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养人画像与唐宋敦煌世俗佛教 佛教史“供养人画像与唐宋敦煌世俗佛教”。供养人画像与唐宋敦煌世俗佛教□∵沙武田《敦煌研究》∵2007年第04期内容摘要:本文运用“图像证史”的理论与方法,在前人对敦煌世俗佛教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唐宋时期敦煌供养人画像详细的分析研究,以供养人画像为中心,就其反映和记录的敦煌世俗佛教,从多个角度阐释了供养人画像与唐宋敦煌世俗佛教的密切关系。∵... 佛教史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7 浏览
初期佛教史的如实清理 佛教史“初期佛教史的如实清理”。初期佛教史的如实清理□∵张诒三《博览群书》∵2006年第05期关于古代印度的书中常有这样的感慨:印度没有真正的历史。古代印度人尤其善于编织各种神话,他们的宗教意识强于历史意识,往往把神话传说和事实真相等同起来。∵释迦牟尼的生平及其创立佛教时期的真实情况,同样被神话传说所掩盖,如说释迦牟尼从母体的右胁... 佛教史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6 浏览
佛教教育和当代佛教的发展 佛教史“佛教教育和当代佛教的发展”。佛教教育和当代佛教的发展作者:∵俞学明内容摘要:探讨佛教教育的机遇和挑战问题,应该跳出佛教教育自身,考察佛教在当代社会的发展状况。佛教教育只有显扬佛教超越时空的生命力,才能真正地取得成功。谈论佛教教育的问题,首先应该思考佛教的基本特质和生存发展的基础,思考如何才能使佛教在保证“契理”的条件下,契合当... 佛教史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7 浏览
高等教育与佛教教育的发展 佛教史“高等教育与佛教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与佛教教育的发展作者:∵心慧内容摘要:爱因斯坦曾说:‘智力上的成绩,依赖于性格上的伟大。’这句话精辟地描述了高等教育与佛教教育之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本文在分析这两种教育特色的基础上,主要阐述如下两个问题:一方面,佛教教育侧重于德、智、体、群、美、甚至知情意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和生长,以建... 佛教史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9 浏览
建设适应时代之中国佛教 佛教史“建设适应时代之中国佛教”。建设适应时代之中国佛教∵作者:太∵虚∵──十九年十月在四川省佛教会讲──现代潮流所趋,政治与教化皆各发生意外变动,据鄙见所及,似有研讨之必要。但佛法之流行于世间,以众生世界为依止,故往往因时、因地、因人而不同。今中国之政教,既有时代之变迁,而佛教亦应随之而一变其往时之习惯,始能适应社会而生存发达。兹... 佛教史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6 浏览
佛教乃当世之所必需 佛教史“佛教乃当世之所必需”。佛教乃当世之所必需沈立博士《觉人教育·佛教教育论》序佛教的“佛”字,是古代高僧根据梵语音译后的间称,全称为“佛陀耶”,意译为“觉”,含自觉、觉他、与觉满三义。所谓“自觉”,是指学习者通过先觉者的教化而契入觉悟之境而言;所谓“觉他”,是指自觉后教化他人使之觉悟的行为而言;所谓“觉满”,是指自觉与觉他之... 佛教史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8 浏览
爱国爱教是佛教优良传统 佛教史“爱国爱教是佛教优良传统”。爱国爱教是佛教优良传统作者:∵象本内容提要:虽然佛教信仰是超越国界的,但佛教徒却是有国籍的。爱国爱教是佛陀亲自制定的,并且佛陀释迦牟尼自己就是一位爱国者。同样也不例外,爱国爱教,一直以来也更是中国佛教的一个优良传统。中国历代高僧大德,没有一个不是不爱国爱教的。此外,需要我们明确的是,在任何时代,佛教... 佛教史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7 浏览
佛教认识论 佛教史“佛教认识论”。佛教认识论佛教认为一切存在(包括人本身)都没有永恒的绝对的实体,因此佛教认识论的目的就是认识“万法皆空”,以便控制、减少和停止人的活动,从而达到涅盘状态,进入解脱境界。1.根、境、识:认识的对象与可能佛教以人的认识为基点展开对人和事物的分析,它认为人的认识是一个复合现象,是人的认识器官攀缘、接触外境... 佛教史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60 浏览
北传佛教的病因论(一)前世业报病 佛教史“北传佛教的病因论(一)前世业报病”。北传佛教的病因论(一)前世业报病∵总编辑/释慧明∵疾病生起的原因,在‘南本涅盘经’卷一○、‘摩得勒伽论’卷六、‘大毗婆沙论’卷四六等经论名为“病因”,而‘解脱道论’卷一一及‘南海寄归传’卷三则称为病源。∵无论病因或病源,在经典上有好几种的分类法。例如‘大智度论’卷八中所提的“先世行业病”与“现世失调... 佛教史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5 浏览
佛教徒的放生与环境保护 佛教史“佛教徒的放生与环境保护”。放生有时并不能真正积功德,反倒鼓励不肖商人捕捉野生动物,甚至破坏山林的生态。我们何不从放生到护生,一起来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呢?北投佛教文化馆与农禅寺,把信众捐来作为放生的钱共一百三十万元,转请台北市立动物园兴建了七座鸟园,专门收容为人弃养或遭人伤害的稀有鸟类,这些鸟园叫做“护生鸟园”。我读到这个报道... 佛教史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6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