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大儒范仲淹与佛教之关系略论 佛教史“一代大儒范仲淹与佛教之关系略论”。一代大儒范仲淹与佛教之关系略论范仲淹(898-1052)字希文,谥“文正”,为北宋着名的政治家。按宋代封谥的礼制,道德博洽曰文,经天纬地曰文,内外宾服曰正,文正是对大臣最高的谥号。∵范仲淹“游心儒术”[1],“泛通六经”[2],后人谓之“得圣贤之心”[3]。其一生行止,如治国方略、为官、治边、兴学等... 佛教史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0 浏览
《肇论》在佛教史上的意义(二) 佛教史“《肇论》在佛教史上的意义(二)”。《肇论》在佛教史上的意义(二)冢本善隆着∵台南师范学院助理教授∵邱敏捷译注(二)青少年时代的长安僧肇的出生地长安,成为第四世纪后半氐族苻氏前秦的首都。前秦是在三五七年,苻坚废苻生成为大秦天王,善用汉人王猛为丞相,收内治外征之功,几乎统一全北方中国,成为压迫江南晋朝的大势力。东边是灭前燕,势力伸入山西... 佛教史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0 浏览
《肇论》在佛教史上的意义(五) 佛教史“《肇论》在佛教史上的意义(五)”。《肇论》在佛教史上的意义(五)冢本善隆着∵台南师范学院助理教授∵邱敏捷译注三、龙树撰《中论》四卷、《十二门论》一卷,提婆撰《百论》二卷,以及〈龙树菩萨传〉,〈提婆菩萨传〉各一卷。上述一般所熟悉的旧译之诸大乘经,其新译,是因设置译场的王室与中国佛教徒的恳请而译出。鸠摩罗什所宗的是,龙树、提婆的中观大乘... 佛教史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0 浏览
《肇论》在佛教史上的意义(六) 佛教史“《肇论》在佛教史上的意义(六)”。《肇论》在佛教史上的意义(六)冢本善隆着∵∵台南师范学院助理教授∵∵邱敏捷译注4〈涅盘无名论〉北周道安门下慧影的《大智度论疏》,是残缺本,也是现存中国撰述的《大智度论》注释的最古本,而在此疏文中,已经论及〈涅盘无名论〉111。其次,隋末江南天台智顗的弟子灌顶撰述的《大般涅盘经玄义》卷上,有问者说:古... 佛教史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0 浏览
《肇论》在佛教史上的意义(一) 佛教史“《肇论》在佛教史上的意义(一)”。《肇论》在佛教史上的意义(一)一、六朝佛教史上的鸠摩罗什、僧肇∵《肇论》一卷,是在后秦王姚兴治下的长安、龟兹国的僧人鸠摩罗什(推定350~409)的弟子僧肇(推定374~414)1,于其最后十年之间相继着作的四篇论文,加上要约其所论,也就是其所信奉的佛教根本教义的序章──〈宗本义〉,大概是陈(557... 佛教史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9 浏览
伟大的佛教 佛教史“伟大的佛教”。伟大的佛教农历四月八日,是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的圣诞日,凡是佛教徒都欢欣鼓舞踊跃快乐的开纪念会,这本是一般宗教徒共有的现象,习之既久,行其当然,渐渐的茫不知其所以然,便成了盲从迷信了。所以我们今天应将我佛的历史与其伟大的精神,及其对于世道人心的重大关系略加叙述,使信佛与不信佛的都知道佛诞纪念的真正意义... 佛教史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1 浏览
魏晋佛教的神不灭论 佛教史“魏晋佛教的神不灭论”。魏晋佛教的神不灭论陈兵佛教入华之初,便发现了中土知识界兴起的人死神灭思潮对佛教弘传之阻力,着力宣扬六道轮回、三世因果之说。在翻译佛典、弘扬佛法时,佛教弘传者们往往借助、顺应中土本有的宗教观念,这在宣扬生死轮回方面,表现颇为突出。早期汉译佛典中,普逼采用中土传统的“魂神”、“魂灵”、“神”等现成词语,... 佛教史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0 浏览
魏晋玄学与佛教 佛教史“魏晋玄学与佛教”。魏晋玄学与佛教许抗生据史传记载,佛教自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开始传人我国的汉地。之后,东汉的楚王刘英和汉桓帝等,都前后曾为浮屠(即佛)斋戒祭祀。桓、灵之世,更有外来僧人安世高与支娄迦谶,三国时又有支谦与康僧会等,来华传译佛经。自此,佛教思想开始逐步地渐人我国内地。但是佛教是外来的宗教,它要能在我国生根发展... 佛教史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9 浏览
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是佛教应有之义 佛教史“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是佛教应有之义”。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是佛教应有之义——(佛教与自然生态)启人深省黄志强(广西师范学院教授)星云大师在《普门学报》第十三、十四期上(后文仅注期号及页码)发表(佛教与自然生态)长文,详细地论述自然界对人类的贡献以及佛教与自然生态的关系,振聋发旷,启人深省,很值得我们细细研读品味。星云大师首先不无忧虑地指出:... 佛教史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2 浏览
推进人间佛教与科学关系研究的省思 佛教史“推进人间佛教与科学关系研究的省思”。推进人间佛教与科学关系研究的省思白欲晓(南京大学博士生)星云大师在《普门学报》发刊词中,希望学报能够将因学术取向不同而形成的佛教原典研究、佛教哲理研究以及用现代科学对佛教所作的比较研究等多元成果进行综合推介,“以供有心者能再将佛教推往思想和学术的前导地位”。在陆续印行的学报中,笔者注意到讨论佛教(人... 佛教史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0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