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藏经

列表

四教义∵第二卷

大藏经“四教义∵第二卷”。  四教义∵第二卷  天台山修禅寺智顗禅师撰  大门第二辨所诠者。夫教是能诠理是所诠。故因理设教籍教显理。即理非教即教非理离理无教离教无理。故思益经云。菩提之中无文字。文字之中亦无菩提。离菩提无文字。离文字无菩提。以离菩提无文字。故约理而施教。以离文字无菩提。故施教即能显理。是则教为能诠理为所诠。意在于此。所言理者。即是所诠谛也。今约谛明理理能起教。教能诠理。教是能诠理是所诠。今明所诠义略为四意。...

仁王经疏∵第三卷

大藏经“仁王经疏∵第三卷”。  仁王经疏∵第三卷  西明寺沙门圆测撰  教化品第三  将释此品。略有二义。初解品名。后正释文。菩萨化生。以善示众名教。令彼改恶为化。品义如上。或可教众离恶。化令住善。故名教化。依本记云。此品宗明分别菩萨得空之阶位。应言五忍品。而言教化品者。自有二义。一五忍菩萨。摄化众生。二者如来以五忍法教。教化诸王。故名教化品  经。白佛言(至)众生可化  释曰。第二依文正释。上来广释二护。文别有三。初观空品...

四教义∵第一卷

大藏经“四教义∵第一卷”。  四教义∵第一卷  天台山修禅寺智顗禅师撰  夫众生机缘不一。是以教门种种不同。经云。自从得道夜乃至泥洹夜。所说之法皆实不虚。仰寻斯旨。弥有攸致。所以言之。夫道绝二途。毕竟者常乐。法唯一味。寂灭者归真。然鹿野鹤林之文。七处八会之教。岂非无顿渐之异。不定秘密之殊。是以近代诸师各为理释。今所立义意异前规。故略撰四教门用通。大师渐顿不定秘密之踪。若能达斯旨者。则如来权实信矣。无方至人本迹渊哉难究。况复...

仁王经疏∵第二卷

大藏经“仁王经疏∵第二卷”。  仁王经疏∵第二卷  西明寺沙门圆测撰  经。皆行阿罗汉十地  释曰。第二辨其行位。行阿罗汉。广说如前。言十地者。诸说不同。一云。此中十解。名为十住。即说十住以为十地。一云。此文依共十地说。如智度论。地有二种。一不共。如极喜等地。二共十地。谓干慧等。合说三乘地。乃成十地。故名为共。故大品经云。若菩萨具干慧等十地。速证菩提。言十地者。干慧地。性地。八人地。见地。薄地。离欲地。已作地。辟支佛地。菩萨...

仁王经疏∵第一卷

大藏经“仁王经疏∵第一卷”。  仁王经疏∵第一卷  西明寺圆测法师撰  佛说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序品第一  将欲释经。四门分别。一说经之意。及释题目。二辨所诠宗。能诠教体。三显教所依。所为有情。四翻译时代。依文正释  言说经意及题目者。详夫实相深妙。非四智无以证其源。观察幽微。寄三藏乃可开其辙。是故法王大圣。三般若以标宗。□□开士。四悉檀而演奥。无相之旨。寔在兹乎。然则□□多方。入理非一。为成二护。故说此经。序等三分。略说诸...

法界次第初门∵第六卷

大藏经“法界次第初门∵第六卷”。  法界次第初门∵第六卷  陈隋国师智者大师撰  百八三昧初门第四十七  百八之数既多非可具列于后  次十喻而辩百八三昧者。菩萨若善以十喻。开晓其心。则所修十八空观。自然明了。以是空慧。照诸禅定。种种法门。无染无著。则能出生诸菩萨百八三昧。诸佛三昧不动等。百则有二十。如是乃至无量三昧。于诸三昧。游戏自在。是诸三昧。不可思议。不与二乘之。所共也。今此百八。乃至无量。通名三昧者。三昧名通。犹同前翻释。...

仁王般若经疏∵第六卷

大藏经“仁王般若经疏∵第六卷”。  仁王般若经疏∵第六卷  胡吉藏撰  复次尔炎圣觉达菩萨修行顺法忍逆五见流集无量功德住须陀洹位 尔炎地下明四地文有四。初标名二立忍名三离障四进行。初标名文云尔炎圣觉达菩萨也。尔炎者此名智母既进断思惟故称觉达。境能生智以境为智母也。又解地经名炎地此喻说也。第二立忍名修行顺法忍者顺忍下品也。第三离障文有三子句。一逆见流二住初果三结离障。初逆五见流者明四地菩萨能灭五见烦恼习气故。地经云我见为首悉皆远离...

佛祖统纪∵第五十三卷

大藏经“佛祖统纪∵第五十三卷”。  佛祖统纪∵第五十三卷  宋咸淳四明福泉沙门志磐撰  历代会要志第十九之三  北天佛牙  鄮山舍利  凤翔佛骨  陈留佛指  瑞像应世  圣贤出化  立坛受戒  设像置经  建寺造塔  西天求法  东土译经  经目僧数  天台传教  禅苑传灯  律宗垂范  神尼异行  名山胜迹  圣教感通  持诵功深  西游乐国  北天佛牙  唐高宗。宣律师在西明寺行道。北天王太子以佛牙上于师○代宗。敕问文纲律...

法界次第初门∵第五卷

大藏经“法界次第初门∵第五卷”。  法界次第初门∵第五卷  陈隋国师智者大师撰  四弘誓愿初门第四十一  一未度者令度 二未解者令解 三未安者令安 四未涅槃者令得涅槃  次十二因缘。而辩四弘誓愿者。上二卷所出法门。或是凡夫共法。或与二乘同有。并未明菩萨诸佛不共之道。故今此一卷。略出二十科法门。皆是别明菩萨所行。诸佛证法。故从弘誓而辩也。所以凡夫二乘法中。虽有慈悲。而并无弘誓之德者。若凡夫人。既不识四谛十二因缘。虽修慈悲。止是为大...

法界次第初门∵第四卷

大藏经“法界次第初门∵第四卷”。  法界次第初门∵第四卷  陈隋国师智者大师撰  四谛初门第三十三  一苦谛 二集谛 三灭谛 四道谛  次超越而辩四谛者。但上来所说。诸无漏禅中。乃禅禅悉有四谛观慧。彼既明禅相。则隐理显事。从事以立名。是以虽有四谛观法。而不从谛得名。如囊中有宝。不探示人。人无见者。是以今更。次诸禅后。明四谛等八科慧行法门。此四通言谛者。谛以审实为义。此四谛法门。正为声闻人从闻生解。故必须藉教诠理。今明教理不虚。故...