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藏经

列表

华严经文义纲目∵第1734部

大藏经“华严经文义纲目∵第1734部”。  华严经文义纲目∵刊行序  按凝然师述法界义镜曰。天平八年大唐道[王*(虍-七+(一/八/八/目))]律师赍此宗疏章而来。又审祥大德者新罗国人也。尝入唐谒贤首受学华严宗。而来此国住大安寺。应良辨等请讲华严经。然则初传章疏[王*(虍-七+(一/八/八/目))]师有功。最初开讲祥公为尊也。此章之传虽未见实据。[王*(虍-七+(一/八/八/目))]祥两师之间焉。又我弘法大师释华严教往往取则是章。疑璇公...

解深密经∵第五卷

大藏经“解深密经∵第五卷”。  解深密经∵第五卷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如来成所作事品第八  尔时曼殊室利菩萨摩诃萨请问佛言。世尊。如佛所说如来法身。如来法身有何等相。佛告曼殊室利菩萨曰。善男子。若于诸地波罗蜜多。善修出离转依成满。是名如来法身之相。当知此相二因缘故。不可思议无戏论故。无所为故。而诸众生计着戏论有所为故  世尊。声闻独觉所得转依。名法身不。善男子。不名法身。世尊。当名何身。善男子。名解脱身。由解脱身故...

解深密经∵第四卷

大藏经“解深密经∵第四卷”。  解深密经∵第四卷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地波罗蜜多品第七  尔时观自在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菩萨十地。所谓极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复说佛地为第十一。如是诸地几种清净几分所摄  尔时世尊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当知诸地四种清净十一分摄云何名为四种清净能摄诸地。谓增上意乐清净摄于初地。增上戒清净摄第二地。增上心清净摄第三地。增上慧清净于后后地转胜...

解深密经∵第三卷

大藏经“解深密经∵第三卷”。  解深密经∵第三卷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分别瑜伽品第六  尔时慈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菩萨何依何住于大乘中修奢摩他毗钵舍那。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当知。菩萨法假安立。及不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愿。为依为住于大乘中修奢摩他毗钵舍那。慈氏菩萨复白佛言。如世尊说四种所缘境事。一者有分别影像所缘境事。二者无分别影像所缘境事。三者事边际所缘境事。四者所作成办所缘境事。于此四中几是奢摩他所缘境事...

解深密经∵第二卷

大藏经“解深密经∵第二卷”。  解深密经∵第二卷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一切法相品第四  尔时德本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说于诸法相善巧菩萨。于诸法相善巧菩萨者。齐何名为于诸法相善巧菩萨。如来齐何施设彼。为于诸法相善巧菩萨。说是语已  尔时世尊告德本菩萨曰。善哉德本。汝今乃能请问如来如是深义。汝今为欲利益安乐无量众生。哀愍世间及诸天人阿素洛等。为令获得义利安乐故发斯问。汝应谛听。吾当为汝说诸法相。谓诸法相略有三...

解深密经∵第一卷

大藏经“解深密经∵第一卷”。  解深密经∵第一卷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胜光曜七宝庄严。放大光明普照一切无边世界无量方所。妙饰间列周圆无际。其量难测超过三界。所行之处胜出世间。善根所起最极自在。净识为相如来所都。诸大菩萨众所云集。无量天龙药叉健达缚阿素洛揭路茶紧捺洛牟呼洛伽。人非人等常所翼从。广大法味喜乐所持。作诸众生一切义利。灭诸烦恼灾横缠垢。远离众魔过诸庄严。如来庄严之所依处...

华严游意∵第1731部

大藏经“华严游意∵第1731部”。  华严游意  慧日道场沙门胡吉藏撰  且话阎浮得有此经录虽不载相承云。龙树有佞弟子劝其师令与释迦并化。师智德如此。宜作新佛。岂为释迦弟子即。然其所言克日月。别制新戒新衣使大同小异。坐水精房中思惟斯事。时有大龙菩萨伤而愍之便接还龙宫。示三世诸佛无量经。复示过去七佛经。于龙宫九旬读十倍阎浮。所余题目不可周遍。龙树从龙宫出。龙王以此一部经送龙树出。为此因缘故阎浮提得有此经也  江南讲此经者亦须知其原首...

佛说法集经∵第六卷

大藏经“佛说法集经∵第六卷”。  佛说法集经∵第六卷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尔时大海慧菩萨白佛言。世尊。世尊。菩萨不应畏诸烦恼。何以故。以有烦恼随。何处有烦恼。彼处有菩提。断烦恼者则无菩提。世尊。空及一切烦恼。此二即一无差别。世尊。菩提及一切烦恼一切众生。此等诸法亦即是一无有差别。但诸毛头凡夫堕颠倒心分别我染我净。世尊。正行菩萨不断烦恼不取净法。而是菩萨。观诸烦恼门。得诸三昧及诸陀罗尼门。是故世尊。菩萨知诸佛法以烦恼为...

金刚三昧经论∵第1730部

大藏经“金刚三昧经论∵第1730部”。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  金刚三昧经论∵卷上  新罗国沙门元晓述  此经略开四门分别。初述大意。次辨经宗。三释题名。四消文义  第一述大意者。夫一心之源离有无而独净。三空之海融真俗而湛然。湛然融二而不一。独净离边而非中。非中而离边。故不有之法不即住无。不无之相不即住有。不一而融二。故非真之事未始为俗。非俗之理未始为真也。融二而不一。故真俗之性无所不立。染净之相莫不备焉。离边而非中。故有无之法无...

观音义疏∵第1728部

大藏经“观音义疏∵第1728部”。第一卷∵∵第二卷  观音义疏∵卷上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门人灌顶记  此文既别出大部。有人亦作三段分文。谓初问去为序。佛答去为正。持地去为流通。复有云经家序者为序。无尽意白佛去为正。持地去为流通。今师有时亦作三段。有时不作三段名。但分为三章。一无尽意问二佛答三持地叹。或为四章三如前。四者闻品得益。或作二段。谓前后两问答也。多种分章随人意用也。若作问答分章则有两问答。初问答明观音树王冥益等义。后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