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史
列表
论中国佛教伦理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佛教史“论中国佛教伦理思想及其现代意义”。人类进入21世纪,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现代社会、人类心灵的困境也全球化,人类迫切需要一个赖以安身立命的伦理基础以确立现代人群、现代人生的共同的责任和义务。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及全球文化交融的历程,有识之士提出了建立全球伦理(世界伦理、普世伦理)的构想。世界各大宗教和伦理传统中都有为现代伦理可资利用...
钱谦益的佛教生涯与理念(1)
佛教史“钱谦益的佛教生涯与理念(1)”。连瑞枝静宜大学讲师中华佛学学报第七期∵1994.07∵出版(pp.317-370)∵--------------------------------------------------------------------------------∵317∵页一、钱谦益的佛教生涯∵(一)钱谦益文集(注∵...
钱谦益的佛教生涯与理念(2)
佛教史“钱谦益的佛教生涯与理念(2)”。∵333∵页成就是持以肯定的态度。(注∵91)∵首先,在谦益的文集,常可以看见他对禅门末流的批评,但是,仔细观察,便可知其文字所指涉的对象,大抵是汉月,吾人亦可在其文字中得知其批判的重点,其中一条︰∵若今之禅门,自命临济后人者,其一、二巨子,未得谓∵得,久假不归,以小辩饰其小智,以大妄成其大愚,.....
大乘佛教精神与当前社会伦理建设
佛教史“大乘佛教精神与当前社会伦理建设”。大乘佛教精神与当前社会伦理建设--———佛教寺院“经忏佛事”的伦理道德因素内容提要:科学的倡明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物质的享受和名利的引诱使人们失去了人类文明的本质——伦理道德。本论文就是要从大乘佛教精神中启发人们的伦理道德思想观念,使人们能够灰复我们本有的“真、善、美”人格特性。物质世间的富有助长...
获好名声之道——人间佛教经证
佛教史“获好名声之道——人间佛教经证”。不说他人过,亦不称己德,智照无自他,当获大名称。∵——《六波罗蜜经》∵人人都希望有好的名声,然而名声不是凭空而来,《六波罗蜜经》这首偈语告诉我们,想要获得好的名声必须注意三点:不说他过、不称己德、自他互易。∵一、不说他人过∵一个有修行的人应该抱持「观德莫观失]∵的心态来待人处事。如果我们经常在背后说...
孝顺之益——人间佛教经
佛教史“孝顺之益——人间佛教经”。若能在家孝父母,此即名为胜福田,现世流布大名称,未来福报转无量。∵——《龙树菩萨说法要偈》——一、孝顺父母的意义∵父母有生育、养育、教育之恩,可说是功德巍巍,在《父母恩重难报经》当中,曾以七种比喻来说明父母恩德深重,难以报答:∵一、肩担父母,绕须弥山,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二、遭饥馑劫,脔割碎...
第一福田——人间佛教经证
佛教史“第一福田——人间佛教经证”。人当瞻疾病,问讯诸危厄,善恶有所应,如种果获实.——《佛说生经》——∵一、瞻病的必要人吃五谷杂粮,谁无病痛,所以生病是不分男女老少、贫富贵贱。尝谓「诸苦之中,病苦为深;作福之中,省病为最]∵。因为人一旦生病了,由于身体的痛苦,往往使得内心寂寥脆弱,易生烦恼,这时最需要仰仗他人给予粥药的照顾,语言的安...
戒妄语——人间佛教经证
佛教史“戒妄语——人间佛教经证”。欺为众恶本,自绝善行业,是故致痛聚,妄言何益人?∵——《佛说须赖经》——∵一、言语常至城∵「人无信不立」,信用是人的第二生命。一个人说话不诚实,信用破产,就如同车无輗軏,到处行不通。因此,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又《宝女所问经》说:「菩萨有三法常怀至诚。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