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史
列表
佛教解脱论意义上的“善恶”观念
佛教史“佛教解脱论意义上的“善恶”观念”。∵佛教解脱论意义上的“善恶”观念山东大学哲学系∵陈坚内容提要∵佛教就其本质而言乃属于解脱论而非伦理学,尽管它在实践上不无伦理功用。佛教解脱论意义上的“善恶”与伦理学意义上的“善恶”并非是一回事。在佛教中,凡有助于解脱的就是“善”;凡有碍于解脱的就是“恶’,,这就是佛教解脱论意义上的“善恶”观念。基于...
马来西亚大专佛教青年概述
佛教史“马来西亚大专佛教青年概述”。∵马来西亚大专佛教青年概述/王忠文大马佛教青年运动的创始人为美籍的苏曼迦罗(V.∵Sumangalo∵1903-1963)比丘。他被誉为大马佛教青年之父。对于大专佛青活动的开展,这位美籍僧人可说是功不可没。他首先把青年团的概念带进大马,于1995年1月9日成立了第一个佛教青年团,即槟城佛学院青年团(...
佛教净慈观的伦理阐释
佛教史“佛教净慈观的伦理阐释”。∵佛教净慈观的伦理阐释陈永革在当今世界,随着科学技术活动的急速扩展,社会经济活动渗透于地球的每个角落,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大焦点。中国在日益融入国际社会的时代进程中,同样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考验。当前中国社会需要“建设生态文明”,以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作为中华文化之...
佛教净慈观的伦理阐释(续)
佛教史“佛教净慈观的伦理阐释(续)”。∵佛教净慈观的伦理阐释(续)陈永革佛教戒律作为一个包括受戒、学戒、持戒三者的整体有序过程,持受佛戒本身,就已表明佛教戒律具有严格的规范性与实践性特征,佛教戒律既是佛教修持的根本依据,故具有类似世俗法律的效用,同时也是贯穿于佛教修持的具有独立品格的伦理规范与行为准则。在此意义上说,佛教戒律既是佛教作为...
佛教的“仁、义、忠、孝”形成
佛教史“佛教的“仁、义、忠、孝”形成”。∵佛教的“仁、义、忠、孝”形成宋代在佛教发展史上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开辟了很多古佛教所没有的教义新领域。佛教的世俗化是中国佛教的一个大趋势,到了宋朝,又有了很多新的特点。宋代初年,王朝以儒治国,当下儒学大盛,一代文豪在其修撰的《本论》中,认为中国佛教为患,是“王缺政、礼义废”的结果,他认为只要“王政...
《清王朝佛教事务管理》序
佛教史“《清王朝佛教事务管理》序”。∵《清王朝佛教事务管理》序佛教传人汉地伊始,就受到封建帝王的关注。从东晋开始,历代封建王朝对佛教采取的政策、策略,制定的各种管理原则、法规,实施的各项措施、办法,不仅为其整个宗教基本政策定下了基调,而且成为其整个宗教事务管理的主体部分或核心内容。一千多年来,与土生土长的道教,外来的天主教、基督教、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