体;但是从企业家的定义来了解,是指“于企业体内,订定一定的计划,以实践其创立该企业的理念和目的,并加以监督经营者”。可见企业的精神首重在理念的... 佛教史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5 浏览
佛教与义工 佛教史“佛教与义工”。佛教与义工∵星云法师∵现代社会上流行义工与志工,义工和志工是不同的,义工,是发心的,是有情有义的,是以仁义的胸怀在为人服务;志工虽有志于做,是我愿意,但好不好不一定,何况若是没有义,价值何在!一般的人都是要有请托才肯帮忙,其实真正有慈悲喜舍心的人,在他人有任何需要的时候,不用请,都会主动帮助人,如《... 佛教史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4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