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佛教宗派的繁荣 佛教史“隋唐时期佛教宗派的繁荣”。∵隋唐时期佛教宗派的繁荣佛教本身在印度曾有过非常复杂的演变和发展,但是对中国佛教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却主要是大乘。中国在接受印度佛教思想时虽然也经历了一个认识上逐渐深入的过程,两种文化之间的矛盾有时甚至还表现为政治上的激烈冲突,但从整体上看,仍然是以交流与调和为主。所以,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并不仅仅是... 佛教史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9 浏览
佛教宗派的兴起及其发展讲授提纲(1) 佛教史“佛教宗派的兴起及其发展讲授提纲(1)”。∵佛教宗派的兴起及其发展讲授提纲天台宗与龙树学——性具的实相论——五时八教的判释——吉藏与三论宗——二谛八不的中道观——玄奘的翻译与学说——慈恩宗义从三性到唯识——五种姓说之争——贤首的创宗——六相十玄的性起观——起信论思想的开展与教禅统一说隋唐两代是中国佛学的构成时期,这种构成是以宗派的形式出现的... 佛教史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8 浏览
“莲花尊”见证佛教盛行 佛教史““莲花尊”见证佛教盛行”。∵国博探宝我国南北朝时期最流行的瓷器种类是青瓷,在众多的青瓷艺术品中,莲花尊以其独特的造型、神秘的功能、浓郁的佛教色彩而出名,堪称南北朝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瓷器品种之一。青瓷莲花尊的存世量非常稀少,目前已发现的国内外仅存十余件,本文介绍的便是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北朝时期的莲花尊。此尊通体有纹饰十三... 佛教史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60 浏览
中国佛教盲人图书资料中心赞词 佛教史“中国佛教盲人图书资料中心赞词”。∵中国佛教盲人图书资料中心赞词童普修中土难生今已生、机会难逢。国境危脆力无畏、佛法是崇。佛刊三藏十二部、经典戍诵。教化众生无亲疏、法法圆融。盲者眼盲心不盲、了澈始终。人生佛教平等观、一体得度。图画佛像转立体、昼在心中。书经点译利盲人、诚无量功。资讯系统是科学、饶益大众。料简修功专业戍、国际融通。中有... 佛教史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8 浏览
佛教信众清芬歌 佛教史“佛教信众清芬歌”。∵国以民为本,民无信不立。我等众僧人,知荣又明耻。八荣与八耻,时刻难忘记。释迦牟尼佛,创教有真谛。如春风风人,如夏雨雨人。春华似佛学,秋实似修身。爱国又爱教,上报国土恩。理念怀慈悲,报答众生恩。无知即愚昧,科学应尊崇。“五明”靠勤学,真理靠苦功。禅意渺何着,啾啾阶下蛩。“不作不食”训,务实是禅宗。发... 佛教史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61 浏览
王国维与佛教 佛教史“王国维与佛教”。王国维乃一天才学者,在去年春天网上评论的“二十世纪十大学术大师”中,他不但榜上有名,而且位列前茅,表明了网民对他在哲学、美学、教育学、文学、史学、文字学、文献学、考古学乃至历史地理学等等学科领域所取得令人瞩目的开创性的贡献的充分肯定。诸家在探讨王国维所取得的上述杰出成就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追踪他获得如... 佛教史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9 浏览
白居易与佛教 佛教史“白居易与佛教”。唐代佛教很盛,文学家如王维、柳宗元、颜眞卿、李翱等都与佛门结了文字因缘;庞藴与白居易尤为佛门中人所乐道,庞藴与白居易是同时代的人物,庞藴专宗禅悦,隐逸山林;白居易学未精纯,出禅入净;然在佛敎史上都成为居士中学佛的特出人物。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晚居香山,自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白居易... 佛教史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60 浏览
佛教信徒拜佛的功利心及正信的导入 佛教史“佛教信徒拜佛的功利心及正信的导入”。编者按:李向平现任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上海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曾有一个不完全的数据说“中国的佛教徒有两亿”,本文作者通过佛教信仰的私人性与社会性来讨论中国人自己的信仰问题。中国人很少以直接面对的方式,来讨论自己的信仰问题。然而,中国人的信仰问题自1980年代中国社会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前... 佛教史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60 浏览
佛教修行带给现代人们的启示 佛教史“佛教修行带给现代人们的启示”。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不同的宗教、哲学及各种思想的门派,像精神性的种子一样,给人们提供了不同的心理和思想的认知模式,在世代流传与相互的碰撞中又不断地派生出新的变革后的认知模式,它影响着人们的所思所想和相应的行为规范。放在宇宙虚空的大背景中看,佛教也是诸多精神性种子中的一种,它之所以数千年来对人类的现实生... 佛教史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9 浏览
提倡“人间佛教”圆修世出世法 佛教史“提倡“人间佛教”圆修世出世法”。我们佛教以慈悲为根本,发菩提心,其归趣在利他。《法华经》中讲说的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寻声救苦的事迹,应成为我们佛子的榜样。《楞严经》中说的:“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是菩萨利他的行愿,《本生经》里说到菩萨在三大阿僧祗劫中,为度众生,不惜财物,不惜身命,难行能行,难忍能忍。这对那些只求自利的人... 佛教史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60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