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佛教今后的使命 佛教史“马来西亚佛教今后的使命”。马来西亚佛教今后的使命∵文:心观黄荫文「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这是华人阴历过年一年一度之悠久传下来的习俗。马来西亚华人每逢这新春佳节,门前虽已乡无桃符悬挂,但爆竹欢声依然响自每家。往昔爆竹之用意,原在驱鬼压邪,亦无非「除旧布新」「转戾气为祥和」之万家祝望的象徵。惟本邦今年已在静寂中没有爆竹声... 佛教史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7 浏览
临终关怀与佛教 佛教史“临终关怀与佛教”。一、什么是临终关怀?为什么我们国家现在需要提倡临终关怀?二、国外临终关怀的发展及其与宗教的关系三、发扬佛教的临终关怀理念提要:随着我们国家部分城市进入老龄化社会,怎样让老人的晚年过得幸福、安康特别是临终时没有痛苦,逐渐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佛教对于临终关怀有很高深的理论和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但很大程度上... 佛教史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6 浏览
上座部佛教止观禪法 佛教史“上座部佛教止观禪法”。上座部佛教止观禅法Namo∵tassa∵bhagavato∵arahato∵sammàsambuddhassa!礼敬彼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上座部佛教止观禅法一、两种禅法系统上座部佛教,巴利语Theravàda,又称南传佛教、巴利语系佛教,於佛陀般涅盘二百多年后的阿育王时期,由印度本土向南传到斯里... 佛教史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3 浏览
佛教的近行定与安止 佛教史“佛教的近行定与安止”。佛教的近行定与安止定∵慈济瓦法师讲郑柏青译按:慈济瓦(Sujiva)法师是一位马来西亚籍佛教上座部比丘,献身於佛法内观的教导。法师在1975年完成大学学业不久後,就出家。在修习的过程里,受教於多位禅学师父,包括班迪达大师(Sayadaw∵U∵Pantida)。自从80年代的早期,驻锡在寂乐苑(San... 佛教史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7 浏览
泛说佛教毗昙学与玄学崇有派 佛教史“泛说佛教毗昙学与玄学崇有派”。泛说佛教毗昙学与玄学崇有派杜继文中华佛学学报第12期∵(1999.7月出版∵)页339~351∵中华佛学研究所发行∵--------------------------------------------------------------------------------页339提要小乘毗昙学是... 佛教史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8 浏览
佛教能够带给人类什么利益(三) 佛教史“佛教能够带给人类什么利益(三)”。佛教能够带给人类什么利益(三)今天,我要解说如何从四界分别观及对各种色法的分析下手,开始修行观禅。禅修者有两条修行观禅的路径:第一条路径是先修行止禅(如:安般念)达到禅那,然后进一步修行观禅。第二条路径是以四界分别观培育专注力达到近行定,未达到禅那就直接修行观禅。然而,无论依循那一条路径,在开始修行... 佛教史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8 浏览
佛教能够带给人类什么利益(二) 佛教史“佛教能够带给人类什么利益(二)”。佛教能够带给人类什么利益(二)昨晚我讲解了佛教为人类带来人间与天界的快乐。今晚我应当讲解如何培育定以修习心清净。为什么要培育定?因为佛陀说:「诸比丘,你们应当培育定,因为有定力的心能够如实知见诸法。」而且,《清净道论》也说智慧的近因是定。再者,只有通过智慧我们才能证悟至乐的涅盘及断除一切烦恼。在此,... 佛教史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7 浏览
佛教能够带给人类什么利益(一) 佛教史“佛教能够带给人类什么利益(一)”。佛教能够带给人类什么利益(一)今晚讲座的题目是「佛教能够带给人类什么利益?」。为什么选这个题目呢?因为这是每一个人都关心的事情。每个人都想要快乐,而不要悲伤。但你们现在快乐吗?有一次有人问佛陀说,每个人都想要快乐,但为什么多数人都不快乐。佛陀答说那是因为妒嫉与吝啬的缘故。因此,由于这些烦恼,许多人都... 佛教史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7 浏览
佛教常用术语 佛教史“佛教常用术语”。佛教常用术语1.安那般那(anapana):一种注意出入息的修定方法。2.三摩地(concentration;samadhi):∵心专注于一境。3.奢摩他、止(concentration;samatha):禅定的修学。借着专注于某一固定的情境以培养深刻的禅定。4.识(consciousness;vi... 佛教史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6 浏览
上座部佛教或原始佛教修行的前准备 佛教史“上座部佛教或原始佛教修行的前准备”。上座部佛教或原始佛教修行的前准备∵在我们所在区域,作为初步建设上座部佛教或原始佛教的朋友,在学习之初,可能由于太倾向理智的判断,而导致信进念定慧五根的不平衡.而造成虽然有不错的见地.但在信念上不足导致狡慧.而在另一个方面,一些朋友上来后没有任何禅修经验就急于修行内观以希望快速成就.这则在自己身心上没... 佛教史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5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