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生活论的六个核心命题 佛教史“佛教生活论的六个核心命题”。∵佛教生活论的六个核心命题杨小平历史上几乎所有的思想家都曾对人类生活进行过不同层面和不同角度的观察,从而提出了不同的生活论。在各种宗教的学说中,佛教的生活论是体系最为完整的宗教生活沦之一,这不但表现在佛教观察人类生活时所具有的理性色彩,也表现在佛教的观念所具有的深刻的反思精神和积极的进取精神。佛教的... 佛教史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5 浏览
佛教偶像起源及其在贵霜朝的交流 佛教史“佛教偶像起源及其在贵霜朝的交流”。∵佛教偶像起源及其在贵霜朝的交流何志国内容摘要:贵霜王朝迦腻色伽即位于公元78年。佛教偶像起源于迦腻色伽初期,初期的犍陀罗和秣菟罗艺术各自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和特点。在贵霜王朝统一的大背景下,两个流派在自身演变过程之中,吸收了对方的风格,各自也发生了丰富的变化,由此对中国初期佛像的发生和发展产生了重要... 佛教史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5 浏览
佛教香器 佛教史“佛教香器”。∵明宣德炉卧香炉香筒熏球香器是指焚香用的器皿及用具,除了最常见的香炉之外,还有手炉、熏球、香囊、香盘,及用香粉压成的香篆、盛香的香盆,都是属于香器的范畴。焚香的器具大致可分为下列几种:1.香炉:指可燃点盘香、沉香木块、丸香及香粉的圆形香炉。2.卧香炉:专门焚烧横式线香,即卧香所用之香炉。3.香筒:长... 佛教史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5 浏览
佛教的制度——管理制度 佛教史“佛教的制度——管理制度”。∵佛教的制度——管理制度所谓管理制度即历代封建王朝流治僧侣、控制佛教的制度,现在虽已完全废除,但为了认清封建统治的真实面目,故有了解之必要。自佛法传入中国以后,汉晋之时,出家人不多,***也还未加以管理。到了石赵、符秦、姚秦,由于佛图澄、鸠摩罗什先后提倡,一般民众因为不堪异族的残酷统治而争相出家,一... 佛教史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4 浏览
佛教法器的种类简介 佛教史“佛教法器的种类简介”。∵法器的种类十分繁多,各种法器的用途、形制、大小也差异极大,因此在不同的时空因缘中,也产生了许多的变化。即使是相同名称的法器,也因为时代、国家区域乃至宗派的不同而在形式、材料及制作方法上有极大的差异。法器如果以用途来区分,一般大约可分为庄严具、供佛器、报时器、容置器、携行器及密教法器六种,将禅宗及藏... 佛教史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3 浏览
佛教中法器的定义 佛教史“佛教中法器的定义”。∵∵法器又称为佛器、佛具、法具或道具。就广义而言,凡是在佛教寺院内用于祈请、修法、供养、法会等的各类器具,或是出家僧众修法及修行生活中使用的各类资具,都可称之为法器。就狭义而言,凡供养诸佛、庄严道场、修证佛法的资具,即为法器。在《华严经-入法界品-宝髻长者》中说:“如诸菩萨得不思议功德宝藏,乃至修五... 佛教史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6 浏览
佛教譬喻理论研究 佛教史“佛教譬喻理论研究”。∵佛教譬喻理论研究刘正平提∵要:本文从佛教譬喻的语源学含义、譬喻的形式和作用原理对佛经中出现的譬喻进行了研究。譬喻作为佛教重要的说理方法,存在顺喻、遍喻、分喻等多种形式。从佛教的语词相待性理论和藏识转识理论来分析和理解譬喻的喻依与喻体,藏识转识的流转过程,即是喻体和喻依产生新认知的过程。顺喻建立的双... 佛教史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4 浏览
佛教如何影响现代中国 佛教史“佛教如何影响现代中国”。∵1959年,正值重估中国历史成为一种时代潮流,芮沃寿把他在芝加哥大学人类学系与联合神学院所作的6次演讲,结集成书,遂成这本迄今仍为美国大学了解中国佛教的必读之书——《中国历史上的佛教》。这本薄薄的小册子,从汉代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说起,一直讲到它在∵“近代西方力量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明粉碎”语境下的挑... 佛教史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5 浏览
中国佛教与中医学(一) 佛教史“中国佛教与中医学(一)”。∵中国佛教与中医学(一)在缘起的世间,生老病死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因此,当悉达多太子游观四城门时,看到这些人生的真相,不禁兴起慈悲救度的心,而弃俗出家修道。众生的病苦,除了来自身体器官上的疾病外,还包括有心理上的毛病;为了医治众生身心的病痛,佛陀以一生的时光说了三藏十二部经典,这些法宝无非是一帖帖治疗... 佛教史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5 浏览
从佛教思想看孝敬父母 佛教史“从佛教思想看孝敬父母”。∵从佛教思想看孝敬父母作者:释了幻知恩、报恩是佛陀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在应该报答的诸种恩德中,如父母恩、国土恩、三宝恩、师长恩、众生恩等等,佛陀首重报父母恩,呵责忘恩负义者禽兽不如,强调供养、孝顺父母为人子女的责任,包括出家僧尼,也应尽此职责。(1)尽心供养,敬顺父母,令父母得欢喜安乐孝顺必须是长期... 佛教史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1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